导 航
查看: 11749|回复: 36

[江城资讯] 2015年11月21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1 1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与武汉共谋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晓萌)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万勇会见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一行,双方围绕联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出更多“互联网+”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
    腾讯公司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在我市的业务涵盖研发项目、媒体业务、“互联网+”项目、众创空间等,特别是双方在“互联网+”领域的合作,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便利:武汉已接入腾讯“城市服务”三大入口,建设完成生活服务、政务办事、车辆服务、交通出行等多个板块,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手机QQ、腾讯新闻客户端办理医院挂号、出入境等20余项业务,实现了市民办事“少走马路、多走网路”。
    阮成发对马化腾率领的腾讯公司始终站在世界潮流前沿、领军互联网产业发展表示敬意,对腾讯公司把武汉作为其全国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表示感谢。阮成发介绍了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以及正在推进的经济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的“万亿倍增”计划。他表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好、空间大,期盼腾讯公司与我市全面合作对接,把武汉作为“互联网+”新项目的“试验田”,大力在汉开展各种新应用,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解决城市难题,联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发展。
    马化腾表示,武汉市委市政府对于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腾讯在汉的良好发展,都让腾讯对加大在汉投资充满信心。腾讯希望与武汉在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领域有更多探索,针对市场“痛点”开发更多服务,让市民生活因互联网时代而更加美好,为武汉互联网产业发展贡献腾讯力量。
    万勇希望,依据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互联网思维和方式,加强政企合作,为武汉增加一批适度超前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市领导冯记春、龙正才、邵为民、刘立勇,市政府秘书长彭浩参加会见。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海外控股集团在我市投资90亿元
临空港将建长江大宗商品交易所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我市又引入一家央企在汉投资布局。18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海外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海外控股集团将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发展基地,积极开展长江大宗商品交易所、轨道交通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90亿元以上。
    据介绍,长江大宗商品交易所将立足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优势,依托长三角地区庞大的能源化工、农林牧渔、金属矿产等行业的下游消费企业集合需求,结合中国海外控股集团在境内外商品买卖、保税物流和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发展现货柜台、现货挂牌、现货融通、现货竞价、现货商城等服务模式,为会员单位和交易商提供最佳的大宗商品交易、交收、结算、融资等服务。
    此外,中国海外控股集团还将积极参与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同推进产业园区的道路、水、电网项目及有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针对不同项目引入相关战略投资者组成联合体,打造市场化运作的示范样本。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一天开工三项目
投资8.5亿元完善排涝系统

    本报讯(记者康鹏 通讯员周明德)汉南四面环水,地势低洼,外洪内涝,一直被水患制约发展。昨日,汉南区下东城垸排涝系统工程开工,汉南“下雨看海”的历史将结束。
    据悉,该项目规划总投资8.53亿元。这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合并之后,投资最大的一项基础水利工程。昨日同时在汉南开工的,还有武汉车都环保再生源厂房、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党校两个项目。
    武汉开发区托管汉南后,项目密集进入。截至目前,仅区级财政就安排汉南基建投资8.8亿元,项目涉及汉南道路拓宽改造、排水、桥梁、电力电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有近30个产业项目落户汉南,4个项目即将落户,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装备、飞机制造与培训等,为汉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最大“菜篮子”与电商联姻
蔬菜供应有望更安全更平稳

    本报讯(记者周韧 通讯员郑荣秀)昨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宣布正式入驻谷登电商平台,当日已有65%的商户达成入驻意向。经过半年建设,该电商平台将于明年二季度末启动线上交易。
    谷登电商由香港上市的中国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通过PC端谷登农批网、移动端农商友和农速通APP提供综合性服务,获取最新产品资讯,在线下单、交易。电商平台在实行免费入驻和代运营的同时,为商户设置了“安全门槛”,运用二维码技术规范和推广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确保在平台网店的全覆盖。
    谷登CEO刘海涛介绍,母公司在江苏、广西以及东北等地已开发营运10多个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将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流,如货主可轻松联系上司机,单次货运量不多可以拼车,节省成本;司机可通过电商平台轻松找货、拼货,来回不空驶。即将推出的线上拍卖模式,可帮助解决大型批发商进货的困扰。
    白沙洲市场是我市最大“菜篮子”,蔬菜日批发量占全市60%。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农产品分布地域特色明显,市场信息不对称,易损耗,物流成本高。运用“互联网+”手段,可避免蔬菜供应冷热不均、价格大起大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10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前10个月,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生产增速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但制约工业发展的困难和隐忧不断显现。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向好。从月度产值看,10月份,规上工业在有效工作日减少的不利条件下,继续保持超千亿元的较高产出水平,完成产值1041.84亿元(不含军工数据,以下同),同比增长7.9%,增幅比9月提高1.8个百分点。1-10月,规上工业完成产值增长6.1%,增幅比1-9月提高0.4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增长8.2%,比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续排第2位,高于全国水平2.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差距扩大0.2个百分点。
(二)部分重点产业拉动作用突出。1-10月,11个工业重点产业中,8个实现增长,3个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汽车产业连续两个月份产值增速超过30%,1-10月产值增长18.1%,比1-9月加快2个百分点;食品烟草产业连续5个月度保持两位数增长,1-10月增长13.8%,其中10月份增长20.6%;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增长1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上述3个产业产值总量占规上工业的36%,但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装备制造、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4%、6%、5.1%、2.7%、2%。
(三)新城区继续发挥增长支撑作用。前10个月,5个新城区完成产值3733.22亿元,增长16.8%,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净增产值536.75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6.4%。其中,江夏区、新洲区、东西湖区分别增长28.7%、17.3%、15.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4.3%、16.5%、20.5%。其余两个区域板块继续呈现增长乏力局面:3大开发区产值增长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3个跨三环中心城区产值下降4.8%。
(四)经济效益略有回升。受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明显大于出厂价格等因素作用,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7.98亿元,下降0.5%,降幅比1-8月收窄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47%,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61.72亿元,增长4%,增幅比1-8月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食品烟草、石化、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净增利润20.42亿元,16.01亿元、15.42亿元,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4.9个百分点。
(五)要素保障总体平衡。1-10月,全市工业用电210.29亿千瓦时,增长0.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从产业用电看,10月份6个产业用电同比增长,其中汽车、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4个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拉动工业用电增长1.9个百分点;5个产业用电同比下降,其中钢铁行业用电降幅最大,且是今年以来连续第10个月下降,拉低工业当月用电增速4个百分点。从天然气看,全社会用气量10.78亿立方,增长6.6%,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货运量看,全市累计货运量完成3.52亿吨,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需求低迷的矛盾仍在制约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今年以来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持续下降,同比降幅连续4个月超过5%。10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8月回落0.5个百分点。根据工信部近期调查,三季度全国工业设备生产能力综合利用率为73.3%,为2010年开展调查以来最低值,比上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企业对四季度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进一步下调,预计四季度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34.2%,比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预计不佳的占比14.9%,比上季度上升3.1个百分点。由于企业预期偏于谨慎,投资意愿和能力出现明显下滑。1-10月,我市工业完成投资2226.02亿元,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业、企业和区域增长分化更加突出。1-10月11个重点产业中,仅汽车、食品烟草、纺织服装3个产业为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5个产业为个位数增长,钢铁、石化、日用轻工3个产业为负增长,其中日用轻工产业由1-9月增长转为下降1.2%。增长贡献最大的汽车产业内部分化也较大。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生产形势较好,东风本田由降转正,但神龙由上半年的两位数增长转为基本持平。88户大型企业中,53户增长,合计增长9.6%;35户下降,合计下降12.9%,影响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4个百分点;21户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11户下降20%以上。“3+5+3”区域中,除江夏区增加值增速达到目标外,其余10个区均未达到目标,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均为个位数增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1、1.5个百分点。
(三)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深。从成本看,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超过10%,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2.28元,同比增加   0.04元。从资金占用看,9月末,应收账款1631.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上升10.5%,升幅高于收入11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亏损看,9月末亏损企业亏损额95.79亿元,上升67.4%;亏损面20%,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当前,离全年收盘不到两个月时间,要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工业经济工作要求,进一步提神鼓劲,坚持加快推动工业发展。一手抓当前、追进度、稳增长、保目标。进一步加强项目引进,全面对接央企、500强企业,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进一步强化目标监测调度,市政府领导继续带队到各区、开发区开展目标专项巡查,强化督导力促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做好生产要素保障,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手谋长远、抓创新、调结构、促升级。强化顶层设计,对接中国制造2025,谋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插队插队,赶上了直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蝶变湖北武汉光谷梦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最强音。

美国“硅谷”提出,要继续保持“全球创新中心”;上海提出用15年的时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提出在2020年迈向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中国光谷,是继北京中关村后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月,光谷自由创新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全面启动,在这里,人才流动自由,技术转化自由,资本融通自由。

光谷这座创新之城,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愿景?

【现场特写】

扛起高端中小尺寸显示屏大旗

参观地点:武汉华星光电项目

9日清晨,初冬微寒,但在武汉华星光电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去年4月,深圳华星光电与省科技投资集团签约,成立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开创武汉单体投资之最。产品定位为高端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生产手机用3寸至7寸显示器和平板用6寸至12寸显示器,一期设计产能3万片/月。

当年9月,项目在光谷开工。今年6月,第6代LTPS(OXIDE)·LCD/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主厂房完工。预计明年3月,首张面板下线,后年量产。达产后,每年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和移动PC显示面板8800万片,可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看到正在吊装设备的工厂,湖北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智刚颇为惊叹:“非常震撼!我算了下,不仅创造了武汉工业投产的最快速度,未来人均产值高达200万元,高出武汉工业平均效率的一倍。”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重点办负责人朱晓寒介绍,华星光电瞄准高端显示屏市场,致力于成为世界第一的高端小尺寸显示企业,将打破我国70%的显示面板依赖进口的局面。

基于武汉的人才优势,华星光电选择将全球小尺寸显示屏研发中心也落子于此。如今研发中心里,人头攒动,200余名从深圳过来的技术人才,将在光谷大展宏图。看到黑板上写满工作安排,“布衣参事”施岚对他们的敬业精神竖起大拇指。

武汉华星光电总经办主任丁涛说,在武汉成立公司,很多湖北籍技术人员争相报名回汉。朱晓寒表示,随着华星光电的落户,一批行业翘楚和外籍人士将留在武汉,武汉吸引人才的磁场将更强,科教优势将更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现场感言】

大项目让左岭翻天覆地

武汉市人大代表、东湖开发区左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万文群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光谷,昔日偏僻的左岭大变样。

左岭有三个跨越,第一个跨越是乡间小路变为城市大道。过去,左岭没有超过9米宽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最宽的道路有120米,出门畅通无阻。

第二个跨越是从乡村民居变为城市社区。左岭原来村民住的都是民房。现在,已有一半的老百姓搬进还建新城居住,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第三个跨越是从日出而作到就近就业。过去,大家都是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现在在大工厂上班,劳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我希望,华星光电在承担创新任务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做一个花园式的工厂,实现绿色发展。

填补民营高端制造业空白

湖北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黄智刚

光谷大企业、大项目接二连三入驻,不仅能发挥产业链的集聚效应,还可实现以商招商,为武汉企业带来新的希望。

武汉的民营制造业目前发展较快,投资增长速度比国有制造业高1.5倍,主要动力来自于光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增长。联想、华星光电等一批高端制造业投产,不仅能改善武汉民营经济结构,对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比如华星光电达产后每年产值将达百亿元,有望成为武汉民营企业前10强,同时将改变武汉市百强企业版图,填补高端信息产业的空白。

建议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武汉市政府参事 施岚

武汉拥有百万大学生,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宝贵资源。高端企业的入驻,可为大学生们提供就业平台和创业实训基地,对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意义非凡。

武汉的工业企业很多,为了让更多大学生知晓,建议在光谷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组织大学生们来参观,了解生产基地和研发团队,既提高企业知名度又使科技资源融入企业。

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鼓励员工团队拍一些反映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微电影,提升品牌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我的梦】

楚才回家了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龙冲

我毕业后在深圳光电行业工作10年,见证了中国面板显示行业的飞速发展。可身处深圳,总找不到家的感觉,心中老挂念远隔千里的父母,每年只有春节才能短暂团聚。那时候,我多希望家乡武汉能有高端显示面板产业,让南下的游子们回乡就业。

去年4月,深圳华星光电拟在武汉光谷建设全球第一条6代LTPS(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线。得知消息,我兴奋极了,毅然决定申请调回武汉,曾经是孔雀东南飞,现在楚才回家了。

曾经武汉的近郊光谷,变化之大让我大吃一惊。优美的生态环境,活跃的创业文化,便利的交通配套,让我们安居乐业。从光谷出发,驱车40分钟就能回家,这些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湖北毕业生回归家乡。就拿武汉华星光电来说,80%的员工是湖北人。有好的环境,我们将秉承华星人的创新精神,全力以赴将武汉华星建成业界领先的高端小尺寸显示屏企业。

改写“缺芯少屏”现实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付敬文

中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消费大国,但最大的产业缺憾是“缺芯少屏”,大量的显示屏依赖进口。改变国家“缺芯少屏”的历史,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从深圳来到武汉,在光谷左岭,我见证了从一片荒芜之地到一座座高大壮观厂房崛起的华丽蜕变,这个过程中有苦难、有喜悦、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奋斗精神。

记得项目建设高峰期,我们每个采购科的同事,都同时进行着八九项采购任务,刚刚做完供应商调查,就要安排技术交流…每天都像是在打仗,但我深知,只有选定合格供应商,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一年多时间,武汉华星就实现主厂房封顶,第一台主生产设备顺利搬入。我们创造了比深圳更快的武汉速度。

如今,我即将搬入崭新的研发楼,也在这儿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光谷,不仅是一个工作地点,更是我人生梦想的新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11-21 11:49 编辑

2015年10月湖北经济运行情况(能回到以前吗
记者11月19日从省统计局获悉,1-10月全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投资、消费保持稳定,财政收入增收加快,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价格水平持续低位,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
  工业生产有所加快。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较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10月增长8.9%,较9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增长分化。1-10月,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保持增长。装备制造业明显发力,拉动全省增长2.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建材、计算机通信设备增长放缓,分别增长10.5%、12.0%、13.1%、8.7%,较1-9月分别放缓0.1个、0.7个、0.8个、0.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00.07亿元,增长16.2%,增速与1-9月持平,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趋缓。1-10月,全省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715.88亿元,增长22.7%,比上月增幅低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1-10月,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61.37亿元,增长6.3%,较1-9月提高2.2个百分点。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趋缓。1-10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404.89万平方米,增长12.3%,较1-9月下降1.8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额2521.42亿元,增长16.2%,较1-9月下降1.4个百分点。房地产待售面积增幅继续回落。1-10月,全省房地产待售面积2680.26万平方米,增长2.8%,较1-9月回落1.9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化效果较为明显。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1-10月,全省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1.90亿元,增长12.1%,增速与1-9月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514.43亿元,增长11.1%。
  新兴业态快速发展。1-10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10.7亿元,增长71.8%,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9.7个百分点,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等传统业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0%、9.5%和13.3%,较1-9月回落0.8个、0.4个和0.3个百分点。
  外贸总额小幅回升。1-10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090.2亿元,增长6.7%,比1-9月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62.7亿元,增长14.5%,增幅比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进口727.5亿元,下降5.5%,降幅比1-9月缩小1.9个百分点。
  1-10月,全省合同利用外资37.15亿美元,下降9.1%;实际利用外资76.03亿美元,增长13.3%。
  财政收入明显增长。1-10月,全省财政总收入3819.44亿元,增长14.4%,较1-9月加快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6.55亿元,增长15.2%,较1-9月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税收1686.99亿元,增长11.6%,非税收入679.56亿元,增长25.4%。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截止10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1437.06亿元,增长13.6%,比年初增加4602.68亿元。全省各项贷款余额为28544.61亿元,增长15.9%,比年初增加3247.07亿元。
  价格水平持续低位。据湖北调查总队统计,10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1-10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1-10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3.3%,跌幅同比扩大1.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跌7.0%,跌幅同比扩大5.1个百分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11-21 11:33 编辑

45个项目同日开工总投资超过一百三十亿元
我省交通“十三五”加速起跑
    湖北日报讯  (记者赵峰、通讯员潘庆芳、高斌)19日,我省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的45个公路水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为“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大幕开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下行压力下湖北交通人奋力前行。在19日召开的2015年全省公路水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视频会上,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宣布:“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等23个公路项目、蕲河河口至西河驿段航运开发工程等12个港航项目、鄂州客运换乘中心等10个客货运站场项目开工建设。”“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系统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祖国立交桥”和“一元多层次”战略,强力推动湖北交通大建设、大发展。今年前10月,全省交通投资继续逆势上扬,累计完成投资952亿元,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投资将超过4200亿元,为“十一五”的2.2倍,投资规模有望连续三年稳居全国三甲行列,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贡献。
    我省交通“十三五”加速起跑。此次45个项目集中开工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体现。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凝心聚气、开足马力,顽强冲刺“十二五”、接棒提速“十三五”。

宜来高速“鹤宣段”项目获核准 湖北县县通高速将成现实
  湖北日报讯 (记者赵峰、通讯员曾军)昨日,记者从省交投集团获悉,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艾蒿坪)至宣恩(当阳坪)段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核准。该项目建成后,鹤峰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将结束,我省“县县通高速”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鹤峰县是我省最后一个未通、未建高速公路的县市区,宜来高速将贯通宜都、鹤峰、宣恩、来凤地区。作为我省“十二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七纵五横三环”中“五横”的一段,宜来高速向西连接恩来高速可达陕西、湖南等地,向东可达宜昌、荆州、黄石、武汉、杭州等地。鹤宣段起于鹤峰县艾蒿坪,止于宣恩县当阳坪,全长54.898公里,总投资63.591亿元,建设工期48个月。
  鹤宣段项目对于优化我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推动鄂西南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还将推进武陵山区扶贫攻坚及资源整合开发,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0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前10个月,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生产增速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但制约工 ...
落飞 发表于 2015-11-21 11:21



    十月份规模工业继续保持千亿产值,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落飞


    高端产业增速下滑的厉害,转型压力大,今年有通用支撑,明年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平均每5人拥有一台车 中日法美四大车系聚首江城
     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一半落户武汉,一批新能源汽车科研机构拔地而起
      今年年初,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彩旗飘扬,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至此,中日法美四大车系聚首江城武汉。这成为武汉汽车产业再出发的起点,为“中国车都”再添浓重一笔。
        时针拨回2003年9月28日,随着第一根基桩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下,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正式从十堰搬迁至武汉,吹响了武汉汽车产业新世纪冲锋的号角。
        12年来,东风依托武汉成为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2014年全年销量达到380.25万辆,同比增长7.57%,研发基地、销售网络和投资合作遍布五大洲;12年来,武汉依托东风,成功上位“中国车都”,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4年整车产销均突破11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汽车产业更是成为湖北省2014年盈利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之一。
多点布局
        万里长江之滨,千年古镇金口,2012年6月,上汽通用投资70亿元人民币,在此建造通用在华的第四座整车厂,小镇悄悄迎来改变。
       一条条公路贯连,一座座厂房兴建,一家家零部件厂商入驻,2015年1月28日,一辆“武汉造”通用小轿车的下线,宣告着年产能24万辆的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借助黄金水道优势,这里新产的汽车,可上达川渝、下抵苏杭。同日,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投资75亿元的二期项目也正式动工,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届时,总产能将达72万辆,总产值目标更是直指千亿。
这不仅仅是再添一座整车厂。当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整车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比例是1:1.7,汽车产业一般可以拉动10多个产业发展。”实际上,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建造之初,就有15家核心供应商跟随而至,未来这里还将实现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企业100家以上、产值过千亿的目标。
      这些,只是武汉汽车产业“十二五”期间布局的一部分。
        2013年9月底,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同年12月,东风牵手雷诺,双方共同投资77.6亿元组建东风雷诺,整车厂落子黄金口;2015年4月,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基地落户黄陂;8月底,江淮汽车确定落户蔡甸……
      主机厂的落地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厂商。2013年10月23日,东风汽车牵手德国传动制造商格特拉克联手开发生产双离合器变速箱;2014年9月3日,世界500强、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霍尼韦尔在光谷佛祖岭建设涡轮增压器厂;今年11月6日,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商法国哈金森公司在武汉开发区的新工厂投产……
截至目前,武汉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多家,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动力总成、内外饰件、车载系统等,包括佛法雷奥、康明斯等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已有一半落户武汉,汽车产业链由点及面迅速扩张。
产销两旺
       2014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64.59亿元,增长12.3%。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武汉5个千亿产业中产值最高,产值达2346.15亿元,同比增12%。为武汉总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很久都没有这样的盛况了,武汉生产的东风风神AX7自上市以来长期供不应求,顾客提车还需要耐心等待。”一位汽车业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如此形容武汉车市。事实确实如此,来自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武汉新增33.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7.41%,征税价格破500亿元,武汉机动车总保有量近187万辆,几乎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汽车。今年1—9月,武汉再添28.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6.86%,按照武汉市目前实有人口已达1100万计算,该市平均每5人拥有一台车。
      另一边,车企们也在寒流中顽强生长。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武汉本土车企神龙汽车公司销量创70.4万辆新高,同比增长高达28%,增速是整体车市两倍以上。同时,东风旗下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也分别以95.42万辆和64.6万辆的成绩名列全国销量榜第六和第九。今年,继4月上海大众拉开官降价格战序幕后,神龙旗下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随后跟进,力保全国销量前十。今年1—9月,东风日产和神龙汽车销量分别达到66.82万辆和49.87万辆,东风日产轩逸更是夺得上月销量榜冠军。
      今年7月22日,《财富》杂志发布的2015年世界500强中,东风汽车公司以789.7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109位,较上年的第113位上升了4位,位列中国上榜企业第21位。
亮剑新能源
      “所谓‘中国车都’,不仅仅是强在产能,更强在技术。新能源汽车就是武汉汽车工业的技术代表之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信局副局长张于威日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汽车工业积淀深厚,在设计、研发、装备、生产等全产业链上拥有先发优势。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进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以来,受到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各级政府重视,早在2013年11月,武汉就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去年5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包括免征购置税、免ETC、不限行、政府补贴等9大新政推广新能源汽车,普惠市民,这一举措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武汉的知名度迅速扩散,新能源产业和技术也向武汉集中。
       今年4月15日,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黄陂,建成投产后,纯电动客车年产能将达3000台、纯电动专用车年产能将达5000台,并实现相应关键零部件本地研发生产,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同年8月29日,江淮汽车决定在蔡甸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厂,该项目拟于今年底开工,争取到2016年形成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营销服务能力。武汉也成为江淮汽车走出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全国战略的首站。
除了比亚迪和江淮,武汉作为东风的大本营,早在2013年9月,就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主要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的混合生产。目前,东风新能源汽车平台已拥有东风风神E30、E30L两款产品,并准备研发A60EV、AX7混动版等新能源乘用车产品。
同时,武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东风新能源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拔地而起,与武汉理工大、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将力推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
引领潮流
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理念、制度、机制的创新。
       从1992年第一台富康下线开创两厢车先河开始,“武汉造”就一直引领全国汽车业界,而今年年初东风风神L60的下线,也标志着神龙汽车开创中国自主品牌后合资时代,三方研发、合资工厂生产、自主渠道销售,这在国内各大汽车集团里尚属首次。未来5年,神龙汽车还将全面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拥抱“互联网+”,投放的全新车型将搭载车载互联网、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智能化推广应用。
      2014年3月,东风汽车公司正式入股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投资8亿欧元占股14%,正式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外车企合资的另一种制度创新,从“市场换技术”走向了“资本换技术”。东风和PSA牵手后双方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荣辱,共奋斗。
从0到千亿,创新一直是引领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汽车产业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自主创新弯道超越”,武汉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劲冲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说的,今年有通用撑着工业增速不算太惨,但是现在工业大项目后劲不足明年的增长难以为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上市的C4世嘉和风神L60背离市场定的高价,消费者并不买账,后市会越来越边缘,反倒风神A60和AX3双双以6.97作为起步价,可以期待下,完成年销10万的目标有希望,明年改款新一代标致308,国产4008只要不背离价格原则,销量可期,神龙的步伐总显拖拖拉拉慢市场几拍,都在用双离合的时代还死抱4AT不放,自己的双离合2017才上市,后期想突破100万辆将越来越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1 12: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平均每5人拥有一台车 中日法美四大车系聚首江城
     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一半落户武汉,一批新能源 ...
落飞 发表于 2015-11-21 11:32



    快吹的飞起,其实在国外都没有中国汽车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 10:51 , Processed in 0.06622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