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085|回复: 44

[城建综合] 武汉华发青岛路项目专家座谈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30 18: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持人:青岛路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要素,江岸有80%的优秀历史文化街区,70%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是全市现损存的文物类优秀历史总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我们的长江路线,为老汉口租界区,有80%的洋行,形成了英文楚报馆等大量英文风情建筑,以及咸安坊等民居群,他们承建了东西方文化载体。我们青岛路片的ABCD被我们华发置业接盘,今天我们在这里跟各位专家一起参加华发青岛路专家座谈会。今天我们出席会议的专家和嘉宾有:
著名作家、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彭建新
著名作家、城市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作协会员:胡榴明
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
武汉市创新研究会副会长: 李承时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党委书记:刘宗新
克尔瑞华中区副总经理:肖锐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王受之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丽芳
武汉市规划院总规划师:李晓慧
联创集团副总建筑师:杜杰
区人大副主任:高 辉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祝丽芳
一元街副主任:邱建国
武汉华发置业董事长:戴戈缨
武汉华发置业副董事长:曾林安
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张军
珠海华发商管副总经理:单薛磊
戴戈缨(武汉华发置业董事长):我们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集体,华发地产是华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承担华发集团一、二级房地产开发职能。现在我们有幸拿到了武汉青岛路的项目,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一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改造工程,当然,肩负使命感的同时也压力倍增。压力源自于这一项目本身就承载了大汉口悠久的文化底蕴,所以说如何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做成一个武汉市的新地标,我们倍感压力。
我对武汉的了解不是非常多,因为我家在上海,就我在武汉呆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据我所知整个武汉,从1861年正式开埠,慢慢形成了老汉口通商开放区,特别是青岛路,是所谓的武汉汉口外滩。一个具有传承清末民初开放租界通商历史直至今日再现武汉现代经济发展色彩的历史背景。青岛路本身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武汉历史,要把这样一个项目做好,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地产开发,更需要把这个历史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在将来真正焕发一个新的历史和新的青春,并继续传承下去,为武汉的经济文化更好的服务。根据这一点,我们与江岸区宣传部一起举办了这个活动,也邀请了学者、专家、各界人士,来听一听聊一聊青岛路的历史和故事,同时也听一下大家对青岛路改造的意见。无论是从民俗、文化、经济、以及对未来展望,希望是一个什么样?我们非常希望听到这样一些来自各界大师级的专家和领导来给我们一些见解,大家对青岛路都非常的熟悉,能使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好,做成一个精品,做成一个武汉市的标志,同时能够把武汉市的文化传承下去,能够焕发出一个新的青春,形成未来一个发展的状况。这是我们今天这个会,自己一些小的想法和愿望,今天很高兴,各位都是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活动,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给我们献言献策,帮助我们把这个项目做成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地产项目,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地产开发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国有的地产开发企业,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一个体现。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我们主持人。
祝丽芳:谢谢戴董事长,下面请我们与会的专家,大家一起交流发言。下面我们的环节让我们有请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张军来主持。
张军(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的莅临,青岛路承载了很浓厚的武汉历史文化,武汉华发置业能够得到这一项目,如何能使青岛路再次焕发新生,能够在功能、文化上有一些更多新增长点,能够给我们现代的武汉人带来一些新的使用空间,想听一下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受之(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我叫王受之,是广州人,但是在武汉生活了20多年,所以对武汉还是比较了解。我在好几年以前,帮一个公司做一个项目,写了一本关于武汉租界的书。对租界做了一些研究,中国领土上外国建的建筑群有三种,一种叫“租界”,我们叫租借地,有两种说法,一个是27块,一个是29块。第二种“殖民地”,长春的就是殖民地。第三种就是“非殖民地”,产权没有搞清楚,但是外国人搞聚集,比如说庐山。这三种建筑类型到目前位置,面积最大是上海和天津。租界的数目最多的天津第一,9个。武汉第二5个,上海只有2个。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上海很多,一个是法租界,一个是公共租界。武汉的租界陆陆续续,一个是英、法、德、俄,日。日租界是在太平洋战斗的美国轰炸了日租界。包括现在瑞安做的都是日租界。租界建筑是典型的外国建筑形式,就是新古典主义,在我国占90%,德国说我们最重要的建筑都在青岛。中国最大的德租界,在汉口这一遍是比较辉煌的,还有一些商行沿路都有。建的是在1980年之后,北伐战争之后就停了,产权没有搞清楚,发展时间也不短,上海在1937年还在建最后一栋。武汉的建筑跟上海不一样,参差不齐。上海的衡山路,华山路都比较齐整。但是我们不是很齐整,我们的建筑在解放之后,有很多建筑被当办公楼在使用,这个保存不是很好,有一些建筑是木建筑,还有一些是白马的建筑,但是这个建筑时期不是很清楚。在1860年到1890年的建筑不是很多。整个面貌我们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主要是三类,一个是法国的浪漫复兴,美式的折中主义,还有一个是俄罗新古典主义。
我们这个里面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叫里份,里份是中国第一个联排式的建筑住宅,这在中国历史建筑上是非常重要的。武汉的里份跟上海的里弄是同样一个时期产生的,但是没有人研究。这两种大量住宅我们认为非常重要。在保护和开发这一块,保护这一块不能做开发,只能做一些保护。我觉得要改造的话,我想有几个提法,第一,不能复旧。因为我们回不到当时租界的经济状况、人文状况。如果要在原来的旧租界做一个假租界就象是一个电影制片厂。我刚从德国回来,那个时候一片废墟,现在建成类似18世纪的旧城,我觉得极为失败。我觉得不能做得完全一样。里面有一些现存的建筑,好的建筑,我们要完整的保护和激化,激活它的我觉得困难不是保存重建,而是激活,活化。我觉得可以到台湾的台南看一下,就是林百货,日本在二战的时候,太平洋军的总部在台南,那个是枪林弹雨,台湾花了十年没有搞好保护,但是他们用了十年把里面的一些民俗全部都激活了,所以开张了以后,里面是非常的活,如果没有活力的建筑就是一个死建筑。如何在里面把它“活化”。我们今天要讨论是一个修复、活化。还有一个是重建,重建有很多方式,比如说旧建筑的方式活化,或者是把原来的建筑包容在里面。我觉得要尊重规划局的尺度,不要试图重建租界的旧风貌,但是要尊重现有的建筑,在当中缺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些好的工作,把它做为一个活的实体。如果这个建筑没有人在里面生活,那么就是一个假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军: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为人服务的,人在里面的活动,人是里,建筑是表。所以我们非常重要的是人,人在现代生活当中需要什么样的尺度。我们去了很多次咸安坊,咸安坊以前是一个社区,里面有很多小弄堂,这个小弄堂在当时居住人口不多的情况下,也算是当时的豪宅,在现在的思维里面,我的居住人口变多了,变成一个商业的中心,可能有很多人流。这个里面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这个矛盾如何去解决?这也是华发置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很赞同王教授讲的,建筑一定要孵化,要激活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榴明(著名作家、城市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作协会员):
因为我讲的内容跟王受之教授有点相似,所以我接着讲。本来我想让我的老师先讲,免得这个话题打断,接起来有一些空隙。
对于沿江这一代,江岸区我比较熟,每一街巷我都做过,因为写一个三镇文化风貌。这本书出版之后,晋南和档案馆就做了这书本的升级版,就把所有的建筑全部翻译成英文。比如说汇丰银行的名称,所有的洋行,银行,商行,以及地产租界全部翻译成英文。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我也不会英文。我只能做到这一点,我请到了英文翻译跟我校对。我估计这个出版就是精装本,就是一个片区的史料。这是我个人参与的研究,我稍微谈一谈戴董事长提到的,我提一点我的想法。
武汉市这一块地方,1861年汉口开埠,然后形成租界,租界我们不详细讲历史。完全用殖民不太适合。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对近代史在不断定论。殖民在中国大陆有一些情况跟香港和澳门不一样,没有进行统治,没有行政上的管理,它就是有这种殖民心态,强国心态,压得清政府,有很多优秀的条件,清政府给它都是一些不毛之地,根本没有人要,然后它划定了之后有一些独立的管理。实际上当时中国人跟外国人非常的对立,我记得我查一个史料。当时领事馆一定要清政府做,而且这个里面有一些私自贩运等等。然后清政府需要领事馆,因为我们需要了,所以建了领事馆,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的脸面往下拉。以后还可以逐步找专家询问,毕竟我是一个民间研究学者。
我对英租界的研究,略微多一点。因为我写英国领事馆,对所有英租界的地皮全部都研究一下。旧英租界的几条街,每一条的名字都是洋行,比如说霞飞路。比如说我们华商洋行就是一个英国公司,是做船舶代理和保险,如果我们开发这个地片,我们把青岛路的历史搞清楚,比如说南京路洋行是一个银行公司,每一个洋行有一个划分,然后划分出了英租界的片区,英租界是在武汉最早建设,建筑非常完善。当时建筑的时候,有管理,当时都是第二代建筑,我们现在看的都是第三代。比如说麦加利银行,他是一个中国名字。他现在已经把麦加利全部都恢复成“渣打”。麦加利是因为上海第一人银行总经理是叫麦加利,然后渣打第一家上海银行改名为麦加利。所以以后中国的麦加利银行都以他们的总经理麦加利命名。
青岛路8号是一个非常破烂的地方,外观很美,里面很箫条,很破烂,所以被导演选定了,关于宝安洋行,没有记录。我在80年写了一篇文章,我当时进行调研,觉得感兴趣就写得很长,结果出书的时候用不着那么长。
我谈一谈关于建筑的改造问题。我们特别是在英租界内,除了新古典的麦加利银行就是南亚殖民地,它的时间就比较早。如果我们对建筑进行保护,我为什么要接着王教授说,我跟他的观点不谋而合。好几年前我对建筑非常感兴趣,年纪老了不断的怀旧,但是我不一样,我希望追求一些事业的新潮,如果原封改造成旧建筑,比如说华沙,华沙被全部炸毁了之后,全部恢复原样,他是因为对希特勒的痛恨,他的钱是全世界人民拿出来给他改造。我们如果要恢复到原貌,那个经济是不可能的,一个租界是50年到80年研究的,到27年,国民军进京之后,武汉市大规模的建筑停止,然后建的是一些里份,在27年之前,它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我们看到的新古典主义是第二代,第一代是砖木结构,世界上的水泥砖瓦技术没有进步,我们进入到新世纪之后跟世界接轨,欧洲的工业如何发达,我们就紧着走,一直走到27年武汉停止,上海不停止,上海有很多现代主义的建筑,而武汉很少。到上海去很多,我这一次十一到哈尔滨,哈尔滨就是用的复古主义,它做的建筑跟真的一样,实际上一看是假的,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做复古主义,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城市里面,本来没有的,而且在这个地方原址遗址都没有,做成新古典主义没有意义。我建议做新现代主义,把新现代主义镶嵌到新古典主义里面,比如说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等等,还有宝安洋行,我们要把它修得很好,但是里面我们要改,这个房子现在没有人会拆,以前会拆。
在上世纪就拿炸药去炸,领导没有意识,开发商直接炸毁。如果一个建筑毁得没有原景,恢复是没有用的。上海路天主堂,但是毁在1954年,毁得一干二净,本来是一个砖瓦式的,里面很旧,很长时间了,也没有资料,我觉得没有必要重建。我觉得玻璃钢筋建起来的房子,跟历史建筑一起架构起来的房子是有意义的,国外有很多文物保护的专家在尝试,我觉得这是一个尝试的办法。我觉得青岛路片的改造我们一定要保住原来的,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对它周围环境、街道,小广场都可以进行改造。我们把房子当做一个古老的东西。比如说像希腊一样,我们可以留一个柱子,或者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保存出来。他们把一个废弃的一个建筑当中的一个柱子都给扔了,其实都可以保护出来。对于大型的建筑可以进行安排,美是第一,但是要有适用性。大型古典主义的房子,里面内部恢复住宅式,历史价值不高,可以利用我们的方法,怎么样把里面留住,维护外面的架子。如果里面没有,我们如何利用恢复。
我觉得还要保护的就是老里弄,特别是咸安坊,咸安坊我是勘察了好多次,一次都没有拆,但是过江隧道对它的破坏太大了。我在民间不在庙堂,所以一些老百姓都在跟我说。跟我说没有什么用,很多外地的报纸记者在夜晚去拍摄,但是他们把那里堵了。其实我觉得是可以改的,比如说上海的新天地,我觉得上海的新天地改得非常好。当时瑞安改造日租界的时候,他们的陈总跟我们说,我们是养这一圈的房子,不在乎盈利。但是现在我跟陈总聊天之后,也就是过了七八年之后,它就盈利了。所以我们需要等待,我觉得可以在青岛路可以做办公楼,如果有楼房,离江滩远一点,楼房的高度是有规定的。办公楼是可以做的,商业区也是可以做的。居民楼我觉得在黄金、最宝贵的地方上,居民楼就是要隔商业区和办公楼远一点,怎么样让居民不影响商业,居民楼和办公楼如何结合着做?这不是我考虑的范围,但是我觉得这三者可以做到一起。当时华发公司拿到这个地之后,很多朋友很担心,不知道这个公司,不熟,来了之后,会不会怎么样?我当时在朋友圈留言说,绝对不会怎么样,你放心。我当时不认识任何一个人,我觉得接了这块地的开发商,他知道做什么,他做了会尝试,他该留的一定会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做好。谢谢大家!
张军(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感谢胡老师的发言,刚才提到了对老建筑的使用,也提到了一些新的现代建筑手段镶嵌到老的古典建筑之中,可以把里面的一些街道,小广场进行改造。二战之后,德国有很多地方炸了,但是他用了很多现代的手法去恢复。现在另外一番风味,也有一些适合现代生活居住的模式,以前是一个住宅,现在改成一个大型商业中心。在改造的时候,为柏林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咸安坊是青岛路的一个精华部位,我去过那里,有一些楼板都比较松了,我们在改造咸安芳的过程中,以保留为主,如何在功能上使它有一个新生,这也是我们关注的。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青岛路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区,什么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道路交通的情况,比如说长江隧道对它的影响,将来在这一块区域,武汉人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晓慧(武汉市规划院总规划师):
实际上我接触的项目非常少,我是06年开始做项目。现在看到这个地块我非常有感情,我从06年开始做这一片的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做了之后,我们做了一个详细规划。在现有的规划上面是我们一个母版。我们在06年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城投集团拿到了这个项目。当时做出来的方案是没有获得政府审批。当时就找到规划院同时对这一片区进行保护规划,我们是从06年开始做保护规划。到07年的时候,保护规划也完成的政府的审批,而且这个保护规划也得了建设部的规划二等奖,可见我们当时做的规划,很多理念,都是很先进的。
从当时的保护对话当中,我们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它是在历史街区里面,包括瑞安做的租界区,它是一个租界区,但是跟历史街区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一个法定概念。它是由一种大型的市政功能。首先我们是修补和缝合,把整个城市的基理和功能进行缝合,这是我们当时做规划的总体思路。我们当时划定青岛路片的范围跟租界范围也不是一个完全重合的概念,主要是英租界的范围内,当时的北侧是中山大道,南侧是解放大道。我们总的规划范围是12.5公顷。我们把整个规划范围扩大,我们当时规划范围是17.5公顷。
我们当时划的是ABCD四个板块,但是我们又重新划分了规划范围,我们整个当时汉口租界有英法德俄日,武汉有五个租界,但是保护比较完好是三阳路到大智路。我们的英租界保护得最好。根据这个我们开启了总体规划。我们是做规划的,首先要把这个规划放在整个城市层面来考虑。我们青岛路边是在汉口原租界里面,汉口原租界是在汉口的内环,这个地段非常的好,我们当时考虑的是如何激活这个片区。我们当时定位是汉口历史文化展示舞台,城市发展灌溉,还有一个游客漫游休闲区。我们要把这个片区放在整个原租界里面,实际上青岛路片是一个重要的区间,我们整个汉口的原租界里面,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江汉路,中山大道,也是武汉重要的历史街区,主要是涉及到法国的租界,里面现存的建筑业比较集中,还有一个是三阳路到一元街片,整个四个街区。当时考虑到青岛路和美术馆的临近,将近南京路画廊,和当时的经济业态的发展,我们当时在定位上,是文化创意,悠闲旅游娱乐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结合我们现代的形成,是一带四区,这一带解决的是我们利用隧道,隧道上面很难开发,而且隧道还连接江汉港,向北连接中山大道,贯彻了整个中心城市。通过这一带,上来有四个功能区片,但是现在不在这个小的范围内,沿江地区,都是以银行办公为主,一是以商务为主的中心。第二个是平和打包厂,还有一个中山制造药厂,还有一个麦加利银行旁边,还有一些聚居区。C和D这一块,里面有咸安坊,以及现代的鄱阳街79号,还有鄱阳街没有划到历史建筑和文保建筑里面。我们主要是休闲居住。最后一个是靠近美术馆,是结合创意发展和工艺结合。
A和D是创意和工艺区。我们当时的名字也是它本身现状的一些名片,还有一些著名建筑的意思。我们通过当时的保护规划进行了一个控制,反映了我们相应保护的名片。在08年的时候,这一块历史街区,有一些历史的碰撞,我们对一些历史建筑前期有一些方案研究。政府同意了之后,我们从市里面转到了区里头。在详规阶段,当时已经基本确定了沿江地段从我们详规里拿出来,但是我们在总体规划我们还是拿出来一起考虑的,所以有了ABCDE几个地块。当时片区里面的文保和当时建筑街区规划的范围不一样,但是大致是一样的。当时在详规的时候,我们看了隧道的控制线和影响区,控制线不能建任何的建筑,影响区是不能进行地下的开发。我们当时对一些周边的建筑、还有一些早期的工业建筑,比如说平和打包厂,还有农贸打包厂,在这些地块里面,有一些早期的,包括刚才说的居住建筑,里弄主要以咸安坊为主,但是在AD块里面,还有一些小的花园住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做了修改。
张军:当时AD块里面有一个是黎元洪的故居。
李晓慧:这个是后来考证的。
胡榴明:贺恒夫,他是一个商人,他在的红安街上居住。他是一个商会会长,关于他都有一些传奇性的故事。
李晓慧:现在我看A地块里面只保留了两处,一个是贺宏夫旁边的两栋楼。
张军:据说那个地方是以前国民党的水牢。
胡榴明:有一些好房子,大房子,办公楼,老百姓没有进去,所以就在推测。有一些地方我们都进去了,我们是一直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建新:
我是一个外行,是一个作家被请来搞专业建筑的会议,确实是进错了门。最近这两年,参加了两个评审会,一个是汉正街的文化改造方案,还有一个是江滩游泳纪念堂。在前两年吉庆街改造会,我们也参加了,当时我们搞城镇文化史有一些人反应,讨论一下,但是后来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我的工作关系,一些街巷,把武汉市的一些老街巷都拍照了,哪些地方要拆老房子,就有一些伤心,在武汉市生活了将近70年,也是有感情的。再加上文化创作是以武汉城市为题材,所以对城市里面的变化比较敏感。这两年在跟武汉电视台一起策划,讲武汉老街道,一共有20集。把全部的租界走完,我觉得今天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哪个租界怎么样?
功和过?主观的侵略性和一些微观的文化遗存这类,我觉得没有多大必要。说是建筑,我们旁边都是专家,我虽然跑了很多地方,都是跑一些街道和了解里面的民俗。当然也很关注这些房子,我也拍下来了,有一些拆的房子,我都拍下来了。参加这个会,我想说几个原则,青岛片区开发改造,第一个原则,不仅仅是要站在青岛路片区这个高度上面。也不能仅仅是站在江岸,汉口的高度,要站在全武汉市的总体规划,从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问题,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武汉三镇我都待过,生活了几十年,前几天跟汉阳的同志聊,汉阳的改造,汉阳的主题是什么,武昌的主题是什么?汉口的主题是什么?汉口有硚口,江岸,江汉。整个文化档次,根据武汉市的城市发展史,传承下来,都是不一样的。

青岛路片区的总体开发,要立足于武汉市总体城市品位,是一个连贯的,不要孤立做这个事。比如说汉口,晴川芳草故里。武昌是一个大城大镇,但是汉口就不一样了,汉口现在向西发展,把老的工业片区改造,能够拆迁的拆迁,能够改造利用就改造利用。另外一部分,就是历史遗史。江汉就不一样,主要是商业文化,从南到北一直到张公堤,整个嵌边的连成式的发展,不能大动干戈,没有多大的贡献。恰恰最难的就是江岸的改造,它有自己的特色,里面的投鼠忌器,里面有很多的东西。要拯救复旧,我说这句话做起来非常难,做起来要钱,原来做的一些房子,非常的丑,做得非常高,但是非常丑,没有人记得住它。稍微有一些文化的人就厌恶它。所以江岸这一块的改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第二个原则,该死的让它死,要让它活着的像丰碑一样存在。谁没有怀旧情节,我们是在开发,我们是开发商,不是一个政府行为。开发商是要赚钱,你让人家来做慈善,这是不合理的。所以该死的就要让它死,该活着就是要好好的呵护它。好好呵护不是所有都要存下来。所以在改造之后,可以在黎黄陂路做一个路边博物馆,立一个碑,说曾经里面有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可以的。
第三个原则,要赚钱,商人不赚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但是赚钱也要有赚钱的方式。你看07年做的房子,非常漂亮,现在到处都是缝。最后都是政府买单。我觉得(这个青岛路地块的开发)需要认真的研究,你要赚钱是要赚文化的钱,要在文化上面想心思赚钱。不要做那些破坏天际线,破坏城市美观的事情。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我对武汉人是又爱又恨,你说他有素质,他有时候非常有素质,你说他不讲素质,口里都是脏话。所以我们在文化的方面,搞开发,你要做一些引领城市文化的事情。要深入从文化方面来研究这个城市的精神,需要存留什么样的东西。殖民地时代的东西,毛泽东定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租界就是一个半殖民地的,租界就是我愿意租给你,如果说他是婚姻,又不是,说是强奸又不妥,如果说是同居,汉口人觉得不舒服。所以这个租界是一个怪胎。这是历史不可抹去的东西,当时的殖民者,当时留下来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是有文化的,它确实是有文化的。不管是建筑历史文化,还是民俗表现形式,民俗精神在这里留下来的,比如说白云饭店,还有一些我们的房子,这些的一些建筑,体现一些民俗精神,又有汉口人以及从情感上接纳它,像这样的是需要保护的,保护的形式我不懂,是多种多样的。我现在没有看到这个地方要放什么,规划我没有看到。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你要在这里干什么?这个地方我想不仅是开发商的问题。是给城市做一个交代的问题,我曾经想过,有的地方改造,非常简单。比如说黄陂新洲改造非常容易,有的地卖掉,还有一些地怎么做,非常简单。但是我觉得这里,若干年之后,从汉口一直到二桥,这一带可能会成为像威尼斯,意大利那样最古老,最经典的,真正能够代表我们城市历史的东西。让后人可以知道这里的历史,那就是一个非常美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没动它,刚才你们说得非常具体,比如说咸安坊,汉安村这些里弄,你们都说咸安坊好,说他如何如何?明清时代有一些很好的建筑,比如说原来的福建街,还有永清街民国时期很漂亮的一条街,拆掉了。我曾经跟人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讨论过,你把中国友好馆拆了干什么?当时有一个人跟我讲,他讲得非常内疚,我们不能重复这样的错误,以前有一些领导没有文化,我们不能说他们。我们应该站在文化的高度,对这个城市负责。
基本的风格还是应该保留原租界的风貌,让它不要跟周围产生一些文化冲突。当然,现代的元素,哪怕是超现代的这种元素,都可以做进来,没有关系。很漂亮。比如说古琴台后面搞一个音乐厅,我觉得非常好,这就是知音的传承。我们刚才专家讲的要“激活”,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我想还是应该跟它融合起来,这个融合不是生硬的,而是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融合。小资的人愿意去,像我们这些老人也愿意去,希望那些老梧桐树不要砍掉,我们也可以去看一下,让我们觉得这里修得比原来好,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改造。租界,江岸的同志跟我说,我们这个租界这个位置,随便下几大雨都不积水,可想而知,我们从这里挖一点土,然后建筑,我们觉得非常有个性,但是实际上是搞破坏。
第四个原则,保留租界风貌,此时并非彼时。并不是租界,是我们的汉口,非常有欧陆风情的这么一片地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军(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
谢谢彭老师,彭老师说的开发商也是要赚钱的,华发置业看中这样一块地,是我们看到了这里的文化价值,有条件有空间我们把这个地方放大,这是华发置业的一个态度,对城市负责的一个方向做改造。胡老师也谈到了上海新天地,也是一个上海城市新名片,包括武汉天地,上海新天地当时具体的做法,我们去看上海很多东西,是假的,其实是拆了重建的,一砖一瓦还是里面的东西。对上海的现代的商业文明和城市形象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功绩,从外人来看这个做法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还是用原来的建筑元素和材料,还原原来的里弄风貌。可以满足带人们生活可以去喝咖啡等功能都做进去了,我还是非常赞同这一点的。
我觉得刘老师对每一块建筑的文化背景都是很了解的。在我们A地块里面,除了贺恒夫楼。还有其他的一些什么样的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谦定(武汉民俗专家):首先祝贺华发置业拿下了这样一块宝贵的地皮,这样一块宝贵的地皮可以发财,也可能被贬。为什么这一块地方,这么引起广大网民和市民的关注,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因为整个汉口,刚才各位专家都讲了,因为武汉三镇,这个城市要分开讲,武昌就是武昌,甲不能代表乙,乙不能代表甲,三块分开。汉口是汉口、江岸、江汉三个区,也相当于三个城市,也要分开讲。我们这个地块里面遗存的历史建筑不多,我们以为很多。实际上武汉三个区历史文化建筑非常少,少得可怜,我们不能跟天津9个租界相比,不能跟上海2个租界相比,不是在一个天秤和文化层面上面。整个汉口建筑的格局,包括租界,华界把租界大都破坏掉了,不是一个完整得近现代史,已经是七零八落,我们现在旧的锅里面有多少东西,是骨头是肉,有多少算多少,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来保护。要树立这样一个概念,不是说武汉有很多东西,像江汉区,左右一看都是老房子,都是老街,不是的,武汉的天地没有什么东西,但是在上海的天地有多少东西?其他地方天地的保护不是武汉比的,不是一个档次,我们就武汉说武汉。
汉口华界区从江汉路分界,一直到汉口,这是华人居住的区域,原来前些年,起码前十年之后,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府说我们汉正街五百年天下第一街。上海是1839年开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开始开铺了,它开铺之后,留存了多少东西?而我们到了1856年被天平天国几进几出,屠城,汉口没有东西了,比如说我们的归元寺,没有近代史的东西。都是一些仿的,比如说黄鹤楼是1984年的,是一个老样子,但是是一个假东西。有一些东西老了,确实没有了,复建一个是地标式的。你这个东西没有了,这个文化没有了,我把这个符号树起来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树起来没有必要。比如说黄鹤楼这样的标志性该树,这个轻重缓急要掂量一下。
再说到租界,租界而是分几个时期的,1861年,首先只有英租界,甲午战争打败了之后,清政府是第二波开放,国门再打开,不是所谓的殖民地,殖民地,我们要从中心的高度上看这个历史时期,是历史时期需要搞改革开放,1895年新一代的租界,法、德、俄、日租界。深圳开发,小平同志已经不在了,你想他在是不可能的,过了村没有这个店。汉口的租界是这个概念,跟1861年的概念不一样,租界要分两说。我们讲的青岛路,这是英租界的华商路,洋行投资,谁投资就以他命名。所以这个青岛路是在英租界里面,一个比较中心的区域。它的通江口,最重要的文化节点是对着长江,所以我们在拿着这块地的时候,首先把江边的文化做起来,怎样来把我们现在的历史文化建筑和即将诞生的新建筑如何来切入。包括风格的问题,功能问题也要考虑。功能的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规划当中,那个败笔是比比皆是,比如说江岸区,因为我来自民间,吉庆街是多么热闹的夜市,现在箫条了,是一s个失败的开发。当时是一个姓刘的,复兴里,当时没有拆,只是把北门打开,里面的房子,前面宽,是根据我们长江中下游气侯来定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标志性的建筑厂房。但是被拆了,现在的设计史要做的复兴里要盖过它,做得非常丑。现在的吉庆里就败了,这是开发中,开发性的败笔。
包括我们的江汉路,号称中国最长第一路,被拦腰一刀。">
胡榴明(著名作家、城市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作协会员):法国巴黎青石板,我们一块一块石板的街全部砍掉了。
刘谦定(武汉民俗专家):那是我们武汉抗战文化街,后来一去不返了。
胡榴明:以前的地砖多么好,非常好,那是我们从小到大踩的。
刘谦定:我们现在的开发,我首先发言祝贺华发置业取得这块地,如果你要赚钱,你放弃这块地,如果你要做百年的品牌,就把这块地做好,这块地做不好,就会背骂名的。当时做好了我说做得非常好。
现在的咸安坊能不能做成田子坊?田子坊是一个纯商业的,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没有这个根,就不能这样做。
在这个区域里面,我希望我们华发能够进一步把它探讨一下。它的外延,就延到了南京路,这边就延到了天津路,就是我们的过江隧道。再往中山大道延到现在的展览馆,武汉的展览馆以前是京城银行,京城银行是我们京城里的最大里程碑,把它里面掏空了,外面保存了。比如说像外滩的一些老建筑,里面都掏空了。但是和平饭店等等原汁原味,包括油漆都是恢复到当年了。他不是一个修建建筑,是修如当前。新老建筑要泾渭自明,比如说这里缺一个窗户,我们就加一个铝合金窗,比如说这里差一个红砖,我们可以放一个青砖,我们是需要让这个建筑延长寿命,这又是古保专家梁思成先生的概念,我是要把这些历史建筑返老还童就是大错特错,如果我是要延年益寿,让这些老建筑保留下来。外延到南京路,下延到天津路,就是这个区域范围去动一些脑筋,从这里延就是到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好的建筑。京城银行是南三北四,是北四行的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榴明:第一位西方的设计师留美设计师。
刘谦定:我希望咸安坊可以做出你们的水平,希望你们可以把咸安坊做好,给武汉留下一个百年的纪念性的建筑。这个区域范围内,我提示几点,最精华的是文化要素,所谓的青岛路,当年英国人在这里,最早的银行,麦加利银行。它的这个房子是后来又做的是,有四个塔尖,它的历史跟对面的宝安洋行是一个概念,但是在我们最初的建筑上面换代了,都是第二代的,现在所有的建筑都是1912年到1926年的建筑。比如说上海香港汇丰银行,是汉口,是青岛路片,也是现在近现代建筑的最大的亮点,最美的,功能最全的,而且它的金库现在都在用。
包括花旗银行都是非常好的,都是上了文保的。这是我们青岛路片的脸面,画龙点睛的位置。虽然我们华发置业不能动它,但是要纳入整个规划里面。我们这里最麻烦的就是这里就窄了,停车不好搞,上下不好交通,就可以利用我们轨道交通上面不能负压重物,可以利用这个跟我们交通连接上去。比如说宝安洋行,麦加利银行这些东西,都需要认认真真,每一个建筑,都要利用好,首先要修缮好,然后看什么样的对象来利用起来?按照原来瑞安搞的三个,说的休憩咸安商业区、创意同丰艺术区及风尚鄱阳商贸区。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东正教堂,还有一个鲁兹故居。现在就这一个建筑是19世纪后期的,是做鲁兹,当时周恩来当时也在这里住了这个房子,很多名人都是从这个房子出发的,他在武汉居住了20多年,他是基督教圣工会。美国在我们国家没有租界,它是一个大教派,当时有12个教派,是在武汉最大的教派,就落脚在鲁兹故居,所以武汉最大的教堂就是圣保罗教堂,就是在鲁兹故居旁边,它真正办事的教堂被盟军的轰炸机炸掉了。这个教堂在1951年又做了一个小教堂,也很美,也叫圣保罗小教堂,这在做隧道的时候给拆了,很遗憾,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这个做起来,如果没有条件我们可以不做,我们可以在这里做成花园。1937年12月13号南京沦陷之前,老蒋去的庐山,当时整个抗战联盟成立,当时所有的教堂都支持,卢资全面支持。这个地方是抗战的圣地,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圣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改变武汉的一个最大转折,中国近代史有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1911年辛亥武汉革命,第二个1949年建立新中国。我们当时跟跟青岛路片连接起来了,青岛路片包括学校、教堂全部是中南四省的核心,它是这个教派的中心在这里,四个省的工会主教区在武汉。所以带辛亥革命的时候,俄罗斯主教是直接支持反清革命的,在武汉的昙花林建立了联盟。虽然黄兴等等都是历史伟人,但是跟武汉没有太大的关系。革命要想成功一定要运用军队,枪杆里出政权,南京起义成立在武汉,所有的人是从武汉开始的。打了仗之后,又回来武汉,“八七起义”。青岛路开发,武汉是英雄之城,一个是开展,鲁兹故居是两代开战的重要极点。
青岛路片这个地方的文化是非常深厚的,鲁兹故居这个房子,地面不可以搞建筑,我们可以搞花园式的建筑。提高这个区域的品位,然后再发展新的东西。利用一个文化的互补,做成一个有文化品牌的地方。一个报纸一个杂志办得好,人家舍不得丢,下次再看,这个杂志就到家了。如果华发置业改造了之后,我们下次还要看,就说明成功。
还有一个大名人就是詹天佑,詹天佑生命最后七天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当时在这里做高官。他的房子是国宝级的单位。詹天佑的故居就在青岛路旁边。
我再说这个万里茶道,跟青岛路片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的东正教堂在这里,我们从五夷山一直走到汉口来,走到河南的赊店老镇。这里是接纳了希腊太子,接待了黎元洪的,这不是别的街区,别的片区可以杜撰出来的东西,这是万里茶道的起源。我们这里要做成英国、美国、俄罗斯几个大国的互动的一个版块。我们这个教堂是湖北省为一个东正教堂,东正教是介于在罗马教和天主教之间的。青岛路片就是原来的老上海街,上海街道办事处一个区域;上海路这一块在1876年,是一个大的建筑。所以是基督教的三大六块在这里,是三大教堂一个主教父,以前叫圣保罗圣堂,原来是三大流边,一个是罗马流教,东正教,还有一个是天主教。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一些吃吃喝喝的东西,跟武汉的户部巷一样。有名的就是南京的387巷,他里面有一些名人故居等等。青岛路片要做好文化品牌,一般文化品牌就是找庙,找故居,找宗教。我们这里是摆着宗教的光芒,尤其是鲁兹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再现。1938年1月18号这里举行的第一次中国第一次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大会,我们的八路军、中共中央都送了匾牌,社会各界都发来电报。这是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大事,就是在这个边界发生了。所有在武汉的国民高管,社会各界的精英都过来了,就是在上海路做的,青岛路片就是在上海街道办事处的范围,青岛路片这一块原来是上海街。我希望在这个街道的解放,不要走复兴的路。包括武汉的户部巷,一定需要一个文化的东西作为一个秤砣拽起来,我们青岛路就是一个节点,我希望华发置业的老总搞起来。东华里的改造,里面有一个佛山祖庙在里面,是岭南三大建筑群,我们这里没有,我们就把东正教堂看成我们的核心点,把詹天佑故居看成一个核心区。如果一个片区要开发,有文化,经济要有回收。
最后讲一点关于咸安坊的问题,咸安坊我希望现在破的,旧的,哪怕一块砖,哪怕一个装饰建筑不要随便扔掉,能够用的就用了,以牢固为主,以牢固结实为主,把它加固一下,做一个工程。然后这一个区域能不能对民间的博物馆,收藏界进行开发,一共有60个门牌,各个门类发包出去,整体进行经营,让大家来看,就类似于四川的樊建川博物馆,80块钱进去可以随便看。咸安坊60个门面,能不能搞成40个馆。现在民间的藏家非常多,老百姓都富有了。我们能动性把咸安坊这个城市的中心,核心的核心,有老房子的支撑,我们把这里做成一个展示区。
徐丽芳(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刚才很多专家学者对青岛路片区非常有感情,谈起来都很激动,青岛路片位于整个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主要中心,青岛路片拥有武汉市80%的优秀的历史街区,有60%以上的优秀的里弄,有70%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所以武汉市委市政府,包括江岸区区委区政府对这里非常重视,包括武汉市还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在青岛路片,我觉得集成了大量的历史建筑,还有一些文保的单位,还有一些其他的遗留建筑。这些建筑的形式是非常的丰富多样。主要是一些公共建筑采用一些西式建筑,还有一些早期的现代风格的现代建筑,包括一些里弄住宅花园式住宅。面对青岛路的开发,面对我们这些武汉们的一些高期望值,高过政府的高期望值,也是一个面对非常复杂多变的环境,怎么样去做,我们才能让未来青岛路片区是一个充满活力,能够焕发青春活力的街区。重新让我们这个片区,再重现昔日老汉口的风情,我觉得都是我们在设计之初,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来青岛路片的工作,应该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到建筑、规划、景观、修缮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也提几个建议。
第一,在未来工作中,要延续基理,新的建筑是采用一种织补,填补,修缮的方案来做。
第二,是完善,完善我们的里份体系,街巷体系,包括像咸安坊,汉安村的体系。
第三,重新整合功能,增加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停车交通设施。
第四,重构空间体系。里面包括景观空间,垂直空间,辅助空间,还有一些交通空间,一些现代人去生活和娱乐所需要的,必须的一些辅助空间,需要重新去构建。
第五,就是协调,因为整个区域是新老混合,居住和商业混合,无论是新建改建,都需要在建筑风格和尺度,色彩上面要跟老的历史街区的风貌采取协调,可以采取协调,也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
今天我觉得华发置业组织专家学者一起讨论,实际上也是为了我们未来能够把青岛路片,把它的历史能够再现。也为留住大武汉,老汉口的根,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因为工作关系,比在座的专家比华发置业多一点了解,我觉得华发置业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非常有专业追求,非常有文化品位的一个企业。实际上我们武汉人把这个片区交给华发,大家是放心的。我也相信这个项目一定会延续和继承好汉口的历史,也做成华发集团的名片,甚至是武汉的名片,全国的名片。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承时(市政协委员、武汉市创新研究副会长):我是看到青岛路三个字非常亲切,我出生在青岛路,我也工作在青岛路。我是武汉城投公司的,我也出生在地产世家。我刚才看了一个技术指标,我是做房地产出身的,租赁性物业,就是一个租赁性街区,这个要后期去做,这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租赁性的,在房地产里面只有20%持有租赁业务是最好的,80%卖掉是最好的,这个是倒过来的,“倒二八”,所以要慢慢来。整个临长江这一块,有三个商,第一个沿江商务。第二一江商储,储运,武汉以前是原来最大的储运公司,就是平和打包厂,互联网时代最缺这样的仓库。市中心区,微型传送,快递做这个是最好的,物流区搞十万八千里,不行。我们讲文化还有社会的原理,我们很多城市不讲这个原理,所以现在根本谈不上安居乐业。让城市商人和城市里面有名的人睡一个好觉,我对这个建筑就是这个希望。因为睡不好觉,我需要从武昌六点起床开车来上班。
我们推行的东西就是真正当年不毛之地开发出来的基本原理,今天都不能动,去年11月5号我做交管局的栏目的时候,只有胜利街不堵,其他都堵。12月份我们全部都安上了栏杆,实现了全城一样堵。这样的街区不能加东西,这样加了栏杆就不堵。过去 是上等人过马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现在不一样了。
第三,临界的商住。商务,商储,商住三个商非常重要。商业的东西丢了,70%—80%的租赁物业就没有作用。
重组汉口新业态,汉口的新业态,我也是江岸区的委员,现在江岸区没有超过2个亿的税收大户。江岸区税收的大户很少,这个是国际大都市的地方,如果我们在这里不能掌握洋人,就不行。上海新天地就是洋人多。全世界留学最多的友人在武汉。我在市政协有一个租界区看到一个汉阳,我觉得是最大的败笔。墨水湖是臭得要死,每年至少花5个亿去维护。
青岛路片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个标准是路不堵,这是租界的标准,租界的标准就是香港的标准,小路上面一样跑得快,这就是规划的本领。第二个是蚊子不来,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是没有蚊子的,不需要蚊帐的。当时是因为爱护租界运动,把所有的下水道一熏。第三个客人能够来,你连招商招不来,谈什么都没有用。我觉得功夫在外面,不在里面,文化的东西能够保留就保留,保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保留不要自己拥有。前年武汉美术馆在这里搞了一个调研,想做一个美城。他们当时说把工商银行收购,他说不搞。你把这里一包围起来,就出来了,你做一个画家银行,搞拍卖,你做VIP,银行就愿意干。包括现在江岸区成为了武汉市咖啡一条街,需要相信民俗的力量。第四个就是货最多,我们现在真正成为小商品时代,就是物流时代。小物流时代这个地方的货要多,要快。你能够把这些地方搞好。最后一个就是慢慢来,不要打算做一个狙击战,没有那么好搞。这个需要在逐步做的时候,形成梯度的涨价,文化的梯度认同,然后形成人家找你租,真正有人求着你收租金的时候,江岸区政府就喜欢你了。政府希望有这样的地税大户,如果你们搞完了就走,这个项目就不好,租赁最后就是看最后的租金,租金的合同达不到一定的年限就是假的。江岸区是一个宗教大区,宗教品种最多,信众最多就是在江岸区。这里是一个宗教的大区,宗教大区国家有很多的政策,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候不是中国被灭了,而是没有信仰。我觉得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信仰,因为有了信仰才会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0 18: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受之(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我叫王受之,是广州人,但是在武汉生活了20多 ...
chencomic 发表于 2015-10-30 18:21



    这位王教授对汉口五国租界的研究很透彻啊。不过关于老租界区不复旧的看法值得商榷,还是多复旧一些,再新建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0 18: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军: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为人服务的,人在里面的活动,人是里,建筑是表。所以我们非常重要的是人, ...
chencomic 发表于 2015-10-30 18:22


这个人就是废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锐(克尔瑞华中区副总经理):我在讲之前说两个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个我在这个桌子上年龄最小,然后我其实不是武汉人,大家都是武汉老前辈,文化人。我是新武汉人,在武汉生活十多年。第二个是我最俗,因为大家都是文化人,我主要是做房地产市场研究咨询,应该说我接下来讲的这个东西,可能就跟我刚才讲的观点有关系。我是想按照文化来谈一下这个事情。
从第九个问题说的是青岛路改造后项目的核心价值。我觉得是三个词,第一个词是文化,第二个是争议,第三个是别太急。
先讲文化是什么东西?我从整个项目发展的战略调性思考,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来融合,形成一个内心的底蕴和外在的展示,能够使所有的功能在文化大产业体系下完成。未来希望有什么样的功能,以什么样的功能为主,既不是居住,也不是商业,也不是办公,而是文化主题。只是这个文化是一个泛文化的概念,我们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武汉有所谓的历史街区。不管是天地,还是汉街,还是吉庆街,有很多。大家都有一个感觉,从三大业态来看出一个端倪。天地娱乐、餐饮,零售是3:1:1,人气不是很旺,但是口碑很好。他是处于租界区的边缘地带,不能代表武汉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底蕴。第二个餐饮、娱乐、零售,是3:1:5,汉街的人气比较旺,餐饮业比较好,可能品质感不是那么强。汉街整个拿地到开业只有9个月,一直说是武汉的代表,是中央文化区,是一个功利的。吉庆街是一个餐饮比较突出的地方,经营状态不如老的吉庆街,不是很接地气,表皮化的东西比较多,如果仅仅是一些表皮化的东西会有一些问题。
刚才说了三个历史街区,大家认为有一些案例,我们从这个项目来考虑的问题。我们跟他们定位和方向是不同的,其实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们是最能够代表武汉,或者汉口这样一个区域,随着未来武汉把自己定位为中部的城市,面向国际化大都市,我们能够根植于文化,面向世界的一个地盘。这是我基于两个项目的比对,进行的一个思考。我们做文化,我们主要是做文旅零售为核心。商业业态的甄选可能不一样,我的整个业态的配比、占比,经营策略不一样,是以人为核心的大文化方向。
第二个方向是指办公,办公应当是指在文旅带动的大文化项目里面带动的一个办公需求,也是跟文旅相关的,而不是两种传统模式,一个是传统的甲A模式,量比较大,竞争比较高。还有一个创业园区,比如说龟山的汉阳造等等,这个是经营水平不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有看到文创产业园有经营好的意向。我们一定是依托在文旅相关状态下的大环境,也是我们跟其他两种主流经济文化的不同需求。
住宅一定是文化历史底蕴的东西,这也是一个方向,这也是我们区别于身边所谓其他大宅、豪宅、顶层住宅的区别,因为地段都好。但是别的住宅有它的优势,比如说规模很大,配套很高端,很齐整等等,在某些方面,我们会有一定的缺失,但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是文化。我们之前有一些沟通,如果我们住宅真正去做豪宅,会有一些怪怪的感觉。我后来琢磨了,我们看到看我们的指标,我们会走得很高,第一个是文化层次的豪宅,如果是做高层住宅,大家的感觉就是未来豪宅里面全部是高层,而且工程量非常大,比如CBD,天地里面都是高层住宅,在武汉的住宅是集大成:项目大,地段也好,景观也好。在我们这里可能不是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跟市面上大的高楼会有一些问题。住宅部分,我们整个策略是想往低走,毕竟我们条件摆在那里,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尽量争取在符合的情况往低走。无非是有的时候密度比较大,还有我们整个高度,建筑风格,表皮特征是往符合周边大文化气质,旧建筑历史的文化方面走,我们往低走就是往历史方面走,这是我们建筑最大的特点。如果能够做到,我们的价值和差异性很明显,我们最大的突出就是这里的文化赋予里面跟历史贴近的东西,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比如说杭州的元福里是最特别的。
还有一个改造方面的问题,刚才其实从文化的角度,谈了很多,我主要是谈房地产咨询,从这个历史建筑方面有三个大的办法,一个是保护性的建设,包括功能置换、功能修缮、功能先建等等。还有一个是改造,改造表面。第三个是功能嫁接。还有一个是做符号性的建设,就是用一些旧物质来留神,还有用新物质来留形,用新的东西来保持形态。我们在这个地块里面涉及到的建筑比较多,我们手法要丰富多元化,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从三点上,建筑本身,文化方面有一个传承,主要是形成一个DIS的系统,我们外地人如果去上海,我们会跟当事人说我们要去上海新天地,我们不会说去黄陂南路,如果我们总最终达到一个系统,我们带外地人,介绍的时候,我们要去华发某某,我们不是去青岛路,也不是去所谓的天津路。
最后,开头我讲的是文化关键词,后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争议,一个是不太急。争议的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有争议,一定会有一些想法,我觉得争议是最好的东西。别太急,政府对我们要求,还是我们建筑里面提出的一些自营,一些自持的比例,包括我们高地价,也决定了我们不能太急,包括新天地也做了这么多年,也才刚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军(武汉华发置业总经理张军):有一个问题问一下王教授,从全球的范围来看,这种历史街区的再改造,往往有哪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和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鉴的?
王受之(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王受之):要讲绝对成功,这个标准不太一致,有一些成功是很旺,上海新天地是很旺的,有一些是我们市民说好的,那就是由原来的面貌,保存得很好,这也是另外一种。但是市民说非常好,不一定旺,就是经营不一定好。所以综合评价一个旧城的改造和重建,事实上这个评价标准很难。我跑了很多地方,两者皆有的不太多。我觉得这个项目从我刚才听专家的意见,我有几个想法。请你们指正。
第一个想法,这一块地新的重要性,我们一共有四块地,ABCD四块,四块当中有几个不能动,就是英文楚报,还有一个洋行旧址,都是划进去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江隧道的出口,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车流,这是一个明伤,而且这个地方包含了武汉重要著名的文物,是江岸区的精华之精华,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件,比如说美国东正工会,武汉又叫武汉三镇,实际上汉口跟武昌,汉阳没有关系,实际上就是三个地方,武汉应该是三个市,不是一个市。
王受之:武昌是三国的时候就有了,我们要呈现一个汉口的风貌,也就是ABCD要让别人看到汉口是什么样的?租界已经拆得七零八落,里面做了一些不该做的楼,包括像交通路里面一些黄金街道没有了,已经做的法国压窗石全部都没有了,那个街区在我们这个街区可以出现,我们可以重建一些某些失去的东西,再现的方法就象澳门似的,做成葡萄牙方式的建筑,我想第一个工作就是做规划,规划里面所有不能动的,就不动。规划里面有严格的标准,哪些是保护的。我们把所有的文化,一类、二类保护全部勾勒出来,有一些是使用修复,或者一些是重建的。我们看到B区里面基本上没有用,B区是绿道,基本上没有东西,B区就不要考虑了。但是有一些地方,比如说C区里面有一个汉安村,这个里面很有很多地可以用,在选择的一个文化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我们可以重构汉口某些珍贵的东西,但不是完全复原,要把汉口人最真切的记忆,比如说交通路今天已经没有了。这一种记忆的东西,如果有部分的恢复,首先会激起汉口人全部人的支持。这就是得民心。
地铁上盖线划了一个绿线,很宽,B区有一块,C、D区有很大块。我这一次到杜塞尔多夫去看,那里有一个莱茵小河,离市中心有一些距离,他做了世界第一个园林。如果从沿江大道过来,我们种两百棵树成本不贵,稍微做一些土方,里面有一些小道,里面有一些抗战历史名人的肖像,做成一个莎士比亚广场,把我们的历史文化区跟历史打成一片,做成一个树林,最后最大的建筑是法国布局,我们定位一个英国园林,就是一个出众的东西,东正教堂,就纳入了我们景观带,对于华发置业来说,就是要在我们东正教堂旁边种一些树,把这个区外的东西延在这个区域的上盖。把这些主教等等东西全部都连接起来,这个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绿化带跨越三条街,如果我们有一个土方,做到路盖打造,就可以从公园里面漫步过去。第一条街区比较小,是洞庭街,第二条是鄱阳街,第三条就是胜利街,如果旁边有一些小路过去,然后还有一些名人肖像,就可以进行散步。如果我们到江边散步,江边散步有一个防洪堤,如果把这个地铁通道上盖搞成一个小公园,有一些历史记忆,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一个热点,热点的旁边,AC区可以变成文化的东西,D区比较大,可以做高端住宅。在这个里面我还没有接触到,经济平衡的问题?经济平衡是我老在想的问题,文化肯定要做,经济如何平衡,这个里面限高24米,这个难度就很大,这个经济要做到平衡很困难。我们就想想,其中的咸安坊,咸安坊是部分的修复,部分的固化,古代的升级改造,咸安坊有一个边缘地带,就是60个门牌。如果把这个咸安坊,两排楼逐步的提高,咸安坊又保存了,又提高了,又增加了容积率。咸安坊的外围做25米的,慢慢变高。传统的街区改造有三个走向,第一个是完全复古,就是欧陆风格,假古董跟真古董放在一起真的很难实现。第二个是后现代,用一些后现代加一些古典的符号做现代,这是中国廉价的代名词。第三个是纯粹的现代,就是中性,又快又好,通道宽,越简洁突出一个新的。对我们设计施工都快,并且我们有说法。
这个事情做完以后,同时作为你们公司,要做一个工作,就是同步的文化宣传。而不要东西做完了之后,再宣传,说我的建筑多有文化。这就来不及了,文宣工作,对文化的保护,街区的占有,我们现在就要考虑,是写文章,写回忆录等等,要有一连串的东西,等我们开盘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已经达到高潮。我们要同步进行,我跟万科做第五园,还是房子还没有建起来,我们先开始买书,当时书已经买完了之后,过了两年才开始卖楼。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好作家,我们对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们今天在群众艺术馆来开会。拿着书来看你的项目,一个一个去找着看,有意义,这就成为一种名片。因为你把抗战的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重要的历史,还有一些隧道的上盖,改造成一个森林,政府很高兴,就是大家共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榴明(著名作家、城市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作协会员胡榴明):我补充一点,就是说如果在做的时候,万达不是做了汉街,做得非常好,有的人看了之后,很感动。但是武汉人是不喜欢的,因为觉得它是假的,说假的就是假的。那么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真的东西,我们在做的时候,例如咸安坊拆了一部分,当时的手法非常粗糙,也过于太快,就是马上腾退,马上拆,我建议砖瓦不要很快的清除。吉庆街已经冷淡了,他不是不想做好,我后来才知道,因为一直研究如何把房子建起来。他没有砖瓦厂了,它的材质没有了,所以你再调用东西,用钱都买不到。当时武汉的每一块砖,比如说租界有一些砖,是当时汉窑的铁砂砖,是张之洞做的。还有上海洋行的泰山砖,那个是上世纪20年代的东西,你看起来是垃圾,但是其实是很贵重的,如何收集起来。具体的文字宣传,王教授说,开始做,一定不要太急,一定先把方向调查好了,再做。有时候你发布出去,你想收回来再改,先说大武汉,后面又说大汉口,不应该操之过急,有一些房子,国家说不能拆,但是有一些房子,国家没有列入文化保护,是该拆,还是该怎么样,专家和居民都要进去,而不是搞建筑的人一看就直接拆。我08年就向市里面交了这样的文保议案,不要说我们武汉人看到老的一定是不会拆的。比如说潘家园地摊一样,知道哪些该留,哪些该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5:22 , Processed in 0.04642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