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8 2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面向未来的并读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曹轲认为APP的市场空间很大,并读首先需要达到一个千万级的平台产品才算及格,接下来南都经营会将这一平台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完成千万级的营收,再将这个产品交由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向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方向进化,让“并友发并”,玩转众筹、玩转生态,玩转商业,玩转跨界才能永续发展。到那一天,即使南都的报纸不存在了,并读依然可以承载南都的未来。
千万级用户的平台级产品是最低目标
道哥:并读的下一步发展规划是怎样的?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才是你心目中认定的成功标志呢?
曹轲:肯定需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希望本年度能完成千万级的下载量,最好是活跃用户达到千万级,成为平台级产品。另外,在产品生态链层面,能够产生和相关行业进行嫁接的机会,嫁接之后放大各自的价值。要打破以前那种小而全的作坊式生产,那样容易产生之前报纸封闭的循环,这种封闭的循环不适应当下的需求,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适应大的互联网生态变化,寻找跨界协同的关联合作,成为平台级产品,成为平台通道。用户产生回报,能够获益更多,不是通过点击广告赚点儿小钱,这只是第一步,不和外面打通,不跨界是没有用的。
全员联动启动并读赚钱模式
道哥:与生态链去连接也许是以后的事情,对于当下的盈利问题,又是怎么考量的呢?
曹轲:并读新闻目前是处在烧钱的阶段,但是第一个月我们已经确定了1000万的广告收入,接下来南都经营系统的所有人员,都将成为并读运营的主体,年底希望力争实现广告收入8000万的营收。
道哥:半年时间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营收,这样一个处在发展初期的产品能够承载吗?
曹轲:其实移动端的广告承载能力是很强的,不像我们报纸有广告版面的限制,并读如果能够达到一个平台级的APP产品,有两个亿的广告也能够装下。因为它的广告形式不单是启动画面,以及内部的展示广告,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广告,这样一来整体的广告容量是十分巨大的。
考核体系配合经营系统全面转型
道哥:听说并读的广告也是全部交由南都经营全权代理,这种习惯了销售报纸广告版面的经营团队是否能够将并读经营好呢?
曹轲:并读新闻与南都经营不是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经营团队营销的产品之一。对经营团队来说,销售并读的广告不是简单地代理一个互联网产品,而是其自身运营能力锻炼提升和客户资源激活放大的一次机会。并读是一个产品生产和运营的主平台,在地位上与奥一网、官微、报纸是并行的产品,是南都系列产品线的一部分,是经营对象的一部分,不同于对外代理互联网产品的销售。
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在经营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标准、运营组织模式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观念理念以及运营管理机制转变过来之后,南都经营团队进行并读产品的广告经营就不成问题,这样的举动必然全面撬动经营人员转型发力。
风险融资与股权激励一个不能少
道哥:目前的技术团队很给力,短时间就做出了一个同行同档次的产品。未来怎样留住这些核心团队,是否考虑过相关的股权激励机制配套问题呢?
曹轲:并读对资本市场有期待,因为我们诞生的时候已经算是从A轮起步,成功融到了8000万元,接下来要进行B轮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就要求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的层级,会要求有比较清晰合理的股权结构,以及互联网行业特别强调的运营团队和技术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问题。我们会在B轮融资期间参照通行的专业化操作方法一并进行考虑,这可能是解决转型中技术人才缺乏的一个有效方法。
南都也是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才激励方式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起码没有放到重要地位上来。当前,南都就在重金招聘技术中心、产品部、移动媒体部三大总监,并愿意给出更高的待遇,希望这些核心骨干带动组建一个战斗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需要他们发挥其掌握的最新的技术实现手段和方法,将内部的需求成功收集到一起,找到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产品化。
不上当,拒绝再度陷入媒体思维怪圈
道哥:我特意留意了下并读每条新闻内容的评论,虽然动辄就有几千条评论,但都是一个字两个字比较水的,或者只是为了赚取积分而来的应付式的评论。这种质量不够高的活跃度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又如何去解决呢?
曹轲:我们也留意到了目前的活跃度虽然很高,超过了百分之四五十,但是评论质量总体不高。已经采取的措施是,把质量较高的评论前置了。事实上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并读内部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一直有争论,最终的结论是不一定要刻意地把评论质量提上来。
因为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所谓的“盖楼”,所谓的评论质量,就很容易陷入做媒体、做内容的思路,新浪微博的思路,强调我的内容好,我的新闻价值高,又回归到做媒体的思路体系中。
我们很多同行会像当年一样,认为虽然腾讯QQ如此活跃,也不如新浪门户的新闻内容价值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了,在那个时候的腾讯恰恰代表的是未来,新浪就是媒体同行自high的地方。
我们不能上当,重新回到媒体思维怪圈无法走出来,只要有人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活跃就会有价值。留存用户,保持持续的活跃度不是简单地通过提高评论质量来达到的,而是拥有了用户活跃度以后,慢慢地形成用户的阅读习惯和粘性,后续开发相应的服务和应用,包括积分兑换系统,电商服务,通过良好的体验和好玩应用留存用户。
让并友发并才是根本之计
道哥:未来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提升用户留存度和活跃度呢?
曹轲:未来,我们希望把并读内部的积分系统与移动、民航、银行等的积分系统打通,与淘宝的积分系统打通,可以进行跨平台的积分兑换以及用户互通,让并友发并,才是保持活跃度和留存度的利器。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并读平台众筹助学,如果每个用户都可以将自己赚取的几十块钱捐出来,捐给选中的地方建希望小学,并友圈的并友们只要活跃起来,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捐建完成一座,也并非难事。
另外,一些大件商品很难用每个用户的小额积分买到,那我们就可以采取先行购买,然后让并友圈的并友们再去组织众筹,众筹完成所需的积分等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商品。这样通过积分、众筹、社交圈互动的方式可做的事情很多,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是商业的,可以是自助的,可以是众筹的,可以用这种方式颠覆一些小行业,这才是并读未来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当然,目前我们还是要将这个平台级产品先打造起来。
读赚模式一直会持续下去
道哥:读赚模式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意义,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也被诟病较多,都说这是一个噱头,营销意义大于实际。你们是否会持续将这种读赚模式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一直持续下去?
曹轲:可以说这是一个卖点,也一直会持续下去,但不能说这是一个核心功能,起码不是唯一的,去中心化才是我们的核心目的。读赚只是实现这种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希望打破客户广告投放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直接去革广告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命,将真正的实惠回馈给客户以及普通用户。
标准化和个性化并举的广告模式
道哥:这种与用户分享广告收入的具体分成比例有没有确定呢?普通用户比较关心这个。
曹轲:每一笔广告收入的分配比例可以谈,我们先是确定各种组合给客户选择投放,选择确定的分配比例,这是标准化的服务。另外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选择的人群特征和数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方案,此时再确定具体的广告收入分享方式和比例,整个过程坚持常规和个性化服务同时存在。
未来的南都或将以并读形式存在
道哥:总结下我们之前聊的,并读与南都太过深度的结合,失去了其自由的地位,是否会造成并读成为南都的一个附庸,原本发挥并读互联网产品优势的目的无法达到呢?
曹轲:目前来说,并读的整个团队是独立出来的,保持着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独立性。未来,你的担心正是我要直面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报纸不存在,我们的团队还在,他们能够做什么呢?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以后我们的报纸或许就是以并读的形式存在。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当下并读是南都经营的一个可以运营的产品,有无可能未来南都的经营团队就是服务并读的一个部门。当下,南都采编力量是并读内容的一个供应方,有无可能未来南都的采编团队也成为并读的一个内容生产部门呢?2015年,报纸已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阶段,生死的意思不是彻底的死掉,而是报纸的团队、品牌、优势会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存在,并读新闻是否就应该是这一个继续存在的具体形态呢?
没有报纸之后的南都是怎样的?我们需要去思考,去直面,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如我们这一代人或许不知道上一代人种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南都人不知道创业时代的南都报纸是怎样的一样。
APP市场空间巨大
道哥:南都APP与并读的差异化定位问题已经解决,在同一个289大院里,据说很快又会有一个南方APP,并读与南方APP又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是否会有所重叠呢?
曹轲:传统媒体经历了之前的分散式的尝试,如今都会集中资源重点做产品,不会四面开花,但是同时,APP很难靠一个穷尽所有的方向。并读新闻明显是全国性的综合服务类的APP产品,而我所了解的南方APP更接近浙江新闻APP,更强调党政机关的信息发布,可能吸引的是公务员人群,这与办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网是一脉相承的。
南方APP未来可能成为与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杂志并行的四个产品组合,用户和区域上也会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这与并读是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逻辑,一定有它独特的市场、价值,不会影响并读也不必因此造成困扰。
情怀不是情绪,选择需谨慎
道哥:观察了一下几个新闻APP产品,都会有一个人格化,貌似有情怀的代言人,包括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澎湃的邱兵,并读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代言人来增加产品的温度呢?
曹轲:人格化的、情怀的和情绪是有些区别的,我们新闻人做东西有情怀,但是有时候变成了一种情绪化的东西,有时候做失败了又不甘心的那种状态。有人说自己是情怀,我认为那是情绪,即使有时候这种情绪也可能是正向的。
情怀我理解的是服务大众的心,而不是个人的情怀,淘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不是一种情怀?人家做到了之后才强调建立人类共同体,才敢说让大家更加快乐健康一些。如果我们现在谈情怀,很容易被拉回到传统报人的职业情怀,所谓的专业理想等,就容易混成那种情绪式的所谓情怀,无益于并读产品的未来发展。这个年代情怀要慎谈,一不小心就陷进情绪的陷阱之中,自恋或自虐都不好。
(作者系“道哥论道”自媒体创始人,南都报系ND蜂巢孵化器CO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