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9664|回复: 165

2015年9月18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8 0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市与48家中央企业座谈新一轮合作发展
37个合作项目揽资5521亿

    本报讯(记者李晓萌)时值武汉新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际,立足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强力推进的大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率领48家大型中央企业访汉,为助力武汉发展送来强劲东风。昨日,我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举行,现场签约28个合作项目。加上我市在同日举行的“湖北—中央企业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签约的9个项目,37个央企合作项目总计揽资5521.42亿元。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万勇,市政协主席吴超等出席座谈会并现场观签。
    我市高度重视与央企合作,近几年来先后与54家央企洽谈、签署合作项目307项,协议投资总额6176.38亿元,已开工201项,累计完成投资1938.78亿元。
    昨日,我市在省、市座谈会上分别签约的37个央企合作项目,投资总额5521.42亿元,涵盖航空航天、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城市综合体、新能源、新材料、物流、金融、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副总裁王海怀作为央企代表分别致辞,对“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大发展大变化感到震撼,与“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武汉开展全方位合作满怀信心,均表示要抢抓“经济危机时期也是创新机遇期”的理念,共享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武汉的历史性机遇,加大投资、深耕武汉,与武汉携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赢新一轮发展。
    阮成发衷心感谢众央企多年来对我市的大力支持。他说,面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启动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计划,武汉的区位、人才、生产要素齐全等优势,特别是热情善良、重信守义、豪爽豁达、坚韧执着的武汉人特质,都为央企在汉做大做强营造了良好环境,希望众央企把发展重心、投资重点更多布局武汉,共谱央地合作发展新篇。
    万勇致辞时扼要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期盼央企全面深化与我市的战略合作,我市将努力做到“沟通零距离、支持全方位、服务百分百”,热忱欢迎更多央企投资武汉,与武汉携手并肩,结为“城市合伙人”,构筑“发展共同体”,共享黄金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市领导胡绪鹍、贾耀斌、冯记春、龙正才、胡立山、黄克强、刘立勇,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裕江出席座谈会。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9-18 08:59 编辑

武汉谋划申报国家级“长江新区”(湖北自贸区已上报,武汉面积70平方公里)
      昨日,武汉市政府与48位来自中央企业的“城市合伙人”举行座谈会,并成功签约总计37个央企合作项目,揽资达到了5521.42亿元。同时,坐拥天然区位优势的武汉市,也正在谋划申报以“长江”为名的国家级新区,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前进。
一天内揽资超5500亿元
       昨日中午,武汉市政府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率领48家大型中央企业参会,现场签约28个合作项目,总协议金额达2016.42亿元,加上同日在汉举行的“湖北—中央企业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武汉市签约的9个项目,昨天一天,武汉市就签下37个央企合作项目,总计揽资达5521.42亿元。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副总裁王海怀昨日代表自己所属的央企与武汉市签下了价值1100亿元的“大单”:交通建设产业基金项目。
        根据协议,武汉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拟共同合作设立交通建设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武汉市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 、运营和维护等工作。拟合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武汉市过江通道、轨道交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港口、航空港、园区开发等方面。
        王海怀称赞了武汉市的交通区位、工业基础方面的优势,并表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有信心、有能力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城市合伙人”,同时,他也希望在新一轮的合作中,双方能尽快地把更多的项目落地。
     “(项目落地)沿海比中部快一点,中部比西部快一点。”王海怀说,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在武汉市落地的项目较“十二五”期间落地的项目数量翻一番,将签下的1100亿元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以“长江”为名申报国家级新区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面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武汉市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启动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计划。
       武汉市市长万勇介绍,除了当前的国家战略的叠加,武汉市还在谋求两项新的国家级战略能花落武汉。其中,一方面是参与湖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申报,目前方案已经形成,正在上报,武汉市占据的面积约为7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则是积极申报国家级新区。
    “长江经济带没有‘长江新区’是个遗憾。”万勇透露,武汉市拟申报的国家级新区主要在武汉长江以北的地区,准备申报的区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涵盖了武汉主要的空港、陆港、水港,名称还未确定,但计划以“武汉长江新区”为名来申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9-18 08:49 编辑

“我们愿做武汉的城市合伙人,与城市共享机会、共谋发展。”
    昨日,武汉会议中心长江厅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王海怀在签约本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的飞速变化,让王海怀这位曾在这里工作、居住十多年的“老武汉”感慨。日前,他专程从北京的集团总部飞来武汉,代表这家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与市政府签约,共同发起交通建设产业基金,投资总额1100亿元。放眼全国,这么大体量的基金规模,堪称罕见。
    此次,48家中央企业与我市共聚一堂,热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长江经济带等诸多国家战略给企业和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重金投入:
    两大千亿基金全国罕见
    昨日,我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举行,现场签约28个合作项目。加上我市在同日举行的“湖北-中央企业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签约的9个项目,37个央企合作项目总计揽资5521.42亿元。
    其中,武汉签约项目中1000亿以上2个,100-1000亿元的项目15个……涉及城建、通信、航天、海工、装备制造、食品、物流、能源、地产等多个行业。
    一位招商人士认为,按以往的投资统计口径,百亿以上就可以算作特大项目,此次武汉可谓收获颇丰。
    除了与中交集团共同发起的千亿交通建设基金,昨日,市政府还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共同发起了110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基金。两大基金由于其数额超大,十分抢眼。
    央企数千亿元的投资,带动的社会资本十分巨大。
    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在汉表示,央企在鄂投资200亿元,便可拉动社会资金500亿元。按照这一比例,以此次的5500亿元体量计,央企在汉此次签约可以在汉拉动的投资高达1万多亿元。
    湖北一直是央企布局重点,央企已成为推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在鄂中央企业共有1684户,职工人数69.4万人,年利润总额1097亿元。
    拉动地方:
    企业未来与武汉紧密结合
    这批签约项目“科技范儿”十足,将拉动本地科技、产业的发展。
    航天科工集团在新洲投资了航天发射应用产业园,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等七大产业集群为依托,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收入1200亿元。
    中建一局在汉阳投资的国际装备制造中心,在总规划100万方的面积内,70亿元投资,将以智能装备、电子通讯为核心,引进德国、美国、台湾等地区的优质企业。
    中船重工砸下500亿元资金,建设50MV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将未来发展与武汉紧密结合。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54亿元的物流仓储项目,瞄准武汉交通优势,将以冷链物流、仓储、国际贸易、营销配送等方向多元发展。
    除此之外,由三江集团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投资的产业园将分别在东湖高新区、武昌区拔地而起,投资额分别为24亿元、150亿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企业的未来与城市紧密联系。”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
    看好武汉: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潮流
    央企重金砸在武汉,看中的是武汉实力。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王海怀表示,这几年,随着“工业倍增”等战略的实施,武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后劲充足。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武汉经济仍然逆势保持中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国民生产总值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去年,武汉顺利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名列全国第8。
    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说,“武汉名列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形势令人振奋,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指日可待”。他认为,经济危机更是创新机遇期,武汉正以实际行动求新求变求发展,引领新一轮发展潮流。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组成团队共同发力,“政府长于项目规划和运行保障,企业在方向定位上有天然优势,两者强强联合,将共同见证城市发展。”
    “武汉的城市品质越来越高,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气场越来越强。我们将继续把武汉作为投资发展的战略首选之地,支持武汉发展再上台阶。”一位央企董事长表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9-18 08:33 编辑

昨签约37个项目逾5500亿元
央企愿做武汉“城市合伙人”
    一、省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9个)
    1、交通建设产业基金项目(市政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重点项目建设基金项目(市政府—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
    3、航天创新产业园项目(市政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4、电力、新能源项目(市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5、物流产业园项目(市政府—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江集团激光产业园
    (东湖开发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7、华中金融城项目(武昌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8、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武昌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9、武汉国际装备制造中心项目(汉阳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二、市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28个)
    1、智慧生态城综合项目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2、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3、中铝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中国铝业公司)
    4、设立中化石油湖北公司项目(江汉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5、中建御景星城项目(硚口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6、研发基地项目(武昌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7、中国铁建·杨春湖畔城市综合体项目
    (洪山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8、电线电缆产业园(蔡甸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9、啤酒、燃气、地产、零售东西湖投资项目(东西湖区—华润集团)
    10、新城镇建设(黄陂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11、市政道路改造项目(市城投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2、市政排水项目(市城投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二环线疏解接线工程(市城投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4、长动地块合作开发项目
    (市地产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5、武汉商业综合体项目(市国资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6、武汉新港长江城项目
    (新港头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7、千子山循环产业园项目(市环投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8、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武汉金控集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
    19、武汉嘉年华投资开发项目
    (市农业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20、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东片项目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21、合作开发建设项目(新洲区政府—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22、安华维龙(武汉)现代物流综合产业园项目
    (江夏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2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江汉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4、远洋地产“大归元商贸古城”项目
    (汉阳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
    25、综合投资合作项目(东西湖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26、战略合作项目(硚口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7、战略合作项目
    (汉正街集团控股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28、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新洲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
央企与武汉 互利互惠共享机遇
    首个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试点落户武汉
    长江经济带6个省市中,湖北集中了中船重工集团三分之一的资产;在武汉,中船重工6个研究所、4家企业落户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船重工将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国际级标准计量站,为武汉“光谷”和湖北“磁谷”贡献中坚力量。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武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些将对未来企业在武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借助武汉的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机遇,中船重工将深入推进旗下研究所和企业改革,包括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规范化等多个方面,既要符合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又要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改革实际。
    深化在鄂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科技创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将是中船重工“十三五”期内的重要课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例,中船重工改革的重要原则是“哪里成熟就在哪里实践”,全国首个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因此放到了武汉——第七一二研究所的核心资产证券化已获得国家批准,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中船重工及中国重工将相关动力资产注入风帆股份,将其打造为专业的动力业务平台公司,成为中国动力龙头。
    2009年,中船重工与湖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推进了合作共赢发展。面对建设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际战略带来的新的重大机遇,中船重工将再次与湖北、与武汉牵手,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到“十三五”末,中船重工在鄂企事业单位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在湖北建设国内最强的海军武器装备研制集群、国内一流的船舶及配套集群、大型成套装备研发制造集群,成为湖北建设装备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玉普︓
    央企与地方互利互惠创千亿佳绩
    地方政府对接央企,也可以说是央企支持地方发展,两者之间互利互惠。
    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和科技文化大省。截至2014年,中石化在湖北共有10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看数据,“十二五”期间,在鄂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上缴税收总额突破700亿元。中石化相信,在下一个五年,央企与地方密切合作,将会创下另一个千亿佳绩。
    中石化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2015年,中石化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升至第2位。中石化与武汉的合作十分密切,在武汉化工区,2013年,中石化在汉80万吨乙烯项目投产成功,这是企业的“十一五”重点工程,也是当时湖北的“一号”工程。去年,是武汉乙烯的第一个完整生产年,武汉石化产业迈向千亿元大关。
    此次参加地方-央企对接会,中石化共有两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87亿元。
    旗下中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能源集团合作,通过对湖北天然气发展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引进中石化股权重组后,中石化参股49%,大力发展天然气管道运输、燃机发电、分布式能源、储气库等投资项目,投资总额67亿元。在潜江,中石化投资20亿元,建设战略储气库和离子膜烧碱项目,年产能20万吨。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琳︓
    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2007年以来,三峡集团累计投入68亿元,投资湖北能源等10家企业,参与省内能源、交通、物流、金融领域的投资,推进合作进展,取得初步成功。此次央企对接会,三峡集团100亿元投资武汉,参股湖北能源49%的股份,开展电力、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起源于湖北,成长于湖北,与湖北人民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三峡集团不仅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公司,这些发展与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建设密不可分。
    目前,三峡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全面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抗旱、补水等综合效应,为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构筑了坚强的屏障。累计发电超过8700亿千瓦时,年通航量突破1亿吨,累计为下游补水近1000亿立方米。
    2015年3月19日,省属企业湖北能源牵手三峡集团,变身央企,此次100亿元注资,将进一步推进与湖北能源股份的合作,为湖北省打造能源保障平台。
    接下来,三峡集团将促成陕煤集团投资入股湖北省煤炭投资开发公司,进一步开展与湖北能源的战略布局;近期,还将积极参与湖北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为湖北提供清洁、高效、智能的整体能源服务。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王海怀︓
    投资千亿基金愿做﹃城市合伙人﹄
    我曾在武汉生活十几年,深刻地感受到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面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在全国绝无仅有,我们对与武汉开展全方位合作充满信心,愿意做“武汉合伙人”,未来将加大投资,深耕武汉,掀起在华中建设投资的又一轮高潮。
    曾任中交二航局总经理,多年长居武汉,我对武汉很有感情。
    中交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从事港口、码头、航道、公路、桥梁、铁路、隧道、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刚刚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65位,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龙头企业。
    武汉是中交集团子公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2014年,中交集团与武汉签约,将华中区域总部设在了武汉。
    昨日,中交集团与武汉共同发起了数额高达1100亿的“武汉交通建设基金”,这一模式系全国首创,将大大推进武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中交集团还将参与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项目。
    这几年,随着工业倍增等战略的实施,武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后劲充足。中交集团愿成为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截至2014年,中交集团在国内外共完成投资5600亿元,其中围绕城市的投资就达到3600亿,在广东等多地有着成熟的模式。
    “十二五”期间,中交集团在湖北投资达500亿元,其中有200亿元投在武汉。未来,随着基金的引入,“十三五”期间,中交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在武汉的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落飞


    汉正街东片给了中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Maker


    。。。新闻是这么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好叠加需求持续高涨
江城高端住宅月销量增5倍

    昨日,记者从全国最大房地产信息服务商克而瑞信息集团拿到的市场统计显示,今年1至8月,全市单套总价在250万元以上、面积160平方米以上的“豪宅”(不含别墅)总成交量为1467套。而去年1至8月,全市同类房源总成交量仅有240套。这意味着,武汉高端平层住宅销售增长了5.1倍。
    以2013年武汉“双料地王”精武路上建成的越秀国际金融汇项目为例,今年8月,该项目首次开盘均价就达到2.6万元/平方米,价格之高让不少刚需族望而却步,但这个项目开盘就卖出去200多套,单月销售额高达6.6亿元,越秀地产总部还为该项目的大卖在武汉举行庆功宴。
    房价点评网分析师张文指出,从市场角度来看,两次限购松绑以及信贷政策的接连放松,释放了更多的改善性和投资性需求,全市平层大户型销量从限购松绑前月均成交22套,增加到限购解除后最高的200多套,成交均价也上涨到19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位,并且热度一直持续,“量价齐涨的行情,都得益于楼市持续利好政策产生的叠加效应”。
    有业内人士指出,武汉新建商品住宅的涨价趋势,也是从中心城区高档住宅开始的,在其带动作用下,普通商品住房的行情也在下半年持续向好。
    “面包”好卖,“面粉”行情也一路看好。在经历去年楼市调整后,武汉今年楼市行情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都表现十分抢眼,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反映在“慢半拍”的土地市场上了。
    今年以来,各路地产大鳄在汉拿地产生的“地王”接二连三:2月份恒大拿下近年来青山片区单价最高地块;6月份,珠海华发以55.85亿元的高价,从瑞安、保利、朗诗等房地产企业巨头手中抢下青岛路地块和二七地块,武汉单价最贵两宗地纪录两次刷新;在8月底一场总成交额超过129亿元的土拍中,更是同日诞生了3个全市及片区地王。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前9个月共出让土地95宗,与去年宗地数量相同,但成交金额总额增长量超过100亿元。多家开发商人士表示,土地行情的走高,反映出房企对整个市场和城市发展后劲的预判和肯定,而屡次出现的地王则表明市场对高端住宅市场的需求仍在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08: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月快递业务量及收入排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正街是什么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华中金融城项目在哪儿?姚家岭?还是中北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wscatey


    姚家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建御景星城也算里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8: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落飞


     首个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试点落户武汉...{: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8 09: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航那个华中金融城项目说的就是已经开工的九方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05:22 , Processed in 0.05802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