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9063|回复: 85

2015年9月9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9 0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出台意见服务全面创新改革 优先提拔创新意识强干部

近日,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部署。《意见》提出,突出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创新意识强、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

《意见》分为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创新意识,注重培养锻炼、提升创新本领,优化干部选配、强化创新支撑,强化管理激励、激发创新动力,完善考评机制、树立创新导向,持续改进作风、确保创新实效共六大方面,总计16条。

《意见》提出,每年选派干部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城市、创新型企业学习考察。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国家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一批领导干部到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帮助工作,选派一批专业基础较好的领导干部到科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新型技术创新机构等开展实践锻炼。


《意见》提出,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要求,注意选配善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勇于推进创新改革的干部进区党政领导班子。突出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创新意识强、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经历、创新能力强的干部调配到合适岗位。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从市外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型创新干部人才力度。

《意见》提出,将深化履职尽责日常跟踪管理,全面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表现,对“为官不为”、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创新业绩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治庸问责的重要依据。对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求稳守成、不敢担当、无所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8: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0909武汉晚报A06版



20150909长江日报第5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8: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8月电影票房排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落飞

武汉场次少的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头版 --        版次:[ 1 ]
这是一次国家召唤
——写在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际①


    我市一家创客公司最近研发的产品,特斯拉线圈无线充电,旋转的电流可让周围小范围的灯亮起   记者 胡冬冬 摄
    记者 李晓萌
    “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昨日以刷屏之势成为热词。
    被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中,武汉是中部唯一。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命的武汉,再次成为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
    这是一次国家直接点名的召唤。不同于一些由地方申报、国家批准的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自上而下确定的,先由国家统筹布局选定试点区域,再让各地制定改革试验方案。
    这也源于武汉自身奋斗的积淀。身处大变革时代,“创新决定城市未来”正成为全城的共识与追求。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来自国家的这一次召唤,让武汉在创新道路上奋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最艰巨目标:
    3年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
    昨日,获悉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一重大利好消息,武汉悍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钧脱口而出:“创新改革的春天到来了!”
    他说出了众多武汉人振奋的心声。“大武汉崛起”、“武汉又一次迎来历史性机遇”等加油声,在各大媒体平台的留言板上激荡。
    “全面”两字,为这份国家使命注入了无限能量。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读说,近年来国家相继确定过一批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些创新改革试验主要都局限于某个领域、某项工作,是单项的,而这次试验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相比各种单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强调“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含金量”无疑更高。
    沉甸甸的除了“含金量”,更是责任和压力。深入研读《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这不仅是顶层设计的文件,也是一份明确的行动计划表:力争通过3年努力,改革试验区域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构建长效机制,是要形成对推进全面创新长期起作用的成套办法。长期起作用,机制需要一定的成熟度;长期起作用,机制还不能是一个两个,而必须是一系列。
    3年为期,年年都有阶段性目标:2015年,研究制定改革试验方案;2016年,全面推进落实改革部署,对成熟的改革举措及时向全国推广;2017年后,组织开展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时间很紧,武汉必须抓紧每一天。”市政协委员、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说。
    “机会已经来了,武汉做好准备了吗?”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导罗教讲,同样表达出对武汉如何完成这一历史性重任的关切。
    网友“境自在书店大石头”写下点评:“一切机遇、目标、口号,都要落在‘干’上。”
    3年试验期,武汉从获批之日起,已进入倒计时状态。
    最过硬考评:
    每年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每年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形成若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改革创新平台……”昨日,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逐字逐句地研读着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思考着落实举措。
    3年“限期”,每年“交账”,创新改革成果将成为最实在、最过硬的评价。一个改革成果要向全国推广,就一定不是局部才起作用的特殊运用,更不能是局部都不起作用的花架子,而必须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这要揭硬账。
    市政府参事、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社长顾兆农认为,如果说过去创新主要是一种倡导,那么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则意味着武汉的全面创新改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武汉必须真创新真改革,拿出自己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这次创新改革试验对武汉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倒逼。”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解读说,“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低垂的果子’都被摘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本身由问题倒逼而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他认为,武汉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就是要通过找准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突破点、火力点,从而完善发展的动力系统。
    “武汉具有创新改革的良好土壤,此前已有很多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广,所以被国家寄予了创新改革示范的厚望。”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等人期盼,能有更多的创新改革“武汉模式”走向全国。
    最充分授权:
    改革举措需要暂时调整法律法规的按程序办理
    “一些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率先在试验区域落地,改革举措需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这段表述,平实地出现在总体方案中“建立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章节,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市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春洋认为,可“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相当于国家层面给予武汉的一把“尚方宝剑”,可以斩除制约创新改革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拿着这把‘尚方宝剑’,我们就要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武汉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使‘敢为人先’成为武汉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使武汉能够再一次勇立时代潮流,真正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
    最充分的授权可谓是最大的支持。国家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建立的政策措施保障机制,意味着武汉围绕创新发展的改革探索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授权、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弹性空间。最充分的授权也可谓是最大的考验。这个授权取消了“改不动,改不了”的可能,只有拿出具有前沿性、突破性的探索,这个授权才用得上,武汉能够提出用得着这个授权的改革需求吗?
    “国家已经为武汉的先行先试扫清了障碍,我们的突破就不能只是小敲小打了。”市政府参事、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光认为,最大限度激发武汉“敢为人先”城市精神的时期已然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zbd000 于 2015-9-9 09:42 编辑

每年选派干部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城市、创新型企业学习考察。

这个非常有价值。  

当年张居正首辅治国的时候,第一步也是先“治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你们成为 武汉新市民!”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欢迎你们成为武汉新市民!希望你们学习在武汉,以后工作也在武汉,成为武汉的永久居民!”昨日,市长万勇赴华中师范大学看望大学新生,向学生们赠送《最武汉》手册,并在教师节来临之前慰问了教师。
    据悉,今年新考入武汉地区的每名大学生,都将获赠一张充有100元的“武汉通”学生卡以及一本《最武汉》。这是我市从2012年开始,连续第4年向新入学大学生派“福利”。被武汉地区79所全日制高校新录取的在籍普通类学生,包括预科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都是赠送对象。预计总赠送人数将达30万人左右,新生们将在开学不久后陆续领到卡和书。
    《最武汉》是一本口袋版“武汉生活宝典”,内容涵盖大学生在汉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及学习、兼职等方面,可以引导新入学大学生迅速融入武汉生活。为了让书本更贴近大学生所需、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今年这本口袋书还配套开通了“最武汉”微信号。
    在华中师范大学西区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万勇向学生代表们赠书,并热心推荐大家扫“最武汉”微信码获取更多信息。万勇说,希望《最武汉》手册能给同学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祝愿同学们在武汉学习生活愉快。
    万勇来到1号教学楼1101室课堂慰问教师,给教师代表们送上鲜花。万勇代表武汉市民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他说,华师培养了大量高等教育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前,到华师来看望“培养老师的老师”格外有意义。
    副市长刘英姿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揭牌
年培养2000人才 为芯片研发“解渴”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 通讯员徐书华)湖北省第一所微电子学院落户华中科技大学。昨日,由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正式揭牌,预计将推动我市微电子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合作,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提升武汉微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美国新思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也于昨日分别与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签署了共建协议。据悉,各共建方将着力推动三大项目:支持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其中包括加紧培养高端紧缺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一院多区”培养模式等;共建武汉国际微电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共建方共同推动设立“创芯学者百人计划”、“武芯创业百人计划”,形成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的良好态势;共建武汉微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微电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先进存储器协同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孵化中心和微电子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一批机构。
    根据初步规划,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将通过博士、硕士、本科培养及工程博士、工程硕士、国际联合培训等方式,每年面向武汉市培养2000多名微电子产业设计、工艺开发、封装测试等研发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已经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东北大学、法国南巴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院等在微电子工程、存储领域等建立了国际教育合作关系。
    目前,芯片已超过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每年进口花费超过万亿元。今年6月,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外专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相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8月,华中科技大学接6部门通知,获准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9-9 09:17 编辑

2015年7月各省会经济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落飞


    武汉的电影院太少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RickBlaine


    比武汉绿地中心的结构层还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长江大桥


    这个措施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___Benson|

是的,610m,现在的新闻当然只需要报道已经封顶的。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page%3D1&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总量还可以 可是增速要加油呀 虽然同级别的成都和广州也不行 只有这样才能弯道超车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股塔子湖置业 融创正式进军武汉0
2015-09-09 00:58:44每经记者 杜冉乐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前不久,孙宏斌在融创中期业绩会上公开表态,公司团队在全国到处考察收购,还格外点明了几个重点城市。如今,成都、西安已应验,下一步融创将剑指何方?9月8日,坊间疯传融创收购武汉房企美联地产的消息,加上融创中国短暂停牌,这让外界浮想联翩。

公开资料显示,美联地产注册资本2.77亿元,重点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工商资料显示,去年初以前,美联地产由自然人吴文刚控制,随后平安大华基金子公司突然进入美联地产(持股72.2%),吴文刚占股27.24%,这一股权结构至今未变,法人代表和董事长也一直是吴文刚。

美联地产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旗下对外投资的核心企业为武汉塔子湖置业(持股34%)。

8月26日,武汉塔子湖置业刚实施过一次工商变更,美联地产退出,天津融创置地进入,该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也由吴文刚换成了融创新任行政总裁汪孟德。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11月,武汉塔子湖置业以底价集中拿下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村A包、B包地块,净用地面积10.56万平方米,楼面地价1903元/平方米。这与此前越秀地产3700元/平方米的拿地价位相比,便宜了近一半。

据武汉一位房企人士介绍,与后湖东部的百步亭等板块相比,塔子湖片区楼市发展较为缓慢。随着二环线、三环线逐步建成,塔子湖作为汉口核心以北三环内最大的开发区域,尤其是像越秀地产等大牌房企进驻,后湖塔子湖片区逐渐成为开发热土。

湖北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该片区供需两旺,一般项目月均销售70~80套,品质项目一般月均去化100~110套。这个片区“新地王”将区域楼面价已拉升到6000元/平方米,部分高端项目已卖到1.55万元/平方米,融创进来也很有机会。

针对相关问题,记者昨日多次拨打美联地产官网公开电话,但一直无人应答。随后,记者给融创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发了短信,其也未作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7:57 , Processed in 0.06719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