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632|回复: 26

[公告互动] 希望未来扬州能有这样的景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9:35:13 | |阅读模式
打造类似于巴黎的高楼集中区  希望广新能带给扬州这样的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5-25 20:59:25 |
回复 2# 润淮扬淮通淮


    就是商业太落后了
发表于 2015-5-25 21:13:05 |
本帖最后由 jimpark 于 2015-5-25 21:45 编辑

回复 4# 润淮扬淮通淮


是么...吹牛打不打草稿?去置顶帖扬州商业总结帖里瞧一瞧,看看差距
万达全盛的作品,结果却引不进一家外资,zara人气是有多惨,业绩最末
另外,股份制银行全了吗?
这么多高楼,居然还省财政支持,还有国家级贫困县,工业本来就不咋的,还发展服务业,有多少泡沫?
鸡蛋就不要碰石头了


这是2012年的,江苏分县市GDP,阿拉,离扬州蛮近的嘛,再仔细一看,这差距,都是倍数级别的。看看这人均GDP,看看这工业产值,当然了,抵不住淮安市区农业产值高。
对了,有人告诉你,2014年扬州市区GDP(大于2400)已经抵上淮安全市的GDP了(2455.39)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21:36:06 |
回复 5# jimpark


    行了  即使知道对方的意图 也别引起争执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 懂?
发表于 2015-5-25 21:38:56 |
回复 6# Goshine


小伙子,你要知道,网上有人能自娱自乐,自己拍掌欢的很。
发表于 2015-5-25 22:08:34 |
本帖最后由 jimpark 于 2015-5-25 22:09 编辑

回复 8# 润淮扬淮通淮

呵呵
发表于 2015-5-25 22:20:32 |
回复 10# 润淮扬淮通淮


    智商堪忧
发表于 2015-5-25 22:22:19 |
本帖最后由 jimpark 于 2015-5-25 22:23 编辑

巴黎作为世界商业中心之一,外资云集的大都会,比沃尔玛都关了的某地好太多
扬州HSB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5-25 22:26:02 |
回复 12# 润淮扬淮通淮

以后别给江苏丢脸就成,别跟扬州学了。看淮安这架势,活脱脱就苏州模式。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某市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吸引外资指标,地方政府不惜造假。比如,东部某省的城市跟中介公司合作,让钱来一趟“境外游”,再回到指定的账户上,就变成了“外资”。政府政绩耀眼,中介乐得赚钱,留下大量烂帐没人收拾。文章称,该市2009-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查阅网上资料发现,江苏淮安近4年的利用外资情况跟上述数据吻合。报道还透露,江苏省对外统计的监管正在收紧。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近日刚刚完成了一份外资利用情况调研。他透露,2010年,该市至少5亿美元的到账外资是买来的,保守估计,费用至少是8500万元。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淮安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江苏淮安的出色表现受到媒体关注
在全民招商的浪潮下,层层摊派的引资任务激发了基层官员的“创造力”,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一条“买外资”产业链。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东部某省的城市近几年就上演过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的戏码。通过与中介合谋注册 “外资公司”让钱空转一圈,地方政绩耀眼,中介乐得赚钱,留下的却是一本财政烂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该省地方官员告诉记者:“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比如说市政府分配给每个县1亿美元(指标),县里再摊派给镇上,10个乡镇每个1500万,层层加码。(买外资的事)大家都知道,上面也晓得,但是各种原因,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
利用中介“空转外资”
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近日就其完成的一份外资利用情况调研与记者进行了交流,他的调研揭开了东部某省城市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2009~2011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但龚震的调研显示,该市的数据是掺水数据。几年来,该市所属各县(区)乡(镇)都在花钱“买外资”。行情是,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
具体方法是,通过广东一带专业做外资买卖的中介机构,由它们借用香港或台湾地区人士的身份证件注册外资公司。公司成立后,从境外汇入美元,又以购买设备等名义,将钱转入“中介”指定的账户。作为回报,每“投资”一定量的美元,中介将获得相应的地方财政奖励。
但事实上,这些企业纯属子虚乌有,遇到检查时,找家经营范围类似的企业,挂个铜牌来应付。
当地政府网站报道,2012年该市各县(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均超过2亿美元。但龚震实地调查的某县的情况却是,2012年县里下达给每个乡镇2000万美元的外资到账任务,一些乡镇去年一个外资项目也没引进,全县总计完成不到3000万美元,完成率不足15%,其余都是花钱买来的。
龚震表示,该市这股利用外资的浮夸潮兴盛于2010年,当年几近翻番的增长任务激发了重压下基层官员的“创造力”。保守估计,当年至少5亿美元的到账外资是买来的,该市为买外资一年的花销至少是8500万元。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淮安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江苏淮安市政府网站的截图
在2012年的严峻形势下,该市虽然丢掉了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全省第一的桂冠,但30.9%的增幅仍是不低。按照当地一些长期负责引资工作的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析,保守估计全市全年至少近半的外资需要靠“买”才能“实际利用”,那么2012年该市可能花费了至少1.8亿元的资金才买来总量区域第一的佳绩。
基于政绩考核“买外资”的钱,当然只能政府出,但为掩人耳目,该市做法是,先将财政资金转入各县(区)乡(镇)自办的“国企”,再由“国企”以隐蔽科目向“外资中介”支付。县(区)财政勉强能够承担得起这些“中介费”,一些财力较差的乡镇只能向县财政借钱“买外资”。
“买外资”也令一些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去年该市乡镇一级普遍是1000万~2000万美元的到账外资任务,今年仍被要求有5%左右的增幅。该市一些山区乡镇一年的可用财力还不到300万元,仅“买外资”一项就够呛。
前述该省地方官员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情况,他对记者表示,买外资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
“外资买卖”遍地开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籍企业家也向记者讲述了“买外资”产业链的一些内幕。该企业家原是内地籍,从事外贸行业20余年,所投资的产业分布多地,熟知相关细节。
这位企业家表示,各地政府对外的招商引资压力巨大,为了完成任务,几乎不择手段,于是,相应的“市场服务”应运而生,一些机构专门提供外资注册,向地方政府收取费用。近些年来,地方政府“买外资”的综合成本水涨船高,从当年的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4万~6万元人民币,到如今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40万元人民币。
据他了解,很多地方都在这样做,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都有。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中介机构也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边缘性金融机构,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完成虚假注资、周转。
浙江某县级市此前的一份政协提案,也表现出当地对外资问题的痛苦心态。该提案指出,对官员的外资考核,迫使当地靠工业土地出让搭配“外资”任务,并作为土地摘牌的前置条件。
提案称,该市乡镇及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基本上形成这样的规矩:每亩土地搭配10万~20万美元外资。所以市内企业要买土地须先去境外注册公司,然后通过地下钱庄将境内人民币换成境外外币打进来,算是外资引进,可谓“劳民伤财”。据估计该市这样的“假外资”占一半以上,相信全国各地情况也差不多。
该提案还提及,当地外经贸局及乡镇或开发区按每百万美元引进给予企业4万~6万元奖励作为补偿。企业苦不堪言:通过地下钱庄换外汇带来风险和损失,境外注册公司带来费用和麻烦,成立合资企业规模做大以后想上市产生障碍,而企业外资要退出又带来诸多麻烦。该提案最后建议各级政府取消对下级部门外资引进指标考核。
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对外资统计的监管正在收紧。例如,江苏省商务厅下发的《外商投资实际到账统计工作指引》(2013年),对实际到账外资的统计工作作了更严格的要求。
新的统计指引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负责确认,除了采用与外管局一对一确认和人工比对的程序外,还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在每月上报实际到账外资数据时,须同时报送由各市商务部门分管领导签字和加盖单位印章的“项目和实际到账数据真实性承诺函”。此外,还在原来要提交的所有证明材料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实收资本印花税凭证”和“当期缴纳社保凭证”两项证明材料。
但监管收紧的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观察。正如上述香港籍企业家表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总体上在推进,但绕开监管的方法也很多。他认为,根源并不在商务部门的监管,而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在竞争压力下,没有哪个地方主要领导敢让自己辖区的外资数据降下来,而这也是上下皆知外资造假却没有一个人敢捅破的根本原因。
发表于 2015-5-25 22:26:20 |
回复 12# 润淮扬淮通淮

以后别给江苏丢脸就成,别跟扬州学了。看淮安这架势,活脱脱就苏州模式。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某市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吸引外资指标,地方政府不惜造假。比如,东部某省的城市跟中介公司合作,让钱来一趟“境外游”,再回到指定的账户上,就变成了“外资”。政府政绩耀眼,中介乐得赚钱,留下大量烂帐没人收拾。文章称,该市2009-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查阅网上资料发现,江苏淮安近4年的利用外资情况跟上述数据吻合。报道还透露,江苏省对外统计的监管正在收紧。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近日刚刚完成了一份外资利用情况调研。他透露,2010年,该市至少5亿美元的到账外资是买来的,保守估计,费用至少是8500万元。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淮安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江苏淮安的出色表现受到媒体关注
在全民招商的浪潮下,层层摊派的引资任务激发了基层官员的“创造力”,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一条“买外资”产业链。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东部某省的城市近几年就上演过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的戏码。通过与中介合谋注册 “外资公司”让钱空转一圈,地方政绩耀眼,中介乐得赚钱,留下的却是一本财政烂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该省地方官员告诉记者:“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比如说市政府分配给每个县1亿美元(指标),县里再摊派给镇上,10个乡镇每个1500万,层层加码。(买外资的事)大家都知道,上面也晓得,但是各种原因,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
利用中介“空转外资”
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近日就其完成的一份外资利用情况调研与记者进行了交流,他的调研揭开了东部某省城市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2009~2011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但龚震的调研显示,该市的数据是掺水数据。几年来,该市所属各县(区)乡(镇)都在花钱“买外资”。行情是,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
具体方法是,通过广东一带专业做外资买卖的中介机构,由它们借用香港或台湾地区人士的身份证件注册外资公司。公司成立后,从境外汇入美元,又以购买设备等名义,将钱转入“中介”指定的账户。作为回报,每“投资”一定量的美元,中介将获得相应的地方财政奖励。
但事实上,这些企业纯属子虚乌有,遇到检查时,找家经营范围类似的企业,挂个铜牌来应付。
当地政府网站报道,2012年该市各县(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均超过2亿美元。但龚震实地调查的某县的情况却是,2012年县里下达给每个乡镇2000万美元的外资到账任务,一些乡镇去年一个外资项目也没引进,全县总计完成不到3000万美元,完成率不足15%,其余都是花钱买来的。
龚震表示,该市这股利用外资的浮夸潮兴盛于2010年,当年几近翻番的增长任务激发了重压下基层官员的“创造力”。保守估计,当年至少5亿美元的到账外资是买来的,该市为买外资一年的花销至少是8500万元。
地方招商引资普遍造假:江苏淮安1年花8500万买外资
江苏淮安市政府网站的截图
在2012年的严峻形势下,该市虽然丢掉了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全省第一的桂冠,但30.9%的增幅仍是不低。按照当地一些长期负责引资工作的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析,保守估计全市全年至少近半的外资需要靠“买”才能“实际利用”,那么2012年该市可能花费了至少1.8亿元的资金才买来总量区域第一的佳绩。
基于政绩考核“买外资”的钱,当然只能政府出,但为掩人耳目,该市做法是,先将财政资金转入各县(区)乡(镇)自办的“国企”,再由“国企”以隐蔽科目向“外资中介”支付。县(区)财政勉强能够承担得起这些“中介费”,一些财力较差的乡镇只能向县财政借钱“买外资”。
“买外资”也令一些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去年该市乡镇一级普遍是1000万~2000万美元的到账外资任务,今年仍被要求有5%左右的增幅。该市一些山区乡镇一年的可用财力还不到300万元,仅“买外资”一项就够呛。
前述该省地方官员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情况,他对记者表示,买外资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
“外资买卖”遍地开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籍企业家也向记者讲述了“买外资”产业链的一些内幕。该企业家原是内地籍,从事外贸行业20余年,所投资的产业分布多地,熟知相关细节。
这位企业家表示,各地政府对外的招商引资压力巨大,为了完成任务,几乎不择手段,于是,相应的“市场服务”应运而生,一些机构专门提供外资注册,向地方政府收取费用。近些年来,地方政府“买外资”的综合成本水涨船高,从当年的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4万~6万元人民币,到如今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40万元人民币。
据他了解,很多地方都在这样做,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都有。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中介机构也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边缘性金融机构,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完成虚假注资、周转。
浙江某县级市此前的一份政协提案,也表现出当地对外资问题的痛苦心态。该提案指出,对官员的外资考核,迫使当地靠工业土地出让搭配“外资”任务,并作为土地摘牌的前置条件。
提案称,该市乡镇及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基本上形成这样的规矩:每亩土地搭配10万~20万美元外资。所以市内企业要买土地须先去境外注册公司,然后通过地下钱庄将境内人民币换成境外外币打进来,算是外资引进,可谓“劳民伤财”。据估计该市这样的“假外资”占一半以上,相信全国各地情况也差不多。
该提案还提及,当地外经贸局及乡镇或开发区按每百万美元引进给予企业4万~6万元奖励作为补偿。企业苦不堪言:通过地下钱庄换外汇带来风险和损失,境外注册公司带来费用和麻烦,成立合资企业规模做大以后想上市产生障碍,而企业外资要退出又带来诸多麻烦。该提案最后建议各级政府取消对下级部门外资引进指标考核。
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对外资统计的监管正在收紧。例如,江苏省商务厅下发的《外商投资实际到账统计工作指引》(2013年),对实际到账外资的统计工作作了更严格的要求。
新的统计指引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负责确认,除了采用与外管局一对一确认和人工比对的程序外,还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在每月上报实际到账外资数据时,须同时报送由各市商务部门分管领导签字和加盖单位印章的“项目和实际到账数据真实性承诺函”。此外,还在原来要提交的所有证明材料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实收资本印花税凭证”和“当期缴纳社保凭证”两项证明材料。
但监管收紧的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观察。正如上述香港籍企业家表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总体上在推进,但绕开监管的方法也很多。他认为,根源并不在商务部门的监管,而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在竞争压力下,没有哪个地方主要领导敢让自己辖区的外资数据降下来,而这也是上下皆知外资造假却没有一个人敢捅破的根本原因。
发表于 2015-5-25 22:30:44 |
回复 17# 润淮扬淮通淮


华而不实的玩意儿当个宝了,南京河西和苏州高新,你看当地人的评价了吗?果然苏北好大喜功,什么时候没有建了10车道大马路还没多少车就证明你们真的发达了。

你知道这家公司最早造访的是扬州吗?呵呵,上网去搜一搜吧。搞这东西,不如优化公交线路。做了小白鼠还开心,你也真逗
发表于 2015-5-25 22:35:38 |
本帖最后由 jimpark 于 2015-5-25 22:37 编辑
回复  jimpark


    南京苏州是江苏最落后的两个城市,官员比扬州人蠢多了,我们淮安主要是酸葡萄心理 ...
润淮扬淮通淮 发表于 2015-5-25 22:34



别拿南京苏州垫背的,南京苏州当初也是试点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说人家是钱多的没处花。另外,南京苏州交通本来就拥堵严重,上轨道交通也情有可原。
淮安?交通拥堵吗?还是钱多的不够花了?打肿脸充胖子。这钱不如把市里的公交换换来的划算
发表于 2015-5-26 06:50:26 |
回复 22# 润淮扬淮通淮


    谁好谁差,你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没见扬州的网友跑到淮安版去发帖,只看到淮安的人腆着脸到我们扬州版来发图。就好比运动会的颁奖台,只看到站在亚军位置的往冠军那挤,想冠军是不会往下挤的。又好比一个破落户,好不容易攒了几个钱        ,置了一身新衣服        ,就迫不及待的穿出去展示,却不知道衣服早已过时,徒增笑料而已。淮安若要别人尊重不是光发几个好看的高楼图片就可以了,真正的实力强大的民富才会让人信服。建议你踏踏实实的管理好淮安版 ,而不是肆无忌惮的跑到别的版插帖,四处挑衅,只会让人厌恶,对淮安有害而无利。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09:11:08 |
回复 23# huhuanzhao


    好歹人家为我们贡献了发帖量嘛,应表示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09:12:57 |
回复 7# jimpark


    何必搭理他,淮安版隔一段时间就冒出一个号,做一些伤害关系的事儿,我们真的在意的话,在意的过来吗,所以,不理会就可以了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8 18:52 , Processed in 0.08338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