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5 08: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东湖光谷全力向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迈进
今年1月4日,某新型武器系统一经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披露,立即引起许多军事专家的浓厚兴趣;去年11月,被誉为“低空飞机杀手”的防空武器装备配上光电跟踪瞄准设备,首次亮相珠海国际航展,便吸引了国际关注的目光。谁能想到,两项成果竟来自同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个原始面积仅2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高新产业年收入8500亿元的追光之“谷”,每年新登记科技型企业4000余家,申请专利上万件,而今正全力向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迈进。
业民兵应急连应运而生,国防科技工业园名副其实,产业布局、人才资源、体制机制三项融合得到强化。融合空间怎样拓展?机制创新就是答案
“中观”大有可为
新世纪头一个10年,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已居国内领跑者行列。未来如何做大做强,成为摆在光谷人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
“十二五”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军民融合式发展进行部署,让光谷人看清了方向,也让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管理者的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产生了困惑:军民融合式发展,上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宏观战略,下有企业公司和部队的微观实践,高新区在“中观”层面上又该有一番怎样的作为?
光谷高等院校林立,科研机构众多,科研人才荟萃,有军民融合的巨大潜力。高新区管委会决策者们在探索中思路逐渐明晰:强化产业布局、人才资源、体制机制三项融合,“中观”上就能大有可为。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介绍,他们邀请武汉警备区、湖北省军区一起,联合军地多个部门展开专项调研,及时出台相关规定,为“军转民”“民参军”企业提供全天候精细化服务。
一大批企业纷纷主动融入军民融合的大潮。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成员“智能鸟”公司,是国家863无人机组网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的成员单位之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当天,按照国家遥感中心统一部署,“智能鸟”公司工作人员紧急赶赴灾区,及时获取灾情即时信息,拍摄2000多张照片,为部队遂行救援任务提供了可靠的灾情评估。近年来,经部队参与支持,东湖高新区相继在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组建通信保障、装备维修、测绘支援、抗洪抢险等5个专业民兵应急连。
高新区与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斥资逾100亿元建设国内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园,随着中国兵器装备、中国电子等一大批国有军工集团入驻合作,光谷迎来前所未有的军民融合快速发展期。
民营企业不等不靠,自筹资金“赚”回金字招牌;决策者有胆有识,从“黄金十条”到“科技十条”。融合潜力怎样挖掘?上下互动才是出路
创新贵在行动
一家红外探测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领先世界水平。那年,他们得知某部投入数千万元立项研制某新型导弹探测系统,结果遇到难题,直至2006年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边是国防军事需求,一边是“民参军”的“高门槛”。面对两难抉择,这家公司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组织科研团队攻坚,最终运用先进的红外图像处理技术,解决了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难题。此举令前来求助的部队领导啧啧称叹,也为公司“赚”回了从事红外探测军事领域研发的金字招牌。
尽管初战告捷,但真正实现“民参军”还须跨过两道“门槛”:一是获取军品生产资质,一是拿到保密资格。
湖北省国防科工委军民融合处、科技质量处两个部门靠前推动,仅用半年时间便帮这家公司获取军品生产资质和保密证书。整个项目产品可靠性指标完全满足国标、军标要求,受到军方高度认可。
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东湖高新区调研,各级不断加大推进光谷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
2012年武汉市出台“黄金十条”新政,允许高校师生休岗休学“下海”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研发者可得70%。随后,光谷完善6条突破性政策,颁布新“黄金十条”,企业及校企建立研发机构,每年最高可领1000万元研发补贴;
仅一年后,湖北省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细则,规定高校、院所研发团队在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最高可达99%。
从“黄金十条”到“科技十条”,有效激活了光谷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军民融合的潜力。东湖高新区去年每个工作日新增22家科技公司,增速和总量当年底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急中生智,联合攻关,可解一时之困;借鸡生蛋,打造“孵化”平台,开辟绿色通道,有利于迅速形成国际影响力。融合效益怎样放大?内外结合事半功倍
“开放”永无止境
前两年,空军驻汉某工程建设局领受某项工程复建任务,原计划3年建成的工程项目要求缩短一半工期。短短500多米距离,横亘着32个溶洞,一个个像张牙舞爪的“拦路虎”。建设局依托当时的合作机构,请来12名武汉理工大学专家联合攻关,7个月完成数十万立方米的挖掘任务。
这个合作机构是一家军事工程技术研究所。2012年,空军后勤部与武汉理工大学在武汉签署协议,联合创办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升级为空军级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平台。这次合作,部队难忘,地方也难忘。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放思维和开放胸怀必不可少。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领导说,他们依托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这些高新产业制高点,建成一个个军民融合高新产业“孵化”平台,陆续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光谷创业街、留学生创业园等开辟为军民融合绿色通道。任何创业者只要有可行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都可以来这些平台办企业,高新区管委会全力提供金融、设施和手续代办等各种支持和服务。
在光谷,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真正进入高效率、低成本、中高速、可持续增长的“新常态”——
2000余项全国乃至全球首创的科研成果顺利实现“民参军”,创造出新型军民融合产业,一批高性能红外探测、电磁屏蔽等新技术新材料开始广泛运用于重要军事领域;
航空航天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6大领域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光谷国防科技工业园正向着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目标奋勇挺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