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360|回复: 34

2015年01月23日武汉新闻专贴(23号的新闻大家往此贴更新即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1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胜路将建立体交通综合体 公交轻轨的士可一站式换乘

长江日报讯(记者马振华)在市中心繁华地段,同一建筑内,不但能换乘公交,还能换乘的士、轻轨,这样“一站式”公交枢纽站你见过吗?记者昨天获悉,我市国土规划部门最新公布了武胜路公交枢纽土地招拍挂信息,将首次通过“公交+物业”模式建立体交通综合体。

  老武胜路公交枢纽难以满足需要

  对于老武汉人来说,武胜路公交站是难忘的记忆。作为公交换乘枢纽,这里总是人满为患。据市公交集团介绍,该枢纽建于1958年,共有9条线路在此首发,年集客流量达到300多万人次。由于部分建筑使用年限已超过40年,在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也不适合城市发展需要,因此整体拆除,进行综合改造。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人士表示,老武胜路公交枢纽容积率仅为0.76,远低于该区域平均4.0的容积率,枢纽站内部设施布局松散,人车平面交织。同时,与已建成的轻轨利济北路站直线距离仅200米,但因无便捷过道,需绕行480米才能换乘。

  “公交+物业”模式破解公共交通枢纽建设难

  受制于土地、资金等方面因素,我市公交枢纽建设滞后。急需要改造的武胜路公交枢纽怎么办?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表示,一方面,传统公交枢纽站建设属于公益事业,其投资完全依靠政府,日常运行也难以创造效益,几无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公交枢纽位于高地价地段,其土地利用率与周边地块相比明显偏低,是对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这样现状下,规划部门引入香港沙田交通综合体等成功经验,引入公交枢纽站综合开发模式。与老武胜路公交枢纽单纯交通功能的平面布置不一样,新武胜路公交枢纽变“立体”起来,将公交系统与商业、商务办公等几种业态共同建设成交通综合体。

  市规划院的专家认为,通过“公交+物业”模式,释放了枢纽站的土地价值,实现价值回报,其建设资金不必完全依赖政府,改变枢纽站建设严重滞后现状。据了解,这种建设模式在我市还是首次。

  立体交通实现“公交轻轨的士”一站换乘

  引入开发商建公共交通枢纽,如何防止开发商只追求综合开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枢纽站交通功能?国土部门在最新公布的武胜路公交枢纽土地招拍挂信息时,进行了严格的规划要求。

  规划要求该采用“公交+物业”模式进行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应充分保证公交枢纽站建筑面积。在地下一层和地面一层解决公交停车、公交换乘枢纽功能。地下一层、地面一层在优先充分满足公交枢纽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可安排商业服务业设施类综合物业。整个规划中,商业建筑面积为60000平方米、商务建筑面积为93000平方米。

  另外,新武胜路公交枢纽还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在与轻轨对接方面,该项目地上二层将设置空中连廊跨武胜路与轨道1号线利济北路站站厅层对接,跨武胜路两侧应设置上下坡道,兼顾人行过街功能。在公交换乘的士方面,项目用地范围内临武胜路和京汉大道侧各设置一处出租车港湾式上下客区。在过街通道方面,项目地下1—2层具备向北穿京汉大道、向东穿武胜路实现临近区域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和互联互通的条件。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下周将迎新一轮降温降雨天气 或降雪

楚天金报讯(记者李晓璐 通讯员李傲)昨日,在珞狮南路一小区附近,记者发现南湖岸边的一排柳树,冒出了新芽。在濠沟附近的居民楼下,梅花、桂花竟同期竞放。街头,不少市民都穿起了春装……气象专家说,这都是近期气温较高惹的祸,不过,高气温天气即将退去,后天将有小雨,下周江城受多股冷空气影响,将进入“寒冬”。

  昨日,省气象局首席专家、省政府参事张礼平表示,下周起将有多股冷空气“接棒”影响江城,届时会有一轮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温降雨过程,气温会呈逐步下滑态势。到2月初,日最高气温将可能降至5℃以下,“不排除有下雪的可能。”张礼平这样预测。

  预计武汉市今天白天,晴天到多云,气温0℃-14℃,偏东风2到3级;今晚到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天,气温6℃-17℃,偏东风2到3级;明天晚上到后天白天,阴天有小雨,气温7℃-10℃。

  释疑>>>

  一月上中旬日均最高温比往年高5℃

  专家称:受长江中下游冬季风偏弱影响

  1月20日,大寒,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应该是寒冷的一天。据武汉市气象台的数据显示,当天武汉的最高气温达到15.7℃。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工程师王苗介绍,2015年1月1日到1月21日武汉的平均气温比往年平均值要高1.6℃,而日均最高温更是高出平均值5℃。

  今年冬天冷吗?在三镇街头,记者随机询问了10名市民,有9人表示比去年暖和,有1人表示同去年相比差不多。

  武汉遭遇暖冬?有网友提供了佐证:16日,美国政府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过去12个月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长期平均值高出0.68℃。“称今冬为暖冬,为时尚早。”据湖北省气象局首席专家、省政府参事张礼平介绍,入冬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长江中下游的冬季风较弱,因此气温偏暖。但即将到来的冷空气将扭转这一气象。

  此外,据王苗介绍,今年1月份江城的降雨量也比往年要少,从元旦以来,江城累计降雨量只有7毫米,比往年要少了八成。

  武汉市园林局专家表示,正是因为今冬江城的降雨量偏少,冷空气偏弱,最高温度在10℃以上,导致江城的不少花儿“季节错乱”提前开放。

  (记者李晓璐)

  影响>>>

  气温高 生长快 上市多

  菜薹批发价跌至一斤不足1元

  三九、四九时节,蔬菜原本应该涨价。不过由于今年冬天气温偏高,江城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在持续数周的上涨后,开始下跌。“小白菜便宜卖了,2元钱一斤。”昨日,记者在武昌小东门菜场听到一个菜贩这样吆喝。他告诉记者,小白菜最近每市斤降了1元左右,“天气暖和,菜就长得快,上市多,所以便宜啊”。

  记者从武汉市物价局了解到,上周,白沙洲大市场监测的20个蔬菜品种均价是3.32元/公斤,与前一周均价3.56元/公斤相比,下跌6.74%,20个蔬菜品种涨少跌多。

  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受近两周晴好天气影响,气温高有利于本地蔬菜的生长,上市量有所增加,引起价格走低,其中油菜、芹菜、生菜、波菜等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红菜薹、白菜薹等品种更是出现跳水式下跌,批发价已降至1元/斤以内。物价部门预计,短期内江城蔬菜价格将在此价位上波动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南江面江豚“集体跳舞” 专家称与水位下降有关

武汉晚报讯(记者张全录)前天,汉南区纱帽江滩公园附近江面,十余只江豚搞起集体活动,在江面上玩跳跃“比赛”。目睹江豚“集体舞”的居民称,二三十年没见过这种壮观情景了。不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豚专家却表示,江豚集体浮出江面跳跃与水位下降有关。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的数量并没有增加,江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最先发现江面上江豚“跳舞”的是汉南居民阮先生。阮先生说,前天上午10点半左右,他在江边散步。突然听到一连串拍打水面的声音从江面传来。循声望去,阮先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十余头江豚,有大的,有小的,一起在江面跳跃,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其中,最近的一头江豚距阮先生不过20米左右。尽管附近有船只穿梭,但江豚并不在意,徘徊在100米范围的一段江面,这情景,持续了大约40分钟。

  阮先生从小在江边长大,他告诉武汉晚报记者,这场面太壮观了。阮先生小时候曾经见到过江豚出没,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阮先生当即掏出手机,录下了视频。

  昨天,这段视频在优酷网上疯狂传播。点击量达数万次。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头头健硕的江豚在江面跳集体舞,场面壮观。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江豚研究组专家昨天向记者表示,这种场面确实蛮少出现,但并不能说明江豚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出现这样的场面,可能与长江水位下降后江豚穿越浅滩有关。据水生所研究和监测,汉南纱帽江滩附近浅滩较多,枯水期江豚穿越此段,容易浮出水面。目前在长江流域和沿江湖泊,江豚总数在千头左右,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数量还在减少,其生存环境依旧不容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胜路那个夹生饭,看来是要吃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口火车站迎来学生出行高峰



汉口火车站售票窗口格局调整更亲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造”机器人抱团掘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珞路大东门铁路桥下有了专用人行道
建成两涵洞终结60年人车混行历史

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吴文昭 邓坤耀)近日,长江大道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顺利竣工移交,投入使用。在既有京广铁路跨武珞路桥两侧路基下方,“顶推”出两个涵洞,作为人行和非机动车通道,结束近60年的人车混行历史。
    “卡脖子”路实现人车分流
    京广铁路跨武珞路桥位于长春观旁边,建于1956年,铁路桥下双向仅6个车道,而前后路段均有8个以上车道,车流行至此“卡脖子”路段时拥挤不堪,加上行人、非机动车也从桥下穿行,人车混行,险象环生。
    长江大道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取消了原有人行道,将路面拓宽为8车道,在既有铁路桥两侧的路基下方,“顶推”出两个涵洞,作为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通道。下穿京广铁路通道建成后,终结了此地段近60年来的人车混行历史,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大大缓解了长春观附近的交通压力。
    京广“大动脉”下顶出双洞
    中建三局负责此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是长江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京广线极为繁忙,允许施工时间极短,一周实际施工时间只有5小时,“只能在中午不跑车时,或是列车数量没那么密集时施工,每天最多给1小时”。此外,铁路桥下人车流量大、施工环境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大动脉运行畅通安全,中建三局指挥部通过反复评审论证,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采用预制顶推法施工,即先预制好两个涵洞框架,再掏空路基,在既有铁路桥两侧将框架顶进去,“顶推”出两个洞,成为人行及非机动车通道。
    “架桥”确保列车正常行驶
    工程人员坦言,看似简单的两个洞,实际上之前要做大量工作。首先要在上方铁轨两侧各打10余根大桩,将京广线32米长的铁轨用大型钢棍挑起来,使其落在两侧的桩上,悬空期大约有3个月。“这相当于为京广线的铁轨搭了一座桥,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在实施挑轨作业时,铁轨上有100多人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拧螺丝,有的搬钢材,每一步都安排得非常细。“还得有专门人放哨,一旦在施工期间有铁路经过,我们会提前收到铁路部门的消息,就得提前撤,等车走了继续干。”
    趁势扩容地下管网
    虽然看上去只是多挖了两个洞,但实际上解决了诸多问题。据施工人员介绍,在两个涵洞地下处于市政管网的“咽喉”,而因这一区域管网已出现老化,且容量不够用,但一直担心开挖会造成此地段交通拥堵,没有机会进行扩容升级改造。
    此次利用长江大道改造,不仅解决了人车混行的交通问题,同时还进行了地下管网扩容,增加了通讯、电力、排水、自来水等100多孔市政管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走了一下 武珞路,长江大道应该春节前就能收尾完工,看来之前是一直在等着铁路人行道一起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南路中北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实地看了一下,还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楼主辛苦,今天的新闻没有什么亮点,都是一些城建小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1: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南路中北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实地看了一下,还行。
bionypay1 发表于 2015-1-23 10:28



    横跨汉街楚河上的粗粗的电线入地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w1986619


    照片上是没完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1: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longwang181


    中南中北这次改造大部分是改造绿化带,重铺沥青。管线埋的不多。
洪山广场地下通道沥青铺的不错。
公正路万达广场那一段在改造,搞得也不错,春节前应该能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3: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贝不出现导致我们过早差点么事一点。顶小贝,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3: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bionypay1


    难道这两天修复了?前周我去的时候很多路面是一整块有沥青,另一块没有沥青.......也许这两周重新铺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5:34 , Processed in 0.04353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