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jmusicwin 于 2011-4-26 18:59 编辑
“昨日,上海的有关专家谈到来合肥的切身感受时表示,地铁快速、安全而且节能,轨道交通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出行而造的。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有望于6月份“上马”,这将成为合肥城市建设史上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昨天,来自上海、北京、合肥三地的专家共同解读轨道1号线,畅谈市民关注话题。
建设轨道1号线正当时
“合肥建地铁时不我待!”来自上海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俞加康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由最初的国际化大都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同时私家车的数量仍在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增长,这对地面交通资源造成极大压力。这种情况下,原有公共交通系统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选择发展运力大、噪音等污染环境少、运行高效、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是合肥的必由之路。
合肥城市1号线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李敏感叹,轨道交通工程惠及的是工薪大众,其不仅是一项市政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工程。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思源则认为,1号线为合肥市南北方向的交通骨干线,覆盖城市主要客流走廊。途经道路:新蚌埠路、胜利路、马鞍山路、望湖中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联系合肥站地区、老城区、高铁合肥南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尤其重要的是,高铁站和合肥站两大交通枢纽通过1号线相连,这一方面方便了商务交流、市民出行和购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沿线商业发展。
轨道带活数万就业岗位
“轨道1号线采用的是最成熟的技术,不需要盲目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俞加康认为,轨道1号线的建设还能带来沿线周边土地的升值,希望这部分盈利不会全部让开发商拿走,而是应该归政府,采取合理方式经营,以确保轨道交通的长期安全运营。
“合肥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了全省轨道交通建设之先河,具有样本意义。”有关专家还透露,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能够拉动GDP增长2.63亿元。每公里轨道交通估计能够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同时可间接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昨日,在芜湖路轨道交通建设工地,打桩机正在为未来的人行通道打桩。 高勇 摄 | | 最硬“骨头”啃下来有把握
“未来大东门站的施工可能是1号线最为复杂的。”李敏表示,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最大的两处难点是大东门站和火车站两大站点。“不过其施工安全从技术层面上讲是可控的。”张思源随后认为,由于大东门站紧邻南淝河,地下水位较高,该处施工将开挖深达27米的深基坑,地面建筑密集,这都会对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难,从而让大东门站成为1号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地方。但是,合肥设计、勘探和风险评估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应对,以确保施工安全。
据介绍,尽管大东门站是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进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中,其施工难度和复杂度都不是最大的,之前已经有城市遇到过类似情况,合肥在施工进程中将借鉴他们的经验。 “真正出问题往往不是最危险的地方,而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李敏称,合肥将从招标,到监理,再到施工进行无缝隙的监控,确保施工安全。
俞加康则认为,安全方面设计很关键,施工也很重要。今后合肥市在施工招投标中,要引进优质施工企业承接轨道1号线的建设,并对国内已运营的轨道线进行考察。
造价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
合肥轨道交通合理造价应该在每公里6.7亿元左右,这样的造价水平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张思源说,1号线在设计中是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以减少开支,但是建设标准不会降低。据介绍,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提升沿线土地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改善民生提供财力保障;相对于公交、出租汽车等传统的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准时、便捷、环保,能够有效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所以,各方专家表示,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在由政府承担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情况下,运营直接亏损一般较小。想尽办法降低对市民影响“进行这么大一个工程,想一点都不对市民造成影响,这是不实际的。”李敏坦承,轨道工程施工会对市民造成交通、噪音等不利影响。不过李敏表示,从工程设计之初,他们就力争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李敏介绍,在轨道线路区间,1号线将采用盾构施工法施工,就是采用在地下掘进的方式施工,对地面影响很小;而轨道站建设,只能采取明挖方法施工,这对市民影响较大。在轨道站建设上,施工方将尽可能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盖压”施工,以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上海的淮河路是商业区,当时修地铁是三条线一起造,也是封路的。”俞加康则展望道,在建设的过程中,市民需要有更多的体谅。大家共同携手争取轨道交通1号线早日开工,早日完工,让合肥市民能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
合肥地铁抗震能力有保证
“安全性很重要。”俞加康表示,合肥轨道1号线的地上地下建筑都进行了抗震设计,市民对于地铁以及周边建筑的抗震能力可以放心。
“未来的运营计划基本上是这辆车刚走,下辆车很快就要到了。”
李敏介绍,目前,国内的地铁车辆分为A、B、C三种车型。其区分标准主要在于车体宽度和运量,选择B型车同合肥的客流预测有关。 标准B型车宽2.8米,高3.8米,车体有效长度19.8米。很多城市选用的都是B型车,譬如北京地铁直到现在选用的都是B型车,杭州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是B型车,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地铁选用的也是B型车。
据了解,1号线初、近、远期高峰小时行车对数分别为13、18、30对,远期会达到2分钟一趟车,既能保证乘客不会太拥挤的良好舒适性,又兼顾了运营时的公共效益。
隧道贯通需要的时间最长
根据设计标准和建设规范,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期约需4年6个月。“不过我们会加速建设,争取实现2014年底全线通车。”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家透露,按照目前的具体节点工期来看,根据计划大致有三个节点要把握好。在4年半的工期中,前两年半实现“洞通”,也就是供轨道列车行驶的地下隧道贯通,这时土建工程完工,施工对市民的影响也就基本结束了;再用大概半年实现“轨通”,这样轨道的铺设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一年半时间,施工人员要完成各种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