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圣婴泣 于 2014-4-22 17:07 编辑
http://fgw.hd.gov.cn/115gh/ghdt/200507/t20050711_32657.htm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肖金成研究员,曾对课题“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邯郸的战略选择”进行指导。
肖金成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专家,参加和主持过国家重大课题调研,站位高、视野宽、思路新,是市委市政府聘请的决策咨询顾问;其本人是邯郸魏县人,关心邯郸的发展,对邯郸情况熟悉,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独到的见解。现将肖金成与该课题组成员座谈时讲的几个观点根据记录整理如下(标题是整理者所加):
一、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邯郸的战略选择。
邯郸的发展战略应根据邯郸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来确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应作为宏观背景来考虑。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按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现在是按市场规则配置资源,京津邯之间的联系虽然紧密,但它是双向互动,这不是辐射。如邯郸的农民到北京去打工,邯郸的蔬菜卖到北京,同样,河南省的农民也到北京打工,山东省的蔬菜也卖到北京。只能算是经济联系,不能算是辐射。我认为京津的辐射目前还到不了邯郸。
因此,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邯郸的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应分析一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一下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什么是优势和劣势,打一个比方,如把一块石头,从高处往低处移,用力就比较小,这叫优势;但如果从低处往高处移,就比较难,这叫劣势。劣势和问题不一样,问题是人为的,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劣势就不那么好解决。如邯郸地处内陆是劣势,而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如同样条件,人家发展得快,自己发展的慢,这是问题。可能是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存在问题,也可能是体制上、管理上存在问题。机遇和挑战也要有明确的认识,都是外部因素。如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对中西部来讲都是机遇,但人家抓住了,就会加快发展,你没有抓住,就失去了机遇。
邯郸北有京津冀都市圈或曰京津石都市圈,南有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处于两大经济区的断裂带,可以说被边缘化了,这对邯郸是挑战,也是机遇。邯郸被边缘化,意味着京津两市对邯郸的要素吸引力为零,经济要素不容易被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吸附,经济上可以不做附庸;断裂带上就很容易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极,就有崛起的可能。因此,邯郸的发展战略首先要搞好定位。我的观点是不等不靠,自我崛起,构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但这个中心不是自封的,要靠发展。
二、邯郸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战略思路和空间布局框架
肖金成在分析了邯郸的发展现状后指出:邯郸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收入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不发达。邢台的县域经济发展快,但邢台市中心城区的规模小,经济实力弱。邯郸怎么办,我看头二十年要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扶持农村经济,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发展,使区域发展要素迅速向邯郸中心城区集聚,迅速发展成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城市,逐步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实现大区域的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小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即实现邯郸市区、武安、永年的一体化。为此,邯郸的城市规划视野要放宽,应把周边的武安、永年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还有邯郸的东部,也是邯郸难以辐射到的地方。需要一个城市,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大名人多,文化底蕴深厚,但经济不发达;而馆陶处在邯济铁路、京开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上,区位条件好,但人口少。如果将两个县合并设市,叫大名市,政府设在馆陶,两个县的经济都能发展起来。
我这么讲并不是削弱县域经济,现在大家有个误解,一提县域经济就认为是县城经济,县域经济和县城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县域经济重点是发展农业经济,应大力扶持中心镇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文化底蕴深厚、区位条件好的历史古镇,应优先支持它们的发展,把它们与市主城区的交通联结起来,搞好交通规划。邯郸的交通规划,应以邯郸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三、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中原经济区已建立20年,说明各个城市有合作的需求和愿望。关键是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和要素流动的无障碍化。邯郸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各个城市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与京津石的合作;同时,要面向沿海,加强与济南、青岛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山西的合作;南与中原城市群加强联系和合作,起到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作用。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