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773|回复: 68

[城建规划] 脚踏实地,重识旧城【分区规划】正在更新:交民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 0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中轴线 于 2014-5-8 00:29 编辑

北京版已经在区域国土规划的问题上激烈讨论了许久。在国土规划中,城市是点状的,因而在这样的讨论中,都是各种城市名漫天乱飞,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点,成了没有内在结构的拓扑关系。
这多少超出了高楼迷论坛的初衷,尽管高楼迷论坛的常规讨论都是关于一些纵向的一维线段。我在此号召大家,切记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是二维平面,在逻辑推演热热闹闹的同时,时常想一想城市本身的肌理。平面图的信息量永远是超过立面图和点状的推演图的。本帖抛砖引玉,讨论北京的旧城遗存和它的未来。北京的旧城遗存尽管在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之后逐渐减少,但至今仍占原旧城面积的46%,整体保存规模之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同等规模城市中是少见的。
北京的旧城规划策略已经迅速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拆到保的演变,从菊儿胡同、上世纪90年代的危改,到03上书、南池子模式、07大修、再到后来的“微循环”,20年几乎走过了整个世界文保史的历程。过去的事暂且不论,本帖以分区规划说明的方式,力图为各位展示一个客观的北京旧城规划现状与未来图景。

由于本人课业紧张,每次介绍一个区域的情况,渐次更新。这样也给大家留出认识和讨论的空间。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5: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北京中轴线

旧城分区规划之一 前门外



350K的限制经常会造成麻烦,而且传上来之后才发现线画细了。。。下回加粗一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5: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大家只好先凑合看。

1.前门西区。
前门西区这个规划概念在媒体上出现得不多,但是实际上,就是常说的前门大街区域,西起前门大街西侧商铺,东到新开的前门东街。2006年左右开始改造规划,典型的地产模式,由潘石屹主导。
这个区域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成熟,争议也很大。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项目出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前门大街那条街的状态(那条街上的遗存基本没有损失),而是大街东侧鲜鱼口一带的开发方式。以老崇文的方式(后来随着牛区长带到整个东城区了),是大面积开挖地下空间做成基础设施和地下商业。随着这些开挖,整个地上区域的建筑的原真性都消失了。实际上鲜鱼口一带曾经的遗存量非常大,原真性也远在大栅栏之上,但是这样一来,都成了空心楼阁,地底下是停车场的水泥架子。主导设计的王世仁先生曾经说,“古建形式要让位于现代商业需求”,因而铺面全都开了大玻璃窗。要我说,他这句话没错,但是如果一国的首都中心竟没有一条坚持自己的传统建筑形式,让现代商业反过来去适应建筑形式的大街,那多多少少有些可惜。

1.1是这个区域里几乎仅有的没有开挖的区域,较好地保存了原有的肌理,尽管也都彻底翻盖过了。北至台湾会馆,南至刘老根大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北京中轴线


    2.前门东区。
这些年说得很多的一片区域。当年原有的规划是彻底拆平。后来拆迁被终止,重新设计。整个区域的居民已经多半迁出,建筑遗存保留尚好,几乎成为了外城的孤岛。最近两年年年说要开始操作,但是实际动作不多。西兴隆街有一部分在拓宽之后已经恢复立面,但是商铺还是空的。在前门西区商业消化程度有限、定位不明的情况下,东区的操作相对谨慎。

2.1.草厂三至十条核心保护区
当年的样板区,部分保留原状,部分原翻原建,翻建质量较为细致。一些居民在翻建之后回迁。在前门东区当时的规划中,整个前门东区仅有这一部分是原翻原建,其他的都要更新。目前规划情况不明。
按理说,这一部分是北京旧城范围内少有的质量较好、居民回迁的院落群,没有变成高档四合院。但是据居民反映,现代工艺没有完全达到老房子的水平,结果返潮有些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6: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中轴线 于 2014-4-2 06:11 编辑

回复 4# 北京中轴线

2.2.祈年大街西区

这是前门东区确定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区域,沿着祈年大街向南直到天坛北门。规划调整过一次,本来是沿街一路多层,后来靠进天坛的部分压低了限高,多层集中在北半部分。

最近的设计是三磊做的。

控规调整前


控规调整后(三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6: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中轴线 于 2014-4-2 06:30 编辑

回复 5# 北京中轴线


    3.大栅栏
老宣武囿于财力,在这片区域的策略是很保守而谨慎的。虽然曾经想过在这里进行前门西区式的改造,但是后来整个项目被放弃了。西城接手后,又延续了西城整体的审慎文保策略,因而至今保留的原真性相对较好,尤其是廊坊二条南立面,在奥运之后开始进行细致的整修,虽然媒体甚少关注,但是在我看来是外城商业街巷修缮的典范之一。只不过业态上没有相关政策,附近工地又太多,商业气氛一般。如果北侧整治好,这条街有机会形成类似烟袋斜街的态势。
大栅栏主街自发性比较强。作为旅游区域,整体气氛还是好于前门大街的。大栅栏地区和前门西区一东一西,却是完全不同的规划策略,倒是一个奇观。

3.1大栅栏C地块
围绕老劝业场的地块,整体以更新为主,仅保留了几座老铺面和一座老楼的立面。未来以有些类似于三里屯北区式的商业业态为主。开发项目为“北京坊”,设计图网上可查。

3.2大栅栏H地块
大栅栏南部的地块,整体以更新为主,基本未保留老建筑。按照当时的开发思路,这里有别于C地块的门户特征,可能会多引入四合院酒店会所等等私密性强的业态。目前并无确定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北京中轴线


    4.斜街区域
这片连接琉璃厂和大栅栏的广大区域难以命名。由于整体肌理由西南-东北向的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这三条平行的斜街所主导,姑且命名为”斜街区域“。这些斜街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蒙过不少欧洲旅行者,他们天真地认为,从菜市口回前门走这些斜街可以抄近路,比从猪市口拐回去要近,结果走进了这些斜街,便拥塞在各种珍玩店、旧货摊中间走不出去了,由此倒也足见当年繁华。
这片区域的整体规划策略是非常稳健的。今天依然是北京外城一片活着的旧城区。老宣武曾经试图用几条干道割开这片机动车难以进入的区域,延寿街拓宽等等都曾经考虑过,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如果生硬操作,则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西城接手后基本放弃了这个路网规划。

4.1.观音寺-海王村走廊
2010年左右观音寺街(大栅栏西街)开始大规模的修缮整治,线网入地(在这里操作的难度非常大,我当时照了不少施工照片),形成了一段步行街,作为大栅栏主街的延续。其后,观音寺街北侧的杨梅竹斜街开始疏散试点,一些居民自愿迁出,另一些留在该区域。这种方式形成了继“微循环”之后的一种人房兼管的规划模式。目前判断其效果还为时尚早,但是据当地居民称,一些利益纠纷并没有完全避免。
西城区希望,在观音寺街和杨梅竹整治之后可以形成半居住半商业化的街区,向西经过一尺大街而至琉璃厂东街,形成一整条步行线路。从具体操作上来看,相对较为谨慎。

4.2.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并不仅仅是八条胡同。这个著名的消费街区在今天除了已经基本不具有服务业性质之外,其建筑遗存相当难得地完整留存了下来。当年那些“茶室”和二楼没窗户的小砖楼今天几乎一座不少地存在于这片区域,传统商业建筑和西洋外饰结合的例子非常多,如果仔细探索,是非常有意思的。大概由于这片区域的“旧社会”历史,目前并无任何明确规划,但是整体修缮和维持都在进行,前几年文保部门仔细维修了“临春楼”和另外几座类似的商业建筑,工程质量都令人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7: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的前门外主题就先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讨论。下次的主题是两坛区域。感谢大家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7: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的前门外主题就先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讨论。下次的主题是两坛区域。感谢大家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0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觉厉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09: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的前门外主题就先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讨论。下次的主题是两坛区域。感谢大家的阅读。
北京中轴线 发表于 2014-4-2 07:15

两坛是指天坛和先农坛吗?期待楼主的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门地区原来还有条河呢?看规划图是要恢复的,新北京上我发过照片;还有前门大街现在招商引进了什么杜夫人蜡像馆之类的东西,不知道会不会好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0: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k2008jdk 于 2014-4-2 10:09 编辑

专业水平文章,希望以后中轴线多发这样文章。,北京城800年旧城经过多少修缮数不清了,但是感觉不管怎么变化北京就是北京,这是因为建筑工艺一脉相承。但是目前大量建筑队伍很少有这种古建人才,里面的讲究更不知道了,材料也找不到了。我见到一个四合院外面 远看是那么回事但是近看就完全走样了, 墙体不是用大青砖砌城的而是面砖贴在外面,整个格局也不讲究。我觉得目前咱们局限于新旧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连故宫都要定期修缮那里还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新旧参考日本所有的古建都跟新的一样。我认为的建筑本身的新旧并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工艺的新旧,你是用的传统材料 传统 工艺 传统的施工,还是披了一个伪古建的外衣的现代商业建筑的 问题。是具体操作人员专业不专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谈不到真的旧城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7: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andrewinbj


    老三里河主要是在前门东区的范围内,现在已经留出地方来了,据说今年会开始操作。
前门以前就是个热热闹闹的俗地儿,非要给弄雅了肯定不成。前门的设施和空间没有三里屯那么高敞,自然也无法去和三里屯竞争(虽然曾经这么想过)。我倒觉得这地方应该多些放任,慢慢回归到老市集的样子去。现在前门大街两侧区域居民的日常用品消费都是向外找的,大耳胡同和延寿街那一带的居民一般都往和平门去,草厂那边的居民一般都是靠拆迁地上的临时集市,很少说有往前门外来的。如果这样的话前门的繁荣就没有根基。新北京人要么去西单,要么去崇外,这两个地方的夹峙之下前门很难走同样的路。要么彻底变成大雅,要么就俗回去。俗不是坏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7: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北京中轴线


    没错,大栅栏明显的与前门大街两个天地,大栅栏可能街道比较窄的缘故,还是有原来的那个氛围,前门大街则变得跟旅游景点一样了,潘石屹把这些玩意都招进来以后还是向旅游景点发展,但根基还是最重要的,要不还是得变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00:18 , Processed in 0.05011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