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4-2 0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北京中轴线
4.斜街区域
这片连接琉璃厂和大栅栏的广大区域难以命名。由于整体肌理由西南-东北向的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这三条平行的斜街所主导,姑且命名为”斜街区域“。这些斜街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蒙过不少欧洲旅行者,他们天真地认为,从菜市口回前门走这些斜街可以抄近路,比从猪市口拐回去要近,结果走进了这些斜街,便拥塞在各种珍玩店、旧货摊中间走不出去了,由此倒也足见当年繁华。
这片区域的整体规划策略是非常稳健的。今天依然是北京外城一片活着的旧城区。老宣武曾经试图用几条干道割开这片机动车难以进入的区域,延寿街拓宽等等都曾经考虑过,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如果生硬操作,则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西城接手后基本放弃了这个路网规划。
4.1.观音寺-海王村走廊
2010年左右观音寺街(大栅栏西街)开始大规模的修缮整治,线网入地(在这里操作的难度非常大,我当时照了不少施工照片),形成了一段步行街,作为大栅栏主街的延续。其后,观音寺街北侧的杨梅竹斜街开始疏散试点,一些居民自愿迁出,另一些留在该区域。这种方式形成了继“微循环”之后的一种人房兼管的规划模式。目前判断其效果还为时尚早,但是据当地居民称,一些利益纠纷并没有完全避免。
西城区希望,在观音寺街和杨梅竹整治之后可以形成半居住半商业化的街区,向西经过一尺大街而至琉璃厂东街,形成一整条步行线路。从具体操作上来看,相对较为谨慎。
4.2.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并不仅仅是八条胡同。这个著名的消费街区在今天除了已经基本不具有服务业性质之外,其建筑遗存相当难得地完整留存了下来。当年那些“茶室”和二楼没窗户的小砖楼今天几乎一座不少地存在于这片区域,传统商业建筑和西洋外饰结合的例子非常多,如果仔细探索,是非常有意思的。大概由于这片区域的“旧社会”历史,目前并无任何明确规划,但是整体修缮和维持都在进行,前几年文保部门仔细维修了“临春楼”和另外几座类似的商业建筑,工程质量都令人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