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2 1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临阵胆识 于 2013-12-12 10:43 编辑
2012年,亚航在一年之内新增了昆明、西安、南宁、重庆、武汉和上海、北京共7个航点。
不过对于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已经不仅仅是亚航这类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天下,传统巨头也在评估二线城市的潜力。比如德国汉莎,这家老牌的国际航空公司在去年3月开通了青岛-沈阳-法兰克福-沈阳-青岛航线,在这之前,汉莎航空在中国执飞北京、上海、南京、香港通往欧洲的航线。
“2012年德国驻沈阳领事馆成立,沈阳和青岛都有大量德国企业,商务往来会越来越频繁。”汉莎中国区董事岳汉腾(Juerg Christen)解释,而对于中国其他二线城市,“也在监测当中,主要看乘客增长情况。”在岳汉腾看来,汉莎这类传统航空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全面的航线网络,满足不同的需求。汉莎旗下也有一家廉价航空公司德国之翼,在欧洲范围执飞,作为对传统线路的补充。
亚航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随着生意的成长,亚航先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成立合资公司。低成本航空往往开通的大多是4小时以内的短途飞行,这样的距离由空客A320小型飞机执飞,强调快速周转。2007年,亚航又成立了亚洲航空长途公司(AirAsia X),购买空客A330大飞机,飞行4个小时以上的航线,使亚航长途与亚航其他5家子公司形成互补的航运网络。目前,亚航的网络覆盖了亚太区以及部分中东和澳洲的国家。
在亚洲航空市场中,廉价航空占了15%的份额,这个数字低于全球平均的23%和欧洲的39%。在中国,廉价航空的普及率还不到5%,主要是亚航、新加坡虎航、澳大利亚捷星航空和春秋航空几家参与者,春秋航空目前开通的国际航线目的地只有曼谷、普吉岛和日本的茨城、佐贺。此前,东方航空与捷星航空在香港设立了合资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航。
中投顾问一份报告预测,中国有着庞大的廉价航空市场潜力—中国内地所有通航航线中,有超过7成、约780条航线适合由廉价航空公司经营。
尽管有很多可能性,但是陷阱同样存在。东航总经理马须伦认为,目前在中国运营廉价航空公司的条件还不成熟,限制条件包括大型机场的时刻资源限制和难以大幅削减的运营成本。
亚航同样遭遇了类似问题,在2012年开通的航线中,西安-曼谷就算是一个失败的例子。起初在亚航内部就对西安航线有过争议,但考虑西安也是旅游城市,亚航的想法是先做单向市场,吸引国际游客。但与重庆、武汉等城市一票难求相比,西安并未表现出市场潜力。而影响更大的是,原本上午8点的时段后来被迫调整到晚上10点25分,调整后客座率更加急剧下降。
“如果不行就要及时退出,厦门不理想时就退出了,西安也可能考虑退出。”王彬透露。一切从成本出发,一旦失控,减少损失的最好方法就是退出。
对于亚航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只有成本,一切要在可控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