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中欧深耕城镇化发展潜力
来源:新华网
北京三里屯Village、杭州银泰城西项目、上海松江市购物中心、长沙梅溪湖中央商务区……这些各大城市摩登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欧洲技术与中国市场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合作结晶,更是双方合作的潜力见证。
“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显著的效应。”李克强总理在2012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说到。一年半之后,中欧城镇化合作再度起航。
11月20至23日,中欧在北京举办首届中欧城市博览会,并举行2013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论坛上天津、深圳等12个城市分别与欧盟有关城市、机构签署了城镇化项目意向书。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欧盟有约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其在城镇化理念、规划、技术和管理方式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规模可谓史无前例,“虽然双方的城镇化起点和当前发展阶段不同,但是面临的挑战相似,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参与中欧城镇化合作。”巴罗佐说。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欧盟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而中国的城镇化则刚刚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快速发展时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欢迎欧盟各界更多与中方开展紧密务实合作。
“智能、绿色、低碳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欧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更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徐绍史说。英国阿特金斯管理顾问公司的城市规划副总监罗彤表示,自阿特金斯进入中国市场15年来,见证了中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城镇化理念的变迁。
“现在,所有城市在咨询时都很重视城镇的科学规划,注重环保、高效和因地制宜,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罗彤说。专家表示,城镇化发展是个涉及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复杂过程,在挖掘城镇化发展潜力时需要多方合作。欧盟委员会能源委员奥廷格在论坛上表示,在利用智能化方式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建筑、交通、环境等挑战时,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至关重要。
欧盟委员会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拥堵、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建立了“智慧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合作”体系。这一体系包含“高层委员会”和“智能城市利益相关者平台”,通过紧密沟通合作,分别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城镇智能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中国城镇化未来约有9亿人的大市场,满足这个市场的城市规划、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全方位需求需要企业来实现,“政府主要是起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效应和企业能动性”。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亚洲城市能力中心总经理沈学军认为,企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大有可为,“虽然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各有侧重点,但是基本都可以围绕经济竞争力、环境友好性和社会宜居性几个方面作贡献”。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成员梁柱强表示,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能够改变农民生后方式,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探索一条新路,也是一种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益途径。华润集团2008年开始在广西百色市、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等地捐建希望小镇,利用产业链优势,从基建、服务、产业和村务管理等方面对小镇进行了全方位城镇化改造,实现了企业完整参与区域城镇化。“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高效解决城镇化投融资问题、产业转型问题和就业问题,也是企业本身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梁柱强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