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气质先生FeiYang 于 2013-9-29 01:50 编辑
永宁寺是北魏首都洛阳重要的佛寺故址,位于当时北魏皇宫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专供皇帝﹑皇后、太后礼佛。
永宁寺塔为木塔,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原为九级,举高九十丈。今仅留塔基。塔基夯筑,平面略呈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基座东西101米,南北98米,高度超过2.5米。在下层基座正中筑上层基座,平面方形,边长38.2米,高2.2米。台基四边用青石垒砌压边,基座四面均设踏道。原来基座四周应绕置石栏。木塔建于上层基座上,现尚存方形础石124个,分内外5圈,排列整齐有序,皆呈正方形的网格式。除外圈檐柱每柱下只置一石外,其余诸圈础石皆用上下三重平石叠砌而成,包砌在夯土层中,最上重的平石刻有榫槽以使立柱固定。在第四圈础石内,筑成土坯垒砌的方形实心体,为木塔的中心柱,边长20米,残高3.6米。在其东﹑西﹑南三面各开5龛,每龛都设在两柱之间,宽约1.8米,进深20—30厘米,呈弧形。龛内原有塑像,今仅存残块。中心柱北面没有壁龛,只见方形柱槽,原应为支架木梯的登塔之处。檐墙外涂丹朱,内绘彩色壁画。壁画内容有菩提树、背光和莲花化生等佛教题材。塔基地面铺有一层较厚的白灰硬面。在檐墙残基与白灰地面处,保存有门窗的遗痕,按门窗遗痕及每面10个檐柱推算,木塔底层外檐每面应面阔9间,与“三窗六门”的记载相吻合。1979年对永宁寺的塔基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佛教泥塑残像。泥塑残像分大小两种:大像较少,只有佛和菩萨像的残件,无法复原;小像较多,约300余件,多为贴置墙壁上的影塑。塑像头高约7厘米,体高约15厘米。全系手工塑制,泥质细腻,淘洗匀净,由于曾遭大火焚烧,现在已成坚硬的陶质。从头像看,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菩萨、弟子、飞天等;另一类是世俗供养人,包括众多的文武官员和男女侍仆、侍卫武士等,模拟着皇室供养佛的行列。泥塑的面貌传神,富有个性,人物的发髻、冠帽、衣袍、鞋履等,刻画得细致逼真,代表了当时泥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