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们一致认为,山水洲城景观格局是长沙整体风貌和城市格局的高度概括,承载着长沙的千年文明底蕴。
2003年版长沙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和富有创意的城市设计导引,构筑长沙山、水、洲、城相映生辉的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具有高度文明和充满活力,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也对这些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强化了天心阁——岳麓山的视线三角形,严格控制视域内建筑高度。
这期间编制的一系列城市设计对山水洲城总体城市格局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主要包括: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2003年);长沙市湘江滨水区城市设计(2012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河西先导区岳麓山大学城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介绍,山水州城总体格局的有效控制,得益于规划的控制和政府的严格实施。但局部地区城市形象还是遭到破坏,如位于开福区五合垸湘江东岸的湘江世纪城,由于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空间形态缺乏变化,在湘江东岸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严重影响了湘江沿岸的天际轮廓线。
王慧芳认为,局部地区城市形象的破坏主要是没有城市设计指导(如河西交警大楼)或无视城市设计(如湘江世纪城)的作用。目前湘江两岸滨水区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建设,处于严峻态势。因此制定城市设计,加强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方面的作用,已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