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5 08: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外外 于 2013-9-25 08:33 编辑
关键词:城乡品质倍升
发展目标
城区面积增加到2170平方公里
围绕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幸福的大长沙,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品质。城区面积增加到2170平方公里(建成区630平方公里、县域和城镇154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其中主城区增加到600万人以上。
城乡承载能力倍升——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公交车拥有量、公共绿地面积、体育设施面积等大幅提升;农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城乡管理水平倍升——构建出行便捷、环境洁净、安全有序、服务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体系,交通拥堵率、不文明行为发生率、各类事故死亡率、刑事案件发生率等大幅下降,居民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城乡生活品质倍升——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提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饮水安全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按新标准)提升到90%以上,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增至16%以上,食品药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并确保安全;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跨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城乡生态环境倍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6%和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城市、集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左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50%,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以上。
发展路径
构建大长沙 打造大景区
一、构建大长沙的空间布局
按照建设1000万以上人口大都市的定位,科学安排城市硬件与软件、地上与地下、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由“单核心圈层蔓延式”向“多中心轴向组团式”发展。河东以改造提质为主,加快黄兴北路、南湖片区等棚户区改造,苏圫垸、鸭子铺等城乡结合部开发建设,高铁新城、省府新区、临空经济区、城北商贸物流区等新区整体打造,拓展文化空间、绿色空间、创新空间和枢纽空间。河西以扩容提升为主,进一步优化滨江金融商务区、梅溪湖国际服务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在开发建设上实现互为联动、各具特色。
二、增强大都市的承载功能
着力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在推进空港改造、地铁建设、港口提质的同时,新建宁乡至浏阳的东西大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万家丽路、东二环、芙蓉路、韶山路等城市快速干道,进一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切实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的改造提质,梳通“毛细血管”,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实施马王堆、高桥、红星、南湖等大型市场外迁,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加强公交、能源、信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增强对产业、人口和要素的吸纳能力。推进“数字长沙”、“智慧长沙”建设,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和物联网工程,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打造大景区的城市风貌
提升城市建设理念,注重文化、生态元素的深度融入,把长沙打造成文化名城与山水洲城交相辉映的大景区。加强城市建筑设计,使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群体建筑和谐美观,不同街区风貌各异,整体形象特色鲜明。突出城市精品建设,精心打造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城市广告、城市街区,城市新区建设要做到精美、精致、精细,整体成形,凸显亮点;湘江临江地段严格控制住宅建筑,重点建设高端商务楼宇、酒店、宾馆,打造“百里滨水走廊”形象展示带;加大城市亮化力度,精心设计夜景,提升城市美感;高标准建设大王山、铜官窑等旅游景区,形成以湘江为轴、南北呼应的城市景观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推进湘江、浏阳河等风光带建设,并实行联动治污、全流域截污。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按照“规划控绿、清脏播绿、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插绿、提档增绿、垂直挂绿”原则,全面提升绿化密度和层次。
四、形成大城管的综合效应
切实理顺部门、条块之间的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和联动机制。坚持日常精细管理与集中综合整治相结合,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和长效化,营造整洁、清新和靓丽的省会新形象。提升社区公园、景观街建设水平,发挥精品示范效应。着眼文明创建常态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雷锋故乡成为“爱心城市”;加强对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的引导,让“做文明有礼的长沙人”蔚然成风。
现场连线
南湖路湘江隧道10月主体完工
节能灯全天候照亮隧洞、射流风机保持隧洞空气新鲜、隧洞内每隔80米就有一个逃生通道入口……记者昨日在南湖路湘江隧道施工现场看到,主线隧洞内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到下月中旬,隧道主体土建工程将全部完成,11月将具备全线调试条件。
作为长沙第二条下穿湘江的城市道路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年内将实现通车,届时车辆从南湖路过湘江只需3分多钟,城南的过江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部门声音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赵跃驷(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第三产业比重确保达到42%以上,发展空间主要在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39%,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商贸、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而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只占服务业的28%,在GDP中所占比重更低。未来几年,长沙将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为长沙制造业更好地提供生产性服务。毕竟生活性服务业是刚需,有一定局限性,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将随着制造业成长而壮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三年开工重点建设项目800个以上
范焱斌(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实现长沙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城市建设要确保项目不减、投资不减,未来三年计划累计开工重点建设项目 800个以上,实现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突破1600亿元。围绕增强大都市承载功能,将着力实施构筑立体交通的“优化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地铁,构筑高密度城市路网,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实施提升城市形象的“品质工程”,大力推进片区开发和精品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反映长沙特色的标志性建筑;重点实施电力网络、通信设施、供水管网、污水处理等项目。实施改善宜居环境的“生态工程”,推进两型园林和星级公园建设,加大社区、支路街巷、城乡结合部、出入城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增强生态宜居功能。通过推广绿色建筑等措施,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品质。
树立十个规划品牌
冯意刚(市城乡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加快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全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长沙走在前列的目标与途径。市城乡规划局将围绕争创国内一流规划部门的工作目标,推进科学规划、法治规划、效能规划、智慧规划、阳光规划、勤廉规划建设。未来三年着力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十个规划品牌,一是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树精品规划品牌;二是完善前置审查程序,树控规修改品牌;三是实施行政许可与技术审查分离,树规划审批品牌;四是强化卫片监控手段,树规划执法品牌;五是完成规划展示馆布展,树规划公开品牌;六是坚持区局会商,树规划联动品牌;七是推广信息平台,树规划信息化品牌;八是树规划设计软件品牌;九是创新绩效考核,树队伍建设品牌;十是打造规划培训基地,树职业培训品牌。
建立大前期制度加速项目开工
张跃先(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局长):加快建成“三市”、实施“三倍”、力行“五推”的工作部署内涵丰富、要求明确,鼓舞人心。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将围绕项目立局这一根本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年内启动建设,将抽调精兵强将,创新举措,将项目的详勘、设计、筹资、建设模式选择、报批等前期工作平行推进,提高效率。同时以本项目为契机,建立大前期制度,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破解难题,加速项目推进,将推动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要求贯彻到各项目参建单位和施工一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