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0 1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2 机场客流特征
(1)旅客特征分析
现状天河机场的准公共交通方式只有机场大巴,其他交通方式还包括出租车和小汽车,因此对外衔接的客流较为简单,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机场航空乘客、航空乘客的迎送人员和机场工作人员。
①航空乘客:这类乘客是以航空为目的,往返于机场和市中心,是机场客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乘客,包括始发和终到两种类型。乘客一般携带有大量行李,客流的发生与机场的航班紧密相关,出行方式为机场与市中心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一般需要快速、准时、舒适。
②航空乘客迎送人员:以接送航空乘客为目的的旅客,对送客人员,其与航空乘客是同步的,之后单独离开;对接客人员,其相对于航班提前抵达机场。在出行方式上,多为小汽车,少数为出租车或机场大巴。
③机场工作人员:是指在机场工作或工作地点在机场或其附近的职工,机场工作人员的出行方式一般为小汽车与通勤车,其出行特性是典型的通勤行为,具有潮汐性。
上述三类乘客中,航空乘客及其迎送人员是主要客流,在机场衔接系统规划设计中,要首先考虑。
通过对天河机场航空客流及其迎送人员的调查,得出以下客流结构特征:
①中年与青年的比例分布是43.38%,46.92%,而老年人与儿童的比例为8.11%与1.59%;即航空旅客以中青年为主。
②公务出行、旅游出行与探亲出行的比例分布为58.44%,30.51%和10.05%。公务出行比例超过一半,其次为旅游出行,且旅游出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③自费旅行与公费旅行的比例分别是62.64%和37.36%。
(2)现状方式结构
通过对天河机场客流调查,统计了现状客流交通方式结构如下表所示:
表3-2天河机场现状交通方式结构
交通方式 机场大巴 出租车 小汽车 其它
比例 23.53% 28.21% 33.84% 14.42%
(3)客流分布
根据调查统计,现状客流空间分布以主城区为主,其次为郊区及周边城市。由数据可知天河机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还不高,这与当前机场对外交通的便利性密切相关。
图3-8现状交通分布图
主城区81% 郊区12% 周边城市6%
3 公共交通现状
机场内部公共交通主要有机场大巴和出租车,近2年来根据需求临时开通了开往荆州、宜昌的长途客车。
(1)机场大巴
机场大巴由湖北公路客运有限公司管理,车辆统一采用47座豪华型大巴,在T2航站楼到达车道边接客,发车位4个,当前机场大巴共开通了四条线路,均开往武汉市区,2010年日均运送旅客约6400人次。
随着武汉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营,机场巴士班线进入青山区,城区大巴班线网络初具规模,辐射面日渐扩大。同时,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强化,机场大巴的运行密度和准点率大力提高,但近两年由于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机场大巴的效益有小幅下滑。
(2)出租车
现状T2出租车泊位有306个,到港车辆通过高架桥前往T2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落客,再由站前循环路转到一楼到达车道边出租车站接客。2010年出租车日均接送航空旅客约7800人次,出租车路线和机场大巴路线基本相同
(3)长途客车
长途客车由湖北捷龙公司管理,车辆统一采用34座的中型巴士,发车位有2个,当前已开通二条线路:
1)机场至荆州,每天两班,发车时间分别为14:30和18:30。
2)机场至宜昌长途汽车站,每天两班,发车时间分别为8:10和12:40,全程4小时。
长途客车主要服务于武汉周边较大的城市,发车班次较少,运送的航空旅客有限,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停车设施现状
T2航站楼停车场主要包括航站楼站前地面停车场和航站楼地下停车场。
地面停车场为开放式停车场,3万多平米的停车场划分为10个停车区域,停车位成环岛结构分布,约60%的面积为绿化。场内道路均为2车道的单向行驶道路。
表3-4 T2现状地面停车场车位数统计
分区 A B C D E F G H J K 合计
泊位数(个) 57 46 36 47 49 55 70 67 46 58 531
地下停车场在T2航站楼地下负一层,使用面积为2.53万平米,共412个停车位。出于安全防恐考虑,当前该地下停车场已逐渐取消停车。
通过对T2停车场的调研,每天13:00-14:00点和18:00-19:00点是停车高峰期,停车泊位基本满足需求。
由上表知,平均停车0.5~1小时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停车小于半小时。
除短时停车外,还有一些车辆需要长时间停放,当前提供了一处夜间停车场,由T1航站楼的临时停车场改建而成,进行了封闭改造只留一个出口,过夜车辆统一停放此处。按照45元/24小时,不足12小时按12小时20元,超过12小时按45元的标准收取停车费。停车位约100个,高峰期基本停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