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小刺猬微博的一句话:没有二产的发力就没有三产的发力。其意思就是说,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包括房地产行业,都是建立在二产基础上的,没有二产的繁荣和可持续,也不会有三产的繁荣和可持续,三产是为二产服务,而不是替代二产的。
2012年,无锡经济放缓脚步,这让很多人关心起了无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人认为要大力搞金融业、搞现代服务业,以此来振兴经济,也就是所谓的“转型”金融。有的人则认为要加大工业生产投入,扶持大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建设品牌,即所谓的工业“转型”。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无非是面对发展中的困境,一个选择另起炉灶,一个选择知难而上。
那么对于无锡,这两条道路到底选择哪个呢?我们先分析下去。
其实在学术界也存在这样的分歧:一个追求二产的主导地位,瞧不起三产;另一个追求三产的主导地位,瞧不起二产。前者认为中国要走德日工业化的道路,后者认为中国要走英美法式的服务业道路。事实上,目前德日的工业和技术确实是世界最顶尖的,连美国都不敢说比他们强。而美国的优势恰恰在于他强大的金融、物流、传媒、娱乐、体育和信息产业,纽约交易所、沃尔玛、好莱坞大片、nba、谷歌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说农业让人不饿死,工业让人变强,第三产业则让人活得更舒适。而对于一个城市,工业好比是强壮健康的骨骼,第三产业就是活络筋骨的血液。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彼此都是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不能说只要工业,就不要金融、证券了,也不能说只要金融、证券,就不要工业了。事实上,美国发达的第三产业也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工业基础上的,世界500强三分之二都在美国,大部分都是工业企业。如果没有这些世界500强的支撑,美国的第三产业未必能繁荣起来。
总而言之,城市需要工业,也需要第三产业,最好双双强大。
但是城市存在着先天和后天各种因数的差异,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工业强大或者三产繁荣,能双双繁荣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城市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适合的,才是对的。
那适合无锡走的是哪一条呢?二产?三产?还是全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端正我们的态度。我们首先不要期望太高,目标太远,步子迈大了,容易扯蛋。我们首先要在合理的、能做到的范围内去谋划。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工业比较发达,有实力,但还有上升的空间;三产不够繁荣,但举步维艰。
那么对比之下,我们的重心依然还是要放在工业生产上。别忘了,我们是从工业生产发家的——无锡是工商业城市,工商才是无锡的本。
在确定发展重心的前提下,我们看到金融危机起初影响虚拟经济,但目前看来,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我们的工业生产和销售也遇到了困境,我们的大企业都存在订单减少的问题,那么工业转型便迫在眉睫。在工业转型上,依然也存在着两大分歧。怎么转型?往高新尖航母集群式发展,还是立足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
这个就需要看市场环境了。如果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我们就要集中实力,往大走。但在市场衰弱的时候,我们就要分散实力,往小走。现在无锡经济放缓,有的人认为要扶持尚德、阳光、红豆、华西村那样的大企业,而笔者认为现在最该要扶持的反而是小企业,甚至那些作坊。
让这些小企业得到技术、产业的升级,才有整个无锡产业群的提高,才会增强无锡工业整体的竞争力,才能抵抗更大的经济危机。
当然重心放在工业生产上,并不是就放弃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只不过是先后本末的问题。
相信无锡,相信吴文化,相信我们的水乡人,中庸、内韧、务实,我们不是只有精明!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