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五年GDP预期年均增长超15%
作者: 县电子政务办 时间: 2012-11-26 [打印] [ 关闭 ] [收藏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9 展望未来五年,开启发展新篇章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描述了长沙县过去五年的辉煌成绩;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一幅幸福生活新图景,勾勒出长沙县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细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部分,我们会发现,《报告》有机结合了长沙县实际情况,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六项工作,综合看可归纳为四大主题———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利益。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GDP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循着这些发展路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期盼未来。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更强;城乡统筹,社会建设更加和谐;富民惠民,百姓更加幸福。
长沙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更现代化的宜居城市。章帝 摄
聚焦一:转变发展方式
集中力量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工业化
【摘录】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扶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动汽车、新型电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解读】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报告》指出,要打造两大千亿产业,加快上海大众、三一重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百亿企业,引进一批重点零部件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发展与规模效益水平,力争到2017年,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700亿元、1500亿元,跻身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和汽车产业区域板块第一方阵。
要着力突破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促进工业产业多元化、集群化、高端化,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高技术含量领域延伸,向资本运营、研发设计、品牌创建、专利运用、销售服务等方向发展。
现代服务业
【摘录】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以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解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报告》突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重大服务业平台。具体举措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工业地产、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会展等服务业态,加速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进园区。以凉塘路城市综合体、友谊阿波罗、珠宝交易中心建设促进通程商圈提质,以引进高端服务业元素带动环松雅湖开发,以大型物流企业、航空公司总部入驻带动空港城建设,推动黄兴市场群与武广新城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创建国家旅游强县。
城郊型农业
【摘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引导农业优势资源向远郊和北部乡镇布局,规划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核心园区。
【解读】《报告》突出优化布局,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具体举措为,做强做优沿S207、G107、黄兴大道、黄江公路四大产业带和粮食、蔬果、茶叶、花木、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等六大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一批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规范推进现代农庄建设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完善农产品标准生产、质量检测和执法监管体系。
聚焦二:统筹城乡发展
加速星沙新城与长株潭融城对接
新型城镇化
【摘录】加速星沙新城与长株潭融城对接,基本打通27个融城对接通道。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育产、产城融合”的要求,大力开展小城市、区域性中心镇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
【解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的亮点,指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统筹”,把城乡发展当着一盘棋下,以星沙城区作为一个发展极点,向外辐射到小城市、区域性中心镇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点,把城市改革的成果和经验与乡村分享。
未来五年,长沙县将建成沪昆客运专线(长沙县段)、长浏城际铁路、长沙地铁延伸至星沙,完成黄花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及第二条跑道建设,适度拉大城市框架。扶持北部镇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镇实施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时,全面完善县城星沙基础和配套设施,突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力争三年初见成效、五年交通顺畅。广泛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严格精细化管理标准、流程和岗位责任,塑造人性化、生态化和特色化的公共空间环境。
新农村建设
【摘录】落实镇村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实施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解读】新农村建设意在缩小农民与城市生活的差距,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报告》强调县域协调发展,指出长沙县将大力实施“公路畅通、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天然气下乡、农村危房改造”六大工程,全面落实县乡村公路硬化改造任务及乡村公路管养机制,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白石洞水库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乡镇使用天然气,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成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规范村民建房管理,探索宅基地换房,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适度发展乡村地产。
聚焦三: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建立PM2.5监测系统
低碳经济
【摘录】坚持用“两型”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和居民日常生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报告》把“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单独一部分来讲,对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以强调和谋划,这表明长沙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不仅注重“金色GDP”,更加注重“绿色GDP”。为此,须坚决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斩断向“两河”流域直排的污染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产业化。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建筑、工业、交通、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弘扬绿色文化,倡导低碳生活,引领社会风气。
两型样板
【摘录】扎实推进省“十二五”十大环保工程,创建宜居城市、城镇和乡村,打造两型社会样板。
【解读】省“十二五”十大环保工程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氮氧化物减排、重点湖库水环境保护、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库区清污、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产业千亿、长株潭新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长沙县将全面建立PM2.5监测系统,加强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工业废气等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两河”流域、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确保畜禽养殖控制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完善垃圾分类减量、机械化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运行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聚焦四:改善民生利益
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
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摘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县城“大班额”、农村学生寄宿和教师结构优化等问题,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支持驻县高校发展,规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县。
【解读】“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报告》中。这是“十二五”时期,长沙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曾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高标准建成教育强县”。这是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的具体举措,是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一方面,近年来长沙县经济发展势头好,经济总量增加,实力增强,基本具备实施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条件。
《报告》还对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做了规划,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使居民健康水平与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
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
【摘录】鼓励文化多元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加速文化产业发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
【解读】强调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就是要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用人文的情怀关怀人、疏导人、引导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未来,长沙县将打造与经济强县相匹配的文化强县,新建星沙文化中心、体育馆、博物馆、音乐厅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开展特色文化镇村、文化广场、文化景点创建,推进红色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健全惠及全民的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湘绣、茶文化等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以创业带动就业
【摘录】实施“就业增收”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
【解读】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长沙县力争到201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帮助1.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帮助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开展创业培训5.5万人,农民工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12万余人规模。
数据点击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出处http://www.csx.gov.cn/zwgk/zfxxg ... 0121126_18161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