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外外 于 2012-10-23 20:14 编辑
中山亭历尽沧桑,历经炮火,见证了1938年文夕大火,见证了中日的四次长沙会战,而今依然屹立成为长沙的地标建筑。
20世纪90年代,因地理位置便利,中山亭成为商铺追捧之地,如果没有钟楼上“中山亭”三个字,很难将这里和“纪念孙中山先生”联系起来。图/罗斯旦(摄于1990年代)
2002年重新修缮后,中山亭从经营性场所恢复为孙中山先生纪念场所(摄于2012年10月22日)
最新的中山亭修缮方案,计划在中山亭正门前设立一座5米高孙中山铜像(修缮效果图)。修缮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
修缮方案:
由于现一、二层层高仅3.3米,吊顶后净高不足2.7米,空间压抑。吴宁介绍,此次拟恢复中山亭原有的二层结构。即拆除目前3.4米、6.6米两个标高处的楼面,在5.85米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一层地面铺装白云石地面,二层楼面及楼梯面铺装实木地板,地板上设羊毛地毯。“(此外)对室外花园进行环境整治,解决地下室长期漏水弊端,使之与文物本体更加协调。”吴宁说。
根据现有方案,还将对楼梯、门窗、梁等木构件进行修复,将楼梯起步恢复到进大门左边靠北向外墙处,与始建时的位置一致。建筑物周边绿岛环境也将开展整治,包括拆除现有围墙杂设,恢复整块绿岛面貌。同时拟在中山亭的正门前增设5米高的孙中山先生铜质雕像,并改造水电等其他配套设施。
内部将对原有或新恢复的墙面粉刷恢复;对腐朽的梁、柱、枋、椽子进行更换,按原样补配、制作、安装;石砌墙基按原样添配相同的石材进行更换;拆除所有与原建筑不符的现代门、窗和门槛,对残损腐朽的按同类遗存进行复制;对尚存的及更新的全部木制构件进行防腐、防虫处理。
中山纪念亭主楼钟楼维修恢复后,重新布展民主革命时期的史料,以供后人缅怀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
中山亭纪事
1853年 中山亭主楼前身重修,为两层木砖结构。因清提督衙门先锋卫士队驻扎得名“先锋厅”。
1930年 修中山路时,在主楼旁建五层标准的钟楼与主楼相连,经当时民国省政府批准命名为“中山纪念亭”。钟楼装德国进口标准时钟,为长沙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
1932年 当时的长沙市民众教育委员会决议,设立市民众教育馆。
1949年 用作市文化馆。
1960年 辟为长沙市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 中山亭四周搭建商业门面,装修改造成营业场所,毁坏了附属设施和花园。
1996年 中山亭发生火灾,二层木楼盖全部焚毁。随后,中山亭进行了修缮,设临时楼面扩大营业面积,用钢材做了一架螺旋楼梯。
2002年 黄兴北路扩建,有人提议拆掉中山亭。长沙市最终决定予以保留并进行全面修缮,重新安装国产巨型时钟,还原本来面貌。中山亭重新成为纪念孙中山的重要场所。此次修缮前,在历史沿革中,外面看上去是两层的主楼实际内部已经是三层结构了。同年被公布为近现代保护建筑。
2005年 中山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 中山亭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2年修缮之后,时隔4年开始向公众开放。
2011年 长沙市计划恢复中山亭主楼二层的形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