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14 20:15:42
|
|阅读模式
《惠州市三大轴线发展战略研究》公示 重点打造魅力窗口、都市客厅、滨江花园、活力新城、科技俪谷、石化之都等主题片区

入“十二五”,惠州将迎来全新的改变,城市风貌将进行二次塑造,由北向南建设魅力窗口、都市客厅、滨江花园、活力新城、科技俪谷、石化之都等11大主题片区;通过重点打造六大文化游览区,将惠州打造成珠三角的文化旅游核心;通过重塑历史风貌,推进惠州历史文化名城复兴。
日前,《惠州市三大轴线发展战略研究》公示,我市提出现代城市轴、历史文化轴和山水生态轴三大轴线发展战略,拟定出十大行动计划,范围涵盖整个惠州市域。具体内容市民可登录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网站查阅,12月10日起30日内,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向该局提出申述,电话0752-2117634。
总框架
“十二五”我市提出三大轴线发展战略
进入“十二五”,“惠民之州”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惠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大轴线发展战略,即现代城市轴、历史文化轴和山水生态轴,从发展、塑城和惠民等方面拟定出十大行动计划。
现代城市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脊梁。通过现代城市轴打造,将加快惠州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并提升城市品质,展现现代化、高水准的惠州城市建设风貌。
历史文化轴是品质城市构建的灵魂。通过历史文化轴塑造,整合历史人文资源,展现惠州厚重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名城”进一步建设成为极具特色的人文休闲之都。
山水生态轴是双宜城市实现的基础。通过山水生态轴营造,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建设宜居城乡,打造最优美山水休闲之城。
现代城市轴
建设现代产业和
现代服务大都市区
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现代城市轴战略包含都市计划、塑城计划和便捷计划3大计划。其中“都市计划”是指:通过对内提升和对外扩展,建设具有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
对内提升型发展区包括火车站-小金口片区,江北CBD,两江及金山湖片区、南部新城和惠阳六大片区,将对内部老旧产业进行置换和提升,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形成内部新的产业脊梁。对外扩展型发展区包括博罗生态科技城、东江科技城、仲恺高新区、三栋数码工业园和大亚湾石化新城五大组团,在提升区外围构建新的产业增长极。
对城市风貌进行二次塑造
“塑城计划”是指打造彰显惠州现代城市气派的城市轴线。
现代城市轴将在现状风貌的基础上,对城市风貌进行二次塑造,赋予各组团形象主题,由北向南建设魅力窗口、都市客厅、滨江花园、活力新城、科技俪谷、石化之都等11大主题片区。整体形象可分为3段,北侧建筑风格现代、时尚,整体轮廓紧凑、挺拔、韵律感强;中段建筑风格简洁、清新,城市轮廓与自然景观交织;南侧建筑风格活力、张扬,城市轮廓大气稳重。
提早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便捷计划”是指构建对外互联、对内畅通、高效便捷的复合公共交通体系。
具体包括加快修建轨道1、2、5号线和主要枢纽站点建设;继续完善“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实施建设粤湘高速、惠大高速、惠莞高速公路东延线和广惠高速东延线等;协调编制跨市的公路衔接规划,促进惠州与邻市的公路衔接,提早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快北环路和惠州大道东沿线等交通干线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结合绿道建设新建人性化的慢行交通体系。
历史文化轴
将惠州打造成珠三角文化旅游核心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历史文化轴战略包含文兴计划、古韵计划、幸福计划和文明计划4大计划。其中“文兴计划”是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我市将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惠州打造成为珠三角的文化旅游核心。重点打造主城区的文化休闲游,淡水古风文化游,惠东百年客家风情游和平海古城风貌体验游,龙门古村农业观光游等几大文化游览区。
我市还将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以项目为纽带,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加快广东(惠州)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惠州印刷创意产业园、仲恺高新区软件产业园,以及惠州报业全媒体产业基地、惠州广电新闻中心、新华文化广场、龙门农民画产业园、惠东金融街天后宫民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设1个省级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高榜山、西湖、桥西、桥东串联文化主轴
“古韵计划”是指重塑历史风貌,推进惠州历史文化名城复兴。
该计划将整个主城区打造成具有“岭南风格、惠州韵味”的历史文化名城。计划主要由高榜山、西湖、桥西、桥东四片区串联成线,形成横贯主城区的文化主轴,并由外围片区形成补充和呼应。高榜山片区以挂榜阁、永福寺为核心,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西湖片区以丰湖书院、东坡园、丰渚园等为核心,塑造惠州新四东文化之魂;桥西片区以朝京门、明城墙、中山纪念堂、文笔塔、金带街等为核心,展现惠州千年古城风采。桥东以合江楼、水东街为核心,打造东江的文化驿站。外围片区以邓演达纪念园、廖仲恺纪念园、杨昆如故居等为节点,结合周边传统民居、古村落及田园风光,打造“田园故里”文化主题。
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幸福计划”是指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文化服务水平。
我市将大力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建设与完善惠州美术馆、惠州市博物馆、惠州市文化馆、惠州慈云图书馆、惠州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地标性文化惠民设施。以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为目标,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镇、街道要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行政村、居委会要建有综合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等。
力争2011、201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计划”是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素质,彰显城市气质。
我市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文明融合,努力打造“文明惠州”品牌,力争2011、201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争当“全国文明城市标兵”。积极参与珠三角文化城市群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镇(街道)、村(社区)。
山水生态轴
突破行政界线统一塑造惠州旅游品牌
将我市打造成为珠三角的旅游核心区与接待服务中心
山水生态轴战略包含大旅游计划、山水城计划和健康计划三大计划。其中“大旅游计划”是指将我市打造成为珠三角的旅游核心区与接待服务中心,以环境促发展,联系城乡,造福百姓。
该计划将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突破各区县行政界线,统一塑造惠州旅游品牌。以山为主题,打造百里生态旅游品牌,重点建设环主城郊野健身休闲游、南昆山温泉森林休闲游、罗浮山宗教文化游、象头山森林特色游、汤泉温泉度假游、惠东森林水库生态游6大旅游区;以海为主题,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品牌,包括大亚湾生态商务度假游、巽寮湾滨海度假游和海龟自然保护基地生态游。以水和文化为主题,打造滨水文化旅游品牌。
同时,还将重点建设惠城、博罗、大亚湾、龙门、惠东5大旅游服务区,结合各地区旅游特色设置不同类型接待服务设施。到2015年惠州应新建设五星级酒店20个,新增酒店客房7000间,真正打造成为港珠澳地区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重点建设四大森林公园、四大生态景区
“山水城计划”是指将山水资源“串成带,织成衣”,塑造出岭南地区最优美、最独特的生态花园城市。
根据该计划,主城区外围由红花嶂、白云嶂等自然山体环绕形成生态屏障,重点建设小石壁、沥林、古寨和南山四大森林公园。城市内部依托两江四湖的城市水网,形成点线面结合,主题各异,多姿多彩的滨水景观“彩带”,重点建设西湖、白鹭湖、红花湖和金山湖四大生态景区,和梅湖滨江湿地公园、文星塔公园等一系列滨水城市公园,丰富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加快淡水河流域、中心镇等污水处理厂建设
“健康计划”是指通过环境和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指数。
我市将对城区主要街道、社区、公共空间等实施“清、和、美”工程,全面提升环卫质量,塑造健康卫生的城市环境。结合淡水河流域治理和全市重大环保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绿色社区、绿色企业。
同时还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创建省林业生态市。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批生态公园。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加快淡水河流域、中心镇等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5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金山大道、惠民大道等一批新建道路的景观绿化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