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东岸城市走廊初步成型 ●滨江1000万平方米商务商业潜力可期 ●城市设计将体现生活岸线功能
东方莱茵河·世界大湘江高峰论坛现场。余志雄 摄
星辰在线讯(长沙晚报记者 洪虹)在长沙举行的2012年中部博览会刚拉下帷幕,星城湘江之滨,又因一场关于城市、滨江商务区和CBD(中央商务区)的讨论,再次被推至聚光灯下。
2012年5月28日,由长沙晚报社、长沙市城乡规划局主办,长沙市开福区政府特别支持,长沙开福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东方莱茵河·世界大湘江——中国(长沙)滨江商务区发展高峰论坛举行。长沙市委常委、开福区委书记张迎春致辞,主讲嘉宾为来自上海的浦东新区总规划师朱若霖,作为住建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副会长,朱若霖与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湖南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谭克修、长沙开福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愿国等来自政界、规划界、商界人士,共同探讨长沙滨江商务区目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长沙城市价值建言献策。
滨江1000万平方米商务商业潜力可期
长沙建成地区级滨水区的可能性与潜力,在张迎春心中,有着系列数据佐证:目前芙蓉路集中了长沙地区约70%的金融机构,这正是滨江商务区建设的核心支撑点;湘江东岸将聚集起近1000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面积,将成为芙蓉路传统商务区西扩的完美载体;在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上,长沙与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比肩,成为中国中部最具竞争力城市及排名前十城市中唯一一个中部城市。
“今年10月份,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正式蓄水通航,长沙湘江段将呈现万顷碧波的‘平湖’景观。”张迎春说,这意味着堤岸相连、水脉相通、城水相映的滨江商务区初始成型。随着长沙黄兴北路大型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完成和项目引进,据不完全统计,湘江东岸将聚集起近1000万平方米(平铺相当于10平方公里)的商业商务面积。”
这一切,在浦东新区总规划师朱若霖眼中,是个庞大的体量——浦东陆家嘴CBD中心区面积仅为1.7平方公里。
湘江滨水区将拥有完整城市设计
即使是操刀规划建设浦东新区多年,朱若霖仍觉得,陆家嘴的建设有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不是一气呵成的事情。”
他仍记得,当初为了让综合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将陆家嘴的交通、商业、旅游、居住等功能全都汇集在一起,“每一个功能都想达到很坚固的状态,但最后哪一个功能都没有发挥好。后来我在编总体规划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要把黄埔江归还给老百姓,所以我们在黄浦江两岸做了生态、生活、景观布局。”
而对于从一个城市的生产岸线演变成生活岸线的湘江来说,滨江商务区该怎样发展?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表示,其实长沙很早之前就已经国际招标,开始做湘江滨水区城市设计,“这个城市设计将会多次推翻修改,最后会拿出完整的方案请市民和各个部门参与。”
王慧芳坦承,虽然兼顾各方利益的城市设计很难做,“但天际线、公共空间和活动空间、亲水性等市民关注的问题,我们都会最大限度地重点设计。” 张迎春从开福区建设滨江区域的理念来分析,认为应该把滨江最优质的资源留给最高端的产业,把滨江最美的环境留给广大人民群众。
长沙滨江区域可建成
地区级商务中心
几年后再来,朱若霖教授对长沙的第一感觉就是“比想象中繁华得多”。在芙蓉路成为长沙金融心脏动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务区的基础上,他认为这个区域完全可以向西拓展,联接滨江区域,可建成一个中南地区的地区级滨水商务区。
“滨水商务区的规模分几种,纽约、伦敦属于世界级的,香港、新加坡属于区域级的,北京、上海属于国家级的,广州、深圳、成都等属于地区级,包括长沙,”朱若霖认为,长沙建成后的滨水区之所以能成为地区级的,辐射范围可至中南区域,除了长沙已经具备的较为成熟的金融及服务业外,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城市在周边城市群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水平和优势,即城市发展腹地广阔。
因城市综合体与滨江商务区打造的高契合度,越来越多发展商将眼光投向湘江。从湘江东岸来看,新的滨江商务区走廊正初步成型。万达、保利、复地、北辰、万科等一线品牌开发商,其打造的众多国际品牌酒店、5A写字楼、购物中心等,为滨江商务区建设积累起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更有发展商超前看好滨江商务区域的发展前景,改变了自身的规划以迎合未来市场需求。“万达C区原来是4栋豪宅,D区是1栋写字楼,调整规划后,将CD区合并,C区将打造成3栋150-192米高的写字楼。”长沙开福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愿国认为,减少住宅增加公共空间,也是滨江区域应努力发展的方向。
市民建言:期待更人性化的滨江区
洪虹
“在河边修房子,要不就建个地标性建筑,要不就别建。”“临江区域绝对不要成为晒衣场。”“应该开辟专门的健身场所,椅子要多放点。”近日,本报针对“你心中的滨江商务区是何模样?”向市民征集观点的活动,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读者通过电话、邮件或QQ表达了自己对滨江商务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与塞纳河畔、黄浦江边等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滨水建设案例一致,市民们关注的焦点更多放在滨江区域规划自身的科学性、对于一个城市的标志性以及对于市民的公共性上。本报节选了部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刊登,同时也会向相关部门传达市民的想法,我们欢迎广大市民能拨打晚报热线96333,参与到对滨江商务区建设的建言献策中来。
西瓜也要奋斗:滨江应该多建一些广场和公园,滨水楼盘要向后退让。
凌坚:临江地方绝对不要成为晒衣场,景观漂亮的商业项目会好看些。
焦杨:要控制河边商住楼的高度,现在两岸的江景房像城墙一样把湘江围成了长沙的护城河。河边修房子,要不就修个地标性建筑,要不就别建。沿江两岸风光带和过江通道的亮化也要搞起来。
啄木鸟:江边还是少建高层楼房,从河西坐车到河东,会感觉黑压压的,失去江景。
Purple:应该开辟专门的健身场所,给老年人锻炼;椅子要多放点,还要可以遮阳;有些地方楼梯太多,没有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不方便;自行车道的设置也要考虑进来;还应该合理设置报刊亭、饮料店之类的地方;河边上尽量用太阳能或风能照明。不人性化一点,最终的结果就是破坏比建设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