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949|回复: 23

[原创摄影] 汉口百年·黄石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7 1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黄石路可能需要首先介绍一下武汉特别是汉口这边的地名。汉口这边的地名很有规律,与长江平行的大马路叫大道,如沿江大道,解放大道,中山大道,建设大道等。在大道之间的干道叫路,如南京路,香港路等。在路与路之间的次干道就叫街,如洞庭街,鄱阳街等。在街里面更小的单元就叫里,也就是上海人通常说的里弄,而在武汉则称为里分。而黄石路位于沿江大道和解放大道之间,所以叫黄石路。而黄石路上还有一个里分,叫做黄石里。黄石路不长,东起胜利街,西止于解放大道,全长962米,位于江岸区老建筑文化街区,因为这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都是外国人的租界,所以这里有很多外国人建的西式建筑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收回了这些租界。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这些年来又进行许多的修缮,使得这一大片街区透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风韵。而黄石路正在这样建筑群里,保留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元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5-4-7 11:06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5-4-7 11:30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5-4-7 11:40 编辑

这正是吃早饭的时间,从吉庆街走出来,抬头就看见“老通城”的招牌,武汉人都知道,“老通城”是一个很有名的小吃店,尤其是其中的豆皮是武汉做得最正宗的地方,于是我就进去点了一份三鲜豆皮。在边吃豆皮的时候一边观看墙上画着介绍老通城历史的宣传画,了解到老通城的前世今生。1929年,汉口大智门外,汉阳人曾厚诚开办"通城饮食店",用独具风格的甜品,在小吃云集的汉口站住脚跟。十年不到,日寇侵华武汉沦陷,小店被迫关闭,极具爱国热情,膝下儿女皆为革命志士的曾厚诚,将小店变成了抗日救亡活动基地。抗战胜利后,原址复业的老店,正式更名"老通城",聘请名师高金安,独创三鲜豆皮,香满全城,"豆皮大王"由此得名。
转眼数十载,老通城作为中华老字号,名满天下,1958年4月3日和9月2日毛泽东曾两次来到这个小店吃老通城豆皮,并称赞豆皮是湖北风味,要保持下去。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等多位国家领袖、以及西哈努克、金日成等重要外宾,均到店品尝,赞不绝口,老通城的味道,经过四代豆皮制作大师,数十年的琢磨改进,早已成为人人喜爱、经久不衰的地方风味和小吃名牌!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当年就在在老通城的里屋里创作出著名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等抗战歌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据说1949年以前,武汉老里分最高峰时达到280处,但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目前仅剩90余处,大部分迄今都有11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全国只有武汉和上海这两座城市保留有如此特色的民居建筑。它们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是彰显城市个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走进黄石路,一股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就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吉庆街,一个好喜庆的名字。吉庆民俗街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建有许多木质的房屋,到了清朝末期,这里属于租界地盘,加上汉口特有的码头文化,开始出现较为繁华的街市,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美食文化一条街,著名的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蔡林记热干面,小桃园鸡汤,冠生园和汪玉霞点心都集中在这条街上。[color=rgba(0, 0, 0, 0.9)]走过教堂,往前看到两个里分,一个叫辅义里,一个叫黄石里‌。辅义里在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最初由买办刘子敬在1912年上半年建造了辅义里,并将其作为住宅区出售。辅义里现在还对外开放,里面住了不少人家。黄石里过去叫做静安里,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了,不知什么时候改名为黄石里。这些里分建筑多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具有红瓦盖顶、石库门样式等特点,成为老汉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黄石路有很多地方都在整修,有许多工人在这里忙碌。等整修完毕,黄石路一定会更加焕然一新,黄石里也会以其古朴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9)]近十多年来,武汉市**对这条街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之成为闻名全国的著名的美食一条街。吉庆街白天没有什么人,但一旦夜幕降临,这条街仿佛苏醒过来,灯火辉煌,人流如织,各种美食的摊位都摆了开来,正如著名作家池莉说,吉庆街的一天是从晚上开始的。而且不止于美食,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如今的吉庆街已经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一条美食夜市街。[color=rgba(0, 0, 0, 0.9)]四季美汤包店创建于1922年即民国11年,到现在有102年历史了,无愧为“中华老字号”。这里的汤包制馅讲究,选料严格,被誉为"汤包大王",受到八方食客的青睐;1956年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同志都曾品尝过四季美的汤包,并赞不绝口。四季美还创造了中国白案美食的几个第一,即1987年,四季美申请了中国首项速冻汤包专利;2001年,传承四季美汤包技艺的徐家莹成为湖北省唯一的白案"中国烹饪大师";2004年,它成为中国首部小吃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作为一个民间小吃,这也算是了不得了。也为黄石路增添了一些传奇的色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1: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6 08:23 , Processed in 0.04520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