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007|回复: 48

[坛友交流] 盘点济南没有受到重视的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0 2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很多本属于济南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此盘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逐渐重视起来,共同发扬济南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0 21: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围绕“海右”等简称的文化
“海右”本是齐鲁地区的简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了专指济南的名词。杜甫“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更是把该简称与济南完全联系起来。
“海右”一词的来源久远,古代中  国的首  都多位于北方,从北方向南看,中  国的海洋位于左手侧,而齐鲁地区是最为临近海岸的传统九州地区,故称“海右”。“海”属水性,与济南的泉城的人文景观相合,同时富有清凉之意;而“右”本身是西面,在中国传统意义上,西面的意象往往温和不滞,富有熙暖的韵味。两字相合而成词,在地理上,哲学上,文学意味上都达成了巧妙的对称与和谐。所以,我认为“海右”一词字形优美,蕴意和谐,富有人文关怀气息,与济南城市本身的温润气质相符,能够烘托济南的“北方江南”的诗意特征,甚至要比一般的简称“泉城”更有内蕴。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海右”的含义主要体现了地理方位而缺少地方特色,不适合作为对外宣传最响亮的名片——在这一点上,“泉城”就要比“海右”更加有影响力。
可惜,有关“海右”简称的文化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重视与宣传,据我所知只有教育领域的部分内部论坛有时会用“海右”作名。我认为,济南市可以在市内宣传“海右”文化,与“泉城”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成为济南的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都被拆了,要是当时按照现在的西湖风景区人文建设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2:1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佑,这名字多霸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2:1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城,这名字真的太羸弱了。大城之名系于小小的泉眼上。强行类比,美化一下来解释的话,就是王者用寡,孤自称吧。算是大城弱名,大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0 2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巩文化
明朝诗人王象春曾写道:“济南自古多名士,每得风流太守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时期担任齐州(济南)地方官的人,有很多都是当时的文人雅士,比如曾巩、苏辙、晁补之等。
如果说苏轼是杭州的“老**”,那么曾巩一定是济南的“老**”了。苏轼与曾巩皆为唐宋八大家,且几乎同时在杭州,济南两地担任地方官,而两地也因为二人的友谊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比如,曾巩在济南修筑“曾堤”(也称“百花堤”)治理西湖(现在的大明湖),被苏轼了解后,在杭州也修建了一座堤坝,这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苏堤”。
曾巩任齐州知府一年,为济南留下了极多的历史痕迹。
①曾巩在济南兴修水利,疏浚水道,修葺大明湖,修建曾堤,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济南的水文景观的生态与人文价值,奠定了大明湖的基本格局,也奠定了济南成为山东省会的格局基础。大明湖现存的百花桥、凝雪桥、竹韵桥、南丰桥便是曾堤的一部分。济南的“四门不对”文化一直为人熟知,而济南现存的唯一城门“汇波门”(也就是北水门)便是曾巩主持修建的。济南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患的消除,为济南在明朝取代青州成为山东省会奠定了基础。
②曾巩创作了大量歌颂济南风景的诗词,是中国负有盛名的古代文化名人中为济南创作最多文学作品的人物(或许没有之一),写下了济南的第一首咏泉诗。曾巩的文学与济南的风景相互成就,在济南任职期间,曾巩的诗风基本定型,由平实转为清新秀丽。而曾巩清新秀丽的诗歌,为济南奠定了宋朝以来基本的文化气质。
③曾巩为济南的人文景观发展创造了转机。曾巩将槛泉重新命名为趵突泉,考证泺水源头,为百花洲命名等,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④曾巩的廉政饱受赞誉,而廉政文化是目前正在激励弘扬的文化。
在曾巩任职过的城市中,留下最深刻曾巩痕迹的城市,非济南莫属。没有曾巩的努力,济南的人文风貌与城市格局与现在相比将落后很多。可以说,曾巩之于济南,并不亚于苏轼之于杭州。我认为,济南市可以在老城市中心专门建设一个曾巩公园,或者把槐荫广场等老广场改名为曾巩公园,提升对曾巩文化的宣传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0 2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指挥官 发表于 2023-6-20 22:12
海佑,这名字多霸气!

是的,这个名字还有美好的拓展意味~山东三面环海,济南作为山东首府,受到大海的庇佑,也在庇佑着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岩修时 发表于 2023-6-20 22:31
2.曾巩文化
明朝诗人王象春曾写道:“济南自古多名士,每得风流太守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时期担任齐 ...

大明湖南丰祠即是纪念曾公,但是疏于宣传,很多人不知道南丰是谁,建议可以参照稼轩模式,将xx中学xx小学命名为南丰小学南丰中学,同时在新城区(cbd、西客站、新东站、唐冶)增加济南名士文化馆,拍摄济南名士文化宣传片对外宣传亦可在公交车播放精华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8:5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济南指挥官 于 2023-6-21 08:59 编辑

赞成楼主,多多益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了,我稍微抛砖引玉一下,还有一个"泺"这个字,古城一般都有一个和现代称呼不同的简称,比如南京的"宁",西安的"镐",太原的"并",成都的“蓉”,开封的"汴",济南的简称却是"济",和济宁撞车了,导致济南到济宁的高铁还被称为"济济高铁"这种奇怪的名词。问题是济南也有一个可以作为自己代表的字,就是"泺",但是一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除了泺源大街、泺文路(好多年轻济南人还叫le文路)、泺口(有时候还被称为"洛口")少数几个地名,没有好好运用这个字,更遑论简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南宋、金时期以后,济南的文脉大受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巩作为曾经的济南市**,任上颇有建树但是资源一直没有挖掘出来,名士多没有体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济南文化名片太多,反而不怎么重视——这是个假命题,杭州文化不比济南厚重,人家个个都打的好;
或许济南执政者本身就没文化——这好像也是个假命题,这几任的**基本都是真二八经本科以上,博士也有……
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since1979 发表于 2023-6-21 09:29
或许济南文化名片太多,反而不怎么重视——这是个假命题,杭州文化不比济南厚重,人家个个都打的好;
或许 ...

文化和执政能力是两回事,在山东官场起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文化,但是执政能力能有多少,是个很大的疑问,山东尤其是胶东官场,到底是不是靠能力和政绩在选拔官员,是个很大的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10: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大明湖和趵突泉各有一个点,历城和章丘也有故居,也有一些稼轩和清照,但并没有对外宣传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23:36 , Processed in 0.04514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