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支持合肥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建立国家实验室联建机制,加强与之江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合作,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链条。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扎实推进“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
面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类脑科学等加快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办好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高水平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扎实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共建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带。
支持沪苏浙大院大所在我省设立研发平台,鼓励沪苏浙院士来皖设立院士工作站。
对接服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建设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安徽分中心,共建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大力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至上海段、合新高铁,建设新合肥西站综合枢纽,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
合肥江淮联运中心建设,推进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江河海联运中转功能。
加快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试点,协力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以合肥为中心,其他各市为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强化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加快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规划建设中欧班列公铁水联运基地。
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高水平建设骆岗中央公园。
在环巢湖地区率先复制推广环太湖地区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和新一轮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经验。
加快建设国家康复中心长三角(合肥)创新研究院,协同打造健康长三角。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