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3 1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圈的竞争“围剿”
开业于1993年4月的蓝岛大厦,当时的定位是综合性购物中心,也曾经是朝阳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分东西两区,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据蓝岛大厦的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蓝岛大厦共有3家连锁店,除了蓝岛大厦总店(东大桥店),还有位于海淀区清河的蓝岛金隅百货和蓝岛通州百货。
公开资料显示,蓝岛大厦在开业之初就确定了“以文兴商”的发展之路,在突出名品、精品、新品经营的基础上,举办文化购物节、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但另一方面,蓝岛大厦却是以销售家电产品起家的。据介绍,当时家电类商品的年销售额能达到5个亿,占了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商场2.4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中有八九千平方米是电器销售区。
从2000年开始,随着社会消费形态的变化,蓝岛大厦进入转型期,经历了“定位转型、品类调整、品牌化经营”三部曲。2008年以后,随着周围百脑汇电脑市场的火热,这里客流量激增,蓝岛大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于是,从2010年开始,蓝岛大厦采取“交替施工,正常经营”的策略,先后对东区三层、四层、六层和西区一层进行局部环境升级改造,完成经营布局调整和服装、鞋类等品牌升级工作。
实际上,当下的蓝岛大厦已经处于多面“围剿”的状态。南临侨福芳草地、世贸天阶,西临悠唐购物中心,东临三里屯,众多定位高端的现代化商圈包围着“尴尬”的蓝岛大厦。居住在附近的一位年轻人表示:“这个商场都是妈妈辈儿、姥姥辈儿的人来逛,年轻人更倾向于去三里屯这种较为时尚潮流之地。但是平时的基本需求,如到超市买东西,还是更喜欢来这里。”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蓝岛大厦已经开业了几十年,商场老化、位置尴尬及近年来业态调整不及时等问题,都是商场衰落的原因。“首先是商场老化,包括商品品类结构、顾客结构及商场品牌形象多年保持不变,这些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此外,商场的地理位置相对尴尬,南边有世贸天阶、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西边有悠唐,北边有三里屯,在这个环境里,蓝岛大厦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在这种夹击之下,商场近年来也并未进行太大的调整与升级。”
转型方向几何?
百货业的衰落已成必然。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百货业一直走向衰落,而衰落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一业态的需求越来越弱。百货店的核心是零售,卖商品为主,现在消费者出行更多是随机购买,同时取而代之的是对休闲、娱乐、体验等生活方式的需求。因此传统零售在人们生活中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比重都在下降。整体说来,当下百货业的转型普遍较慢,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蓝岛大厦作为传统百货的转型已经落了下风。赖阳认为,尽管周围还有密度较高的居民,但是商场逐渐变成以售卖中老年商品为主,品牌也越来越低端。“它的转型还要以生活方式中心为主,品牌也需进行调整。建议引入时尚潮流品牌、买手制的集合店及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网红品牌,要往更多综合消费、体验、娱乐等丰富组合方向发展。”
对于蓝岛大厦未来的改造方向,杨青松建议,与周围走时尚潮流路线的购物中心应差异化发展,围绕着周围居民的生活需要,打造社区型商场。“商场周边的居民较多,一些基本的日常需求还是要满足,如引进有档次有品味的生活超市、儿童教育和娱乐等业态。此外,这里居住的中老年人也同样不能忽视,未来中老年群体的比重还会增加,面向这个群体应该打造符合他们的业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