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这个名字被人叫了三千年,而且长沙是中国唯一一个经过这么多风雨沧桑后,地名、城址始终都没有变动的城市。所以当地铁施工队伍在五一广场再次刨出竹简文物时,长沙人早已是见怪不怪了——我们脚下踩着几十个朝代,当真是站在了历史的肩膀上。
那么长沙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在湖湘讲堂本周五晚播出的《长沙大传说》中,主讲人顾庆丰老师列举了长沙地名产生的四种可能。
第一是星象说。长沙地名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而此时是根据天象来划分国家州域的。天上有二十八星宿,洞庭湖周边地域对应的那个星宿就叫轸宿。如此对应有什么作用呢?——在许多古装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和尚或老道士夜观天象,然后叹口气说天下就要大乱的情节,这可以大概地说明古人让星宿与地域对应的原因。简单说来,古人认为天上星宿的明暗与运动状态,预示着对应地域的治乱祸福。如果轸宿暗了,那么洞庭湖一带就会不太平了,当然这是古人的臆想。那么这和长沙地名有什么关系呢?轸宿共有四颗星,而在这四颗星中间,有一颗不太明亮的小星,就叫做长沙星。长沙星对应的就是现在我们现在居住的长沙城。细算起来,是先有天上的长沙星,后才有地上的长沙城。长沙星在古星象学中十分神秘,第一是因为它平时不怎么明亮,而一旦明亮起来、进入轸宿星座,那么将会战乱大起,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对此做了特别说明。但与此相矛盾的是,长沙星在星占上又十分吉利,谁如果占到它,不但会长寿,而且人丁兴旺。
第二种是地貌说。唐代的《元和郡县志》等史书认为,长沙地处湘江中下游,处于冲积平原之上,河岸多沙滩,是“沙土之地”,因此这片地域取名长沙。
第三种是地形说。此说认为长沙的名称源于江中的橘子洲。因为橘子洲是被江水冲击而成一条长长的沙洲,所以这一带地方也就被称为长沙。
最有意思的当数第四种说法。古人在长沙地区有一个奇特的发现,即长沙地区的沙子不是球状的,用他们的话形容,那是“沙长如米”,因此这块地方就被称做长沙。到底有这种沙子没有呢?至少目前还没看到专门的考证。
不管长沙地名的由来到底是怎样,它被人使用了三千年已是一个事实。想想看,“我是长沙人”或者“某乃长沙人氏”这些话,被古往今来的乡亲们用了不知多少回,当真觉得时间成不了隔阂,古人们或者也是住在五一广场附近的邻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