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刺猬 于 2016-12-9 21:03 编辑
2016-12-09 翟卫武 锡影润泽
人民路是横贯我市主城区的一条东西向主要通道。改造前的人民路是八十年代末建成的,为双向两车道,历经无锡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尤其是锡山大桥至东林广场段的人民路,交通流量已远远超过道路的通行能力,而道路狭窄破损,人行道坑坑洼洼,加上老西门桥处交通瓶颈的影响,早晚高峰时交通非常拥堵,还经常导致与之相交的健康路、新生路等道路经常堵车。新世纪初,随着改善人民路出行条件的呼声不断高涨,市政府决定实施人民路改造,市规划部门和有关设计单位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早早完成了规划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是,整整七年后,人民路才得以开工建设。2010年,我有幸担任了人民路改拓建工程项目负责人,亲身经历了道路两侧的法梧移植和西门桥的改拓建。
七年的等待
人民路改造的初步设计,早在2003年初就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于2005年底便完成了。受拆迁等因素影响,人民路改造计划被一再延后,直到2008年才具备施工条件。这时又恰恰迎来了无锡将修建地铁的好消息,考虑到如果当时就拓建人民路的话,建成不久后的人民路将会面临地铁建设的二次开挖。为避免重复开挖带来的资源浪费,把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至最低,2008年下半年,我们重点办先行对人民路(锡山大桥—五爱广场段)进行了改拓建。同时,结合地铁规划,准备将人民路(五爱广场—东林广场段,长1.3公里)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实施。就这样,人民路(五爱广场—东林广场段)改拓建工作又耽搁了一段时间。这期间,设计单位结合人民路规划、两侧地块商业开发、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等先后对道路、桥梁、管线的设计方案修改了20多次,最终确定了施工图设计方案,道路断面调整为双向6车道,路幅调整至40米,并加强了交叉路口的通过设计。时至2010年2月,人民路施工图设计调整与地铁一号线建设方案取得一致,市政府同意人民路(五爱广场—石皮路,长约600米)与地铁同步开工建设,而人民路(石皮路—东林广场)受地铁三阳广场站地下商业施工影响,暂不具备施工条件,未能同步改造。不管怎样,等了七年之久的人民路改拓建工程终于开工了。消息传出,街头巷尾的市民纷纷叫好,锡城多家媒体争相予以报道。
移植法国梧桐树
说到人民路,老无锡们一定还对当年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记忆犹新。伴随着拥挤的车流、狭窄的混合车道、龟裂破损的路面以及梧桐树枝与空中线路交织的“蜘蛛网”,这条城市主干道显得脏乱不堪。许多关心无锡城建的市民希望有一条干净美丽的现代化道路,通过多种渠道提出了一些道路改造和环境美化的好建议。在市政府的决策下,人民路最终确定实施拓宽改造。根据设计,原本种植在道路两侧的法梧将在快车道范围内,因此无法就地保留。经市政府协调,这些梧桐树被全部移植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我们动员了一百多名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先实施树枝修剪,再进行土球开挖、吊装、运输,历时一个多月将90多棵梧桐树全部迁移完成。时隔一年后,江南晚报的记者还专门赶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围墙外回访了这批来自喧嚣城市的“明星”,发现他们虽然没有原来那样枝繁叶茂,但都个个健壮,长势良好,让关心它们的市民感到欣慰。拓建后的人民路将空中线路全部改迁到地下管廊,考虑到市民对梧桐树的感情,我们大体延续了原来的绿化风格,在道路两旁栽种了梧桐树,还新增了桂花、草花等新品种,形成了四季有绿、人行绿中的道路风景。
西门桥改拓建过程
说到人民路改拓建,就不得不说西门桥。无锡西门桥历史悠久,因其横跨梁溪河,早年曾被命名为梁清桥、梁溪桥、跨溪桥、清溪桥等,又因处于西门外,自古就有西门桥、西门吊桥的俗称,“捞白鱼知雨停”的民间说法就与西门桥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解放后,在对人民路实施“路桥对直”拓建的过程中,西门桥被移位改建,采用花岗石桥墩,钢梁桥面,于1960年4月完工。后来随着人流、车流量增大,西门桥曾经屡次拓宽改建。
对于这次西门桥的拓宽改建,我虽然有了足够思想准备,但还是没想到无锡人对西门桥会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由于媒体对西门桥改建情况提前作了报道,2010年2月28日老桥拆除当天,很多市民都早早等候在西门桥附近,想亲眼见证这座历史老桥的再次变迁。那天晚上10点多,工人们用中央隔离栏对西门桥两侧进行封闭,并开始指挥车辆绕行。这时许多市民涌到桥中央拍照留念,流连忘返,市民们纷纷议论,“西门桥的历史可悠久了”、“我在这桥边住了几十年了”、“西门桥终于改建了”、“听说西门桥建成后会更漂亮”,表达出对这座历史古桥的往日追忆和未来期盼。当时我心里也默默地回应,一定要用最快时间建一座更漂亮的西门桥给锡城百姓。桥梁施工开始不久后就遇上了汛期,河道需要过水泄洪,原满支架施工方案无法实施。为了不影响工期,经现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协商,最终采用了在桥墩墩身上设置支撑,跨间搭设贝雷梁支架的施工方案,这不仅解决了施工难题,也保证了汛期古运河泄洪通畅。经过大家不懈努力,仅用了6个月时间,总长53米、宽度达40米、双向6车道的新西门桥正式通车。新桥采用了四跨一联普通钢筋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下沿古运河两侧新建了贯通桥底的亲水平台,在桥梁四角设置了相互连接的上下行梯道。考虑到不影响新桥的外观效果,施工时把悬挂在桥两侧的两根蓝色自来水管放到了古运河的河床下,使得新桥与古运河相得益彰,更有韵味。踏上新西门桥,市民们纷纷称赞“开阔!”“宽敞!”“漂亮!”,听着市民们发自内心的赞誉,作为建设者的我感到无比自豪。值得一提的是,人民路改造之前,西门桥的桥名牌上刻的是人民桥三个字,人民桥一名虽然也存在了十多年,但市民还是习惯称之为西门桥。此次人民路改造中,我们与地名办沟通后,本着尊重历史和百姓称呼习惯的原则,恢复了西门桥这一老桥名。
人民路作为锡城中心商务区传统骨架路网中的财富“纬线”,它的建成投用改善了市区交通,旺盛了商业圈人气,延伸了核心商圈的辐射力,加上苏宁广场、恒隆广场等城市综合体进驻,人民路已再次成为一条新的东西向的“财富之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