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294|回复: 14

[综合其他] 广州一直与京沪并称 广州底气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2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9-12 15:59 来源:南方杂志 分享0
“在你心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一个怎样的概念?”面对这样的问题,李郇沉思片刻,说出了他最直观的理解—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政经影响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作为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特邀专家,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亲身感受到了讨论的热度。
在这次市委全会上,广州市委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枢纽型网络城市”“三大战略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勾画出了未来广州的轮廓。支撑前两者使命的,正是“三大战略枢纽”的功能部署。
广州的三个国际梦
一直以来,广州都与北京、上海并列,存在于公众的认知里。但是深圳、天津、重庆等城市的追赶,让广州感受到了发展的紧迫感。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广州如何闯出一条突围之路?
2010年2月,广州作为唯一非直辖市,被确定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在全新的蓝图中,广州被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勾勒出广州的发展坐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将如何作答?
早在2015年12月,在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提出“三大战略枢纽”的战略定位。在此次广州市委全会中,“三大战略枢纽”依然是最受参会者热议的核心关键词。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熟悉广州的专家学者们都意识到,广州迎来了新的起点。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在内,要依靠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外,则要强化对外连接能力,让人、物、信息能够顺畅、低成本地进出这个城市。
任学锋特别强调,广州要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
任学锋指出,三大战略枢纽,不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国际。通过实施“枢纽+”战略,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枢纽型网络城市,聚集人流、物流等高端产业资源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航运、航空枢纽的建设将会把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等要素引进来,同时也可以将科技创新枢纽所产生的高价值输出。”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说。
“三大战略枢纽”,无疑为广州“十三五”期间年均7.5%以上的增长目标,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引擎。
吸粉全球重量级的港口“朋友圈”
全球35个主要的国际化城市,有31个是因港口而兴。从航运中心,到贸易中心,再到金融中心,是不少全球性大都市的发展逻辑。广州,亦是如此。
今年6月16日,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船队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总部,悄然落户广州。
新公司的成立,并没有引起外界关注,甚至媒体报道都屈指可数。但是业界的观察人士敏锐地捕捉到,这绝非简单地给广州增加了一个货运企业。年货运量超过3.4亿吨、覆盖全品类、经营航线遍布100多个国家的上千个港口……这放在全球任何一个港口,都是“大牛”级的运力。
在此之前,广州港的周围已经集聚了一批有着全球影响力的航运资源—马士基、新加坡港务集团、中国远洋海运等巨头,早已捷足先登。全球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都在广州港开展了业务。



广州港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合资建设2个深水泊位
航运巨头为何纷纷进驻?它们看中的是广州的未来。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已是华灯初上。自去年以来货运量大幅增长后,广州润顺货运代理公司副总经理屈艳仟比以往忙碌多了。从她手上报关发出去的货物,被运往了全球各地。
在南沙工作多年的屈艳仟,亲眼见证了眼前南沙港的崛起。
2004年9月,广州港南沙港区正式投产。“自此以后,广州港实现了从面向珠江的河港向真正面向太平洋的海港转变。”广州港总经理助理陈宏伟回忆说,短短十多年间,广州港吞吐量增长了一倍多。
广州航运枢纽的主战场,就在南沙。今天的南沙港,集装箱起重机、卸船机、桥吊紧密地排在岸边,一眼望不到头。宽阔的集散地堆满了来自全球各地或是将被运出去的集装箱。
据统计,全球35个主要的国际化城市,有31个是因港口而兴,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从航运中心,到贸易中心,再到金融中心,是不少全球性大都市的发展逻辑。
“遵循这一逻辑,首先就要做大做强航运。”广州港务局副局长元桦辉对记者解释说。而当前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和自贸区的建设,也意味着国际航运枢纽的打造正当其时。
8月14日上午,屈艳仟将报关材料转结后,装载着中山市奥马冰箱的集装箱,被送上了南沙港德翔海运的货船。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货船慢慢地消失在珠江口,驶向菲律宾马尼拉达沃港。
自去年5月南沙港开通了达沃港直航班轮以来,很多珠三角企业不再需要通过香港中转,而是选择南沙直接出口到菲律宾。“虽然相比中转船费用稍高一点,但是运输时间却缩减了近一半。”屈艳仟告诉记者,对于时间要求比较高的订单而言,直航班轮是个利好消息。
菲律宾的达沃港只是广州港诸多国际友好港中的一个。从1982年与美国巴尔的摩结为友好港至今,广州港的全球“朋友圈”,已经遍布世界各地33个港口。其中去年新增加的10个国际友好港中,几乎全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屈艳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的业务增量,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围绕国际航运枢纽这一战略,广州大力扩建码头、完善铁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加辐射全球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并且通过设立无水港、办事处等方式,拓展港口腹地,并发展广州航运交易所、建设冷链物流、筹建航运产业基金、发展邮轮产业等航运服务。
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的影响力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曾经评选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与国际航空枢纽的排名几乎重叠。广州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集聚高端要素,国际航空枢纽正是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资源、平台和载体。
7月13日13时45分,一架空客A340客机,从广州白云机场徐徐飞起。没过多久,便消失在西边的天际。
这班飞机的起飞,宣告了广州—毛里求斯的直航正式开通。至此,广州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136条,居全国第三。
“广州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集聚高端要素,国际航空枢纽正是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资源、平台和载体。”任学锋强调。
在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邱之仲看来,商务全球化时代,没有比航空效率更高的交通渠道。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并以此快速集聚高端人流、物流,是广州打造全球性城市的必然选择。
邱之仲的这一评述,是有底气的。在他身后,是旅客吞吐量稳居国内第三的白云机场,每天有上千架飞机起落于此,来自或飞往136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航空枢纽的想象,并不止于此。



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的中期规划图
这些年来,白云机场从没有停止过扩建的步伐。T2航站即将在2018年投入使用,航站楼下集高铁、城轨、地铁、高速路和民航于一体的世界级“巨无霸”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的是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人次,直达150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可以比肩当前全球最繁忙机场的数字。
接下来,白云机场还要进一步增建第三航站楼和机场第四、五跑道。按白云机场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建强的说法,10年后旅客吞吐量将有望达到1亿人次。
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中,基础设施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集聚高端航空资源,形成强大的空港经济。
2008年11月,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盛行。筹建了3年的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逆市”试运营。这个看似简单的商业项目,不仅翻开了中国快递业的新篇章,也是广州国际型空港经济的一个开始。
不到10年时间,围绕新白云机场,广州空港经济圈已经集聚了DHL、顺丰速运、GAMECO、南航股份、蓝天航油等民航业内或关联密切的知名企业。
做大做强飞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上下游航空产业的规划,被水到渠成地提了出来。
一只澳洲进口龙虾的旅程,或许是广州空港经济一个最简单的缩影。
“澳洲龙虾经7小时运输抵达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进入海鲜池。国内买家早上在手机APP上下单,晚上就可以吃到龙虾了。”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保税局副局长周咨成介绍,在跨境运输之前,企业先将龙虾冷藏,使其进入冬眠状态。在运抵之后,再复活龙虾。
在周咨成看来,更多的国外产品,也以这种方式囤在保税区内,交易后出关免税,降低了跨境电商的成本。
就在今年7月21日,广州空港经济区又迎来了一批新成员—春秋航空、云南红土航空等6家企业签约进驻园区。
而更多的企业,还在奔往广州空港经济圈的路上。
拿什么聚集全球高端创新企业
外界颇为关注的是,广州拿什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历来,在创新环境的PK赛中,广州不以“单项冠军”取胜,胜在实力均衡。优质的高校资源、政府的扶持措施、包容的社会环境、适宜的城市房价、充足的应用人才等综合优等生的形象,成就了广州的创新高地。
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凯旋有个直观的感觉,近年来,海外留学人才回到广州创业的回流速度和热度都在明显上升。
索答科技总裁石忠民、赛普特医药总经理林穗珍等海归科技大咖的例子,印证了黄凯旋的判断。
“来广州创业,是个正确的选择。”2008年,受广州市政府赴美考察团的邀请,拥有全球顶尖智能搜索技术的石忠民决定回国发展。考察了10多个城市之后,他最终选择了落户广州。
3年后,林穗珍和丈夫也辞去美国最好的医药企业之一礼来公司科学家的职位,卖掉了美国的房子,来到广州。林穗珍和中山大学5名教授成立了赛普特公司。
这家公司在神经元保护领域拥有世界最领先技术,虽然研发中的产品还得等四五年才上市,但公司已经是新三板的宠儿,甚至还吸引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等国家领导人的先后调研考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厅里的广州国际生物岛沙盘
这些国际一流人才,为什么纷纷落户广州?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广州有着非常有竞争力的创新环境。
作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广州拥有华南地区最密集的科研力量。
广州聚集着占全省近六成的高等院校资源,比如中大、华工以及中科院广州分院。广州有4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星通信研究院、思科中国创新中心等一大批跨国研发机构和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也集聚于此。
当然,全球顶尖创新人才集聚的背后,也折射出广州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视。
去年开始,广州相继出台多个重磅科技政策,构筑起“1+9”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涵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激励、科技金融等全方位的内容。
作为国际搜索引擎领域的顶尖专家,石忠民到广州不到5年,就收揽了“首批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广东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头衔。到目前为止,他也收到了各种各样的扶持、奖励资金上千万元。
而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关怀,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中。
创业家黑马会联合创始人廉洁记得,在黑马会的一次培训会上,天河区委书记林道平突然出现在后面听讲。“市里、区里的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经常找上门来。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什么支持。”林穗珍也告诉记者。
外界颇为关注的是,广州凭什么打造“国际创新枢纽”?历来,广州并非某方面能力特别突出的“单科冠军”,但恰恰是各方面平衡发力,成就了广州巨大的创新创业“洼地”,吸引了全球诸多资源的流入。
石忠民的分析,代表了很多创业者的心声。“广州很适合创业。从创业环境来说,广州市政府的扶持措施、包容的社会环境、较低的房价、充足的应用人才特别是众多高校的IT人才储备等等,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合力。”石忠民说
来源:南方杂志
      广参编辑 龙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2: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wuerd 于 2016-9-12 22:57 编辑

中央在华南布局的国家重量级机构,如军事机构、外交机构、国土管理机构、店里管理机构、空管机构、铁路管理机构、珠江流域管理机构、民族管理机构、泛珠管理机构等等,全部放在广州,都是秒杀周边的城市的,“广东省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和分布”那个帖子也正好说明,企业层面其实也会是大致如此的。现在开始,广州只需把所谓的市场性的那部分企业部门,一年一年的做起来,积累起来,那么将来就是和上述国家级机构一样的性质和效果,秒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2: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上广”,指的就是综合性,而并不仅仅指经济,或者房地产,所以广州是南方唯一的综合性城市,即国家中心城市。以中国的特点,综合性的国家中心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就是他们所领导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龙头城市。三大龙头城市的综合性,是历经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才能形成的,所以不是任何城市可以在短期内能取代和超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2: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枢纽真的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ben9 于 2016-9-12 22:43 编辑

希望广州的领导看到下一个变革,下一个风口正在来临,广州要提前布局。


互联网终结,人机智能崛起
http://mini.eastday.com/a/16071519563066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wuerd 于 2016-9-12 22:56 编辑

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周边地缘形势、军事形势、外交形势、民族形势、宗教形势等等,都比任何国家要复杂得多,把这些统括起来看,就是综合性的问题,而不只是如经济等单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些综合性问题,就不是那些单纯的经济性城市,所可以解决的。所以必须打造“北上广”这三大综合性龙头城市,同等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和局势,是中国的特点,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23: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呀!~{: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04: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地缘优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08: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在华南布局的国家重量级机构,如军事机构、外交机构、国土管理机构、电力管理机构、空管机构、铁路管理机构、珠江流域管理机构、民族管理机构、泛珠管理机构等等,都是上层建筑、管理机构、消费部门,本身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广州不能停留在这些机构上面,还要努力做好产业结构优化的大文章,尤其在金融行业、高科技产业方面要有长足的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4: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主要是必须把金融慢慢做起来,这个才是重中之重,成为全国第4个金融中心才是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文章 无意中想起前几天无意点进的 中华城市吧  广州在里面真是各种不堪经常被所谓的  杭州 苏州  天津  重庆  爆    现在连 西安也来爆广州了!!不过里面感觉乱七八糟全是嘴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jawuerd 发表于 2016-9-12 22:34
“北上广”,指的就是综合性,而并不仅仅指经济,或者房地产,所以广州是南方唯一的综合性城市,即国家中心 ...

“北上广深”一开始就是为地产类得称号,后才有在经济类方面的称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dance520 发表于 2016-9-13 14:42
广州主要是必须把金融慢慢做起来,这个才是重中之重,成为全国第4个金融中心才是当务之急。

广州把金融慢慢做起来是必须的,但是重中之重,(由于政治生态问题)我觉得是先把广州的重大产业布局好,布局多、布局广、布局远。金融也也是布局,打好基础,做好抗风险,铺好路、筑好巢、优环境。(在以后有什么风吹草动,广州要保证损伤小、回复快,这就是机会)
至于什么全国第1或第4,不要太关注,在现有国情下都是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把戏 发表于 2016-9-13 16:51
看了这篇文章 无意中想起前几天无意点进的 中华城市吧  广州在里面真是各种不堪经常被所谓的  杭州 苏州   ...

黑广州的,爆广州的,被遍布全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16:27 , Processed in 0.08085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