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932|回复: 21

[江城资讯] 分享一篇文章——《致今天的武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 13: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corpiol 于 2016-7-3 15:49 编辑

原文地址:致今天的武汉: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是为你而鸣



道理今天刚明白。

本来昨天老大说周末休息,停更。但是,雨下了一夜,晚上开始手机不断地收到红色橙色交替的暴雨预警,累计14道。

我妈给我发微信说,黄陂成“黄海”了,全市唯一一辆能跑高速的公交292停运了,没事老老实实待着别回家。



一大早看新闻,新洲举水河溃堤1.2万人连夜转移,全省受灾人口达513万,因灾死亡11人。人民子弟兵已经上了前线,这让人惊觉从6月18日至今的一场“疯梅”,早已从吐槽模式急速升级为防汛的迫切时段。



▲ 新洲举水河发生溃堤,1.7万人连夜转移


▲ 抢险队携10辆冲锋舟,营救村民

打开朋友圈,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最要紧的字眼,是新洲的溃堤、东湖隧道的滑坡、江夏的倒墙、光谷与南湖的渍水。

当然,更多的是看海。在那些海量的图片里面,仍然看到了不少的移花接木,许多过往的武汉看海照片,也如约出现在了今天这个节点。

当一场自然灾害还在被调侃与儿戏,充斥海量段子与虚假信息时,大部分人沦为了看客。这多不该,不管你有没有被困,你都身在其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江夏区纸坊街马山湾水深达1.2米,目前,江夏消防救援目前已救出300余被困市民。

当然,有些的心情可以理解,恨其不争。年年看海,有个什么意思呢,一年年地靠着“武汉投资130亿治排水,一天下15个东湖都不怕!”来打脸。

但是,从6月30日至今,全市累计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这是一场灾难,与武汉的满城在挖没有困果关联,换成任何一个其他城市也不一定能扛住


▲ 江水暴涨,汉口江滩开始搭棚值守。

比如今天城区的焦点,光谷与南湖的渍水,它的源头相当部分是来自于汤逊湖泵站,连续50多个小时的满负荷运行,总共抽排水量2800万立方米,约四分之一个东湖。但雨一直下而且大,湖泊调蓄功能已达上限,不积水才怪。


▲ 光谷是渍水重灾区

这样说或许还有人要称我们是五毛党,替上头说话。那我宁愿五毛更多一点,起码他们不会让一个个在危难关头与灾害对抗的人感到寒心

今天一早,我在海军工程大学的同学就表示在随时待命。他们学校一行353名官兵,都是咱们年轻人,接到救援命令后也不敢给父母打电话,默默地就上了,奔往灾区。也会怕,但是他们说这是该去做的事。

而从昨天开始,在新洲,在黄陂,都是人民子弟兵们已经在救灾一线,通宵达旦地展开营救。




东湖通道团山隧道口上午10点发生滑坡,成为城区的焦点之一,几个小时内,就被抢修恢复了交通。



▲ 东湖团山隧道发生滑坡,几个小时后恢复通车

无论是在水中背过老人的官兵,还是淋着雨打开下水通道的工人,在今天,都是我们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同样的,保护好自己。或许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可以选择不做什么。比如,在家别造谣,外出不涉水。



1998年武汉特大洪水那年,我三岁。记不得什么东西,信息传播也远无今天迅捷。后来听家里人讲起当年的情景,全民上堤防汛,女人小孩在后方,随时准备转移。我能够感觉到那种充满画面感的热忱,大家在一起。

这场雨到7月4日左右会停,风雨过后,它会是彩虹。


文 | 李      茜
图 | 武汉晨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5: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喷子只用对嘴巴就行,随便找个网吧或者拿个手机就可以当喷子,接近零成本。不晓得这个群体是缺乏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失败,反正这些人尽管自己一分钱力不出一分钱贡献不做,还是觉得自己当喷子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倍感高大上。又没正经事,又不想学别人做正经事,闲的只好当喷子。毕竟学当喷子又能满足自己排解对自身无能的厌恶甩锅给外界因素,又能满足自己廉价的正义感存在感,还能赢得跟自己一路货色喝彩的成就感。所以卢瑟的性格造就了卢瑟,卢瑟的思维会让卢瑟的下一代沉浸在抱怨和甩锅的卢瑟模式里继续卢瑟下去。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6: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大的雨武汉挺住了,武汉好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6:1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不得网易,新浪,搜孤,凤凰,本地自黑媒体的部分网名了。尼玛都洪峰了,还在逼逼的下水道,良心的瞎鸡鸡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6: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武汉需要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6: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1/54/98都扛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7: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亢龙有悔 发表于 2016-7-3 16:16
见不得网易,新浪,搜孤,凤凰,本地自黑媒体的部分网名了。尼玛都洪峰了,还在逼逼的下水道,良心的瞎鸡鸡 ...

遇到这种雨,再牛逼的下水道也没用,没地方排了。。。喷子都是无脑的,喷到最后连脑浆都喷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大坝还是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要是没有4月份的放水腾库,这几次强降雨下来,长江的水位肯定比现在要高的多,新洲举水溃口的灾害还要大,而且不可能出现今天的内涝水回流长江的转机。想想发生个什么地震、龙卷风现象,一些人就要借此黑三峡大坝,实在是不应该。地震全球天天有,盐城龙卷风也赖三峡?扯远了,期盼今年长江干流能够安全度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7: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那真的是危险,多少官兵用身体抗,死了很多人,这个真实数字到现在恐怕都不敢公布,那年抗洪完了后我们都是自发去街上送官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17:4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三峡大坝,不然荆江分洪区又得做好保卫大武汉的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20: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遇到人喷看海,喷地下管网,我就问了一句,突然来了这多水,能喝掉还是能放缸里存着?江都高位了,湖都满了,水去哪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错,可是低处也有人啊。
麻烦领导以后做点实事,不要以为投几百亿就能药到病除,媒体更是xjb报道,麻烦负责点多点监督多点为民情愿少点妖言惑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21:4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福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21:4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佑武汉!我更相信武汉人民,人定胜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场这次的疏解行动其实也做的不错,第一时间敢开放禁区和消防通道给大巴直接开进停机坪区域运客,而且组织的不错。机场这个决策和行动应该点赞。
一点不足就是出港的旅客比较混乱,官方微博写接驳机场高速收费站的车和到常青路长港路地铁站的车都免费,实际上只是到机场高速收费站的车免费,机场大巴还是要买票,买票的和挤上车的人们比较混乱。。。
锅给省客还是机场呢?

不过要是三期全部修好了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6-7-3 22:21 编辑

正在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的武汉人民,骂这些人骂得对!
    在过去一周乃至过去一个月里,湖北的大武汉几乎是大雨、暴雨不断。其中在过去一周,部分地区甚至4个小时就降雨240毫米,相当于武汉往常梅雨季节2/3的雨量,可谓惊人!当然,比短时疯狂降雨更令人担心的,还是过去这一段时间里当地不停的下雨,已经导致“千湖之城”武汉的各个湖泊和河流的水位都出现了明显上涨,甚至出现了“溃口”的情况,危险程度直逼1998年那次大洪灾...然而,就在当地正应对这一灾害时,身在安全的外地的一些媒体人,却不经调查就对武汉“指手画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下图中这位@袁国宝了。他发帖说,2013年武汉宣称投资130亿3年改善排水系统,称能抵御相当于15个东湖的雨量,但如今看来应该让王岐山去武汉调查这“打了水漂”的130亿了。

他还说当地政府不该吹牛,损害公信力。而他的这些言论也很快被知名历史“发明家”@袁腾飞等各路大V转发,其中袁腾飞挖苦说:因为这次下了16个东湖...

可令耿直哥奇怪的是,这些微博下面却有不少武汉本地的网友表达着反对的意见,并在抨击这些外地媒体人不做调查就“放炮”,才是不负责任。

于是,我展开了一番调查,发现人家大武汉的民众“骂”这些大V和媒体人果然是有道理的。
首先,我们先说袁国宝贴出的那个2013年6月4日的报道,其标题是“武汉投130亿告别看海,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

耿直哥仔细阅读了这篇报道后,发现人家武汉当地的官员并没有夸口或吹牛,人家的原话主要是:
1、投资130亿改善“中心城区”的排水能力,令其“基本”不受渍水影响;

2、这130亿是要将“中心城区”之前应对100毫米/24小时的入门级大暴雨的排水量,提升为能够应对200毫米/24小时的中型大暴雨。(注:大暴雨的定义为100-250毫米/天)。

而且人家武汉也公示了那个3年提升排水能力的规划书。从中可以看到,这3年里武汉重点提升的是泵站的抽水能力,扩建400公里排水管网,以及整治疏通沟渠。

只不过在人家武汉,当地媒体一般都习惯在报道天气时,把降水量与当地知名的“东湖”做比较,于是这能应对24小时下雨200毫米的能力,便成了新闻标题中的“15个东湖”... 此外,这个2013年的报道还澄清了一件事:虽然我们大家如今看到下大雨后路面有积水就说是“看海”,但从专业角度来说,那种“海”的标准其实是超过30分钟还不消退积水,即“渍水”。所以武汉这130亿的投入,主要改善的也是这个“渍水”的问题。
那么,在今天这个3年期限的最后一年,武汉中心城区除“渍水”的能力是否得到改善了呢?
耿直哥询问了来自武汉的几位网民和当地媒体人,他们表示在武汉中心的武昌区、江岸区基本上雨后路面的积水很快就排掉了,比2013年确实有改进。 要知道在2013年时,这些地区可是有民众因为雨后积水持续不退,曾经公开给官员“送雨靴”进行讽刺的。

但内涝也存在,主要是集中在非中心城区,比如下雨下得最猛的江夏区、汉南区,以及更加偏远的新洲区等。 而且客观地说,今年的雨情确实比以往都要严重得多。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30日到7月2日这短短2天里,武汉已经下了22.5个东湖的水量以及全年1/3的雨量,直逼1998年特大洪水时期的数据。其中6个远城区均超过200毫米,江夏区更是达到380毫米!


而新洲区的雨更是大到直接令当地的“举水河”溃口了....

所以,这次武汉部分地区内涝的“锅”,真不在那130亿上。
而且说到河流溃口,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其实武汉的雨水排水系统,主要还是利用其湖多河多的特点,把雨水要么直接排出,最多也是先蓄上然后再排出。

可问题是,在过去1个月里,武汉其实已经被四轮大暴雨袭击了,用来承担排出雨水工作的河流与湖泊,甚至自身水位就已经快饱和了... 因此,你会发现武汉网友在抨击那些在外地的大V时最常说的一个问题就是:
“如今湖和河都满了,往哪儿排?你们脑子里吗?”


最后,耿直哥要说的是,如果外地的媒体人和大V是真心关心武汉,而不是“无脑黑”,那么请先找到专业记者对于武汉排水问题的分析,再来发表意见不迟。

比如在2011年时,武汉晚报就曾经发表上面这篇文章,指出导致武汉内涝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是当地大批工地存在野蛮施工,对于排水管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武汉方面过去这几年也一直在鼓励民众举报这种行为。但据当地媒体人透露,这种野蛮施工的情况至今仍然存在。

武汉晚报2013年的报道
又比如《法治周末》也曾撰文指出,城市规划不科学的问题与湖泊填埋问题,也是造成武汉内涝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客观地说,即便武汉投入130亿改善排水能力,也只能是缓解武汉的内涝问题,却不能真正解决,也要从这些被媒体已经曝光过的更根本的问题入手,才能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04:15 , Processed in 0.04655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