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6 0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含金量降低国家级新区争夺战仍盛 全国至少8省9地申报
新一轮国家级新区申报争夺战,在年末岁初各地的省级“两会”上燃起。
据不完全统计,省级“两会”上,至少有郑州郑东新区、江西昌九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武汉长江新区、襄阳汉江新区等提出申报国家级新区。而在2015年底,哈尔滨新区刚刚获批成为中国第16个国家级新区。
“武汉、郑州都是国家级新区的最有力竞争者。”近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表示,对新一轮国家级新区争夺,他比较看好武汉长江新区、郑州郑东新区。
政策含金量正逐步下降
过去的一年,中国共批准设立了5个国家级新区,分别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以及哈尔滨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批准速度正在加快,部分国家级新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秦尊文研究员看来,从国家现在批准的新区来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大新区,已经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国家级新区一度成为‘香饽饽’、‘大蛋糕’,对各地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秦尊文说,一些已经成熟的国家级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果和速度有目共睹,经济增长非常迅猛。有数据显示,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重庆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连续3年超过30亿美元,去年达到44亿美元;区内世界500强企业,由成立之初的54家增加到129家。2013年,新区GDP由创立之初的798亿元增长到1861亿元,实现了翻番。
不过,随着近几年国家级新区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级新区的含金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介绍,近几年获批的国家级新区,相较早期获批的浦东新区,中央对于新区的实质性政策支持,譬如税收优惠力度等“实惠”在逐步减弱,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含金量”越来越少。
秦尊文也认为,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含金量在降低,“再跟浦东、滨海等新区一样找中央要钱要项目要扶持政策,已经基本不可行。”
但这仍然挡不住各地申报国家级新区的热情。2015年末、2016年初,各地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国家级新区”依然是各地地方两会的热词,多个省份在当地“两会”上明确提出申报国家级新区。武汉市市长万勇在该市“两会”上明确表示,武汉正在申报“武汉长江新区”,主要在武汉长江以北的地区,准备申报的区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涵盖了武汉主要的空港、陆港、水港。
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武汉外,还有郑州郑东新区、江西昌九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襄阳汉江新区等提出申报国家级新区。其中江西昌九新区是一个跨区域的构想,包括南昌及九江,江西方面2015年明确表示,将争取两年内获批。
“虽然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降低,但争夺依然激烈。”秦尊文说,如郑东新区,河南省早在2010年左右就提出构想,但一直未获批,目前河南方面仍在努力争取,湖北省襄阳汉江新区则是今年新加入者。
品牌效应使申报热情不减
既然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大大下降,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地方争夺国家级新区?
秦尊文认为,虽然获批国家级新区,很难凭此在中央要来项目或优惠政策,但能给该地区带来品牌效应。
他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获批国家级新区,一方面凝聚人心,一方面通过品牌效应吸引社会投资。
从凝聚人心上说,这是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一种做法,地方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表明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措施获得国家认可,而国家认同你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是国家比较看重的区域,这能凝聚地方的人心,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税收、项目上不再有优惠,但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及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秦尊文说,这些方面只要地方政府操作得好,也能吸引社会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秦尊文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国家级新区实质是一项特殊管理权,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新方法,新区之新,就在于赋予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市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管理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这意味着,国家级新区将在土地、海关通关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
采访中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一些专家认为国家级新区主要是一顶“帽子”。“这个国家级的帽子用得好,像滨海新区就可以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有这顶‘帽子’,就可以获得包括资金、资源方面的优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
也有专家提醒,从目前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来看,一些地方并未用好这顶“帽子”。目前获批的新区中就有不尽如人意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曾直言,有的新区产业没起来,只能卖地,不少新区只能搞房地产,最终沦为“空城”和“鬼城”。在短短几年间,北方一国家级新区建起了数不清的住宅以及商业。2015年3月底,这一新区首个提出5年内不再审批新建商品房用地,重点消化在建和已有的商品房,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下一新区将落地华中?
武汉长江新区、襄阳汉江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江西昌九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如此多的新区争夺下一个国家级新区,谁将有望获批?
多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设立国家级新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区域经济状况,目的是区域均衡发展。当前东北经济持续放缓,振兴东北经济屡屡被写入国家专项计划,因此哈尔滨新区借此成为第16个国家新区,因为中央希望将该地打造为东北经济一个新的增长极。
秦尊文比较看好武汉长江新区及郑州郑东新区。秦尊文说,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华南均有几个国家级新区,如西南地区有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东北地区有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而在中部地区,目前仅一个湖南湘江新区,因此从国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来看,下一步率先落子的应该地处中部。
“目前仅中部地区争夺国家级新区的就至少有4个。”秦尊文表示,从目前申报新区的基本条件来看,武汉长江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比较好,但昌九新区打着区域一体化的牌子,也有一定吸引力。他以武汉长江新区为例,地处长江经济带及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位置,肯定更能获得国家青睐,前期未能获批,并非武汉实力不够。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到2020年,国家级新区可能达到50个,因此未来可能获批的国家级新区还有很多,“关键还是各个申报新区的地方需要自身比较硬,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并得到中央认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