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6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派新闻 | 舆论分析武汉成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试点 “武汉优势+武汉精神+政府引导”凸显亮点
2016年2月14日,开年工作日第一天,武汉迎来了猴年第一件大事儿。《长江日报》报道称:大武汉,你被国家盯上了,而且还是中部唯一。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武汉成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省市之一。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武汉是中部唯一入选的城市。
武汉市商务局负责人认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承载着带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改革任务。身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核心方位的武汉,又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对中西部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在他看来“是国家选择了武汉”。
据《长江日报》不完全统计,武汉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8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3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保税区,是中部地区扩大开发的窗口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多项国家战略聚焦武汉,使武汉成为引领中部改革开放创新的排头兵。然而除开这些光环, 武汉为何会被国家选中?这些年,武汉探索了哪些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媒体聚焦:“十二五”期间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 产业跨越千亿收入吸引全国瞩目
据国家商务部2016年1月13日报道,武汉市商务局刘丹平局长、总经济师李翔向国家商务部胡中海副厅长汇报了武汉市2015年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看,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期间,服务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武汉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亿美元,其中服务外包占武汉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最大,执行额达到12亿美元。
九派新闻收集近十年武汉市各大媒体报道获悉,早在2006 年底,武汉市就获得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认定,同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称号。时隔3年后及2009 年2 月,武汉市获得了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称号,当年国务院共批准了20 个示范城市,国家将对这20座城市实行一系列包括税收减免、劳务支持、财政补贴等鼓励和支持措施。
九派新闻通过整理,中国服务外包网、武汉服务外包网和湖北省商务局网站相关数据得知,武汉市作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近十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武汉市服务外包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6年武汉市软件与服务外包收入额仅为136.33亿元,一个“十二五”规划的时间内,武汉市实现了4.25倍的增长率,及2012年软件与服务外包收入额实现580亿元,新增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
九派新闻分析武汉市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获悉,从“十二五”规划执行起武汉服务外包收入便开始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武汉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8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21%;合同执行金额3.9亿美元,增长82%。2012年,武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增长2.16%和33.3%,其中离岸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9.4%和20%;2011年武汉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44.8%。
同时,2011年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初步呈现产业园式大规模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光谷软件园为核心,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为依托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随着两大园区内产业不断升级,其容量相继饱和,因此,武汉2012年启动软件新城项目。武汉软件新城3年时间里,吸引多家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百强企业入驻,已经形成了六大高新产业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新城内企业涵括软件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与新能源等行业。
2015年2月9日,《湖北日报》报道称,2014年武汉服务外包收入首次跨越千亿,达1020亿元,同比增长41.8%。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约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全市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达到9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长江日报》在报道武汉服务外包首次跨越千亿大关时,强调指出武汉已成为中国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增长最快、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晋升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服务外包城市。武汉市实施的光谷和硅谷“双谷合作”战略核心项目——武汉软件新城,作为中部最大的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基地,已获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并吸引了包括美国IBM、法国阳狮和荷兰飞利浦在内的众多世界500强企业。
专家观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比翼齐飞,释放武汉经济发展新空间
2015年12月29日至30日,武汉市召开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获得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的关注。多家网站转载了《长江日报》2015年12月31日对武汉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文章中,重点提到阮成发书记对武汉市2015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表述。
阮成发在会上指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在2015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2015年武汉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500亿,是2010年的近两倍。新引进投资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36个。服务业中有三大值突破千亿大关,分别是物流增加值、工程设计产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值,而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更是突破3000亿。会展业方面,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战略目标,2015年武汉会展业迈上新台阶,举办各类展会突破700场次。2015年,武汉更是一跃成为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前十,位居第8位。
叶青教授认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武汉市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火力全开”的时候,快速发展不断做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现了武汉市深厚的城市底蕴。面对每年3000亿、三年一万亿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无疑是武汉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
董登新教授则认为,身为传统重化工城市的武汉,在中国经济新常态, “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下,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轻型化转型,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贡献份额,来实现GDP“去工业化”。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两业比翼齐飞”营造了武汉市这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经济第五大发展支柱。
九派视角:武汉优势+武汉精神+政府引导 促成武汉入选
九派新闻综合各界媒体观点发现,随着武汉市服务贸易产业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及国内服务贸易业百强企业选择入驻武汉。在沿海城市接包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武汉市天然具备的四大优势尤为突出,展现出与国内其他大型城市发展服务贸易的不同,也正是这些不同点博得了国家创新发展试点的青睐。
武汉市发展服务贸易具备四大天然优势:1.交通上,武汉自古以来就占据着九省通衢的全国内陆交通枢纽地位;2.通讯上,武汉市是全国电讯数据业务八大节点和全国移动通讯八大汇接中心之一,能够便达的接通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3.人力资源上,武汉市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国内教育重镇,同时是中部地区高知人才的聚集地;4.硬件建设上,武汉完善了包括武汉空港、武汉高铁、武汉金融港等在内地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硬环境。正是这些优势条件的综合性发展,造就了武汉成为国内重要服务贸易中心之一的实力。
武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情况下,武汉市民喊出了“大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口号,这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也为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形成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浓厚氛围。因此,武汉和武汉全体市民自然是最具有资格获得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选择。
从国务院设立创新发展试点的意图入手分析,九派新闻认为,国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为了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推进外贸结构优化,从而启动国内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而带动就业。创新发展试点的开展将有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武汉利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比翼齐飞”,开拓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了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同时通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简化行政审批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了市场的杠杆作用,让市场在行业发展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武汉服务贸易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