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78|回复: 24

【玩在邯郸】响堂山石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5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齐时期,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景区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  窟口
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高约4.9米,宽和深各约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窟内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弥陀佛净土图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释加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浮雕。位于上层的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乌,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窟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正面龛本尊为释迹佛。洞壁广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的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此窟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从左到右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响堂山石窟在艺术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是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诸多大石窟无法比拟也无法取代的。因此在1961年,响堂山石窟与诸大石窟一起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学者范文澜、郭沫若等响堂山石窟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对响堂石窟艺术也多有偏爱,曾多次在北京琉璃厂购买响堂山石窟石窟造像和刻经拓片精心收藏。并记录在他的日记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响堂山石窟艺术不仅深得学者们的宠爱,而且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早在1956年这里便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响堂山石窟文物保管所(即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的前身)。1959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冒雨参观了南响堂,并对第七窟(千佛洞)内的飞天,伎乐等造像给予了高度赞赏,并指示当地负责人要保护好这处艺术宝藏。因此,在“文革”期间,响堂山石窟免受了灾难。1961年,响堂山石窟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响堂山下有座长乐寺,长乐寺旁有座古塔。据说这塔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明。

那么现在看到的应该为明代砖塔,为楼阁式砖塔,为八角形高有九级,通高约36米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塔身第九级及塔刹部分已经损毁,看不出塔刹本来面目。

如果将视线从塔尖旁移,就可以看见响堂山腰上的石窟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乐寺早已不存,只剩下几根石柱孤零,还有三尊无头的佛像端坐,他们无法用眼睛去看,只能用佛心去感受这岁月的无情[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22:24 , Processed in 0.04923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