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203|回复: 13

[城建] 长沙梅溪湖新城低碳生态规划:碳排放看齐北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1 16: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溪湖新城碳排放看齐北欧

  建成后人均碳排放将控制在4.3吨/年


  10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地铁站周边500米构建便捷舒适的步行交通系统……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新城低碳生态规划惊艳亮相,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亮点展开专题研讨。副市长姚英杰出席大会开幕式。

  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

  梅溪湖新城是大河西先导区先行启动的核心区域,区域内包括约3000亩的湖面,4360亩的桃花岭景区,龙王港河从区内流过。梅溪湖新城的前期规划设计公司、欧洲最大的设计与工程顾问机构阿特金斯技术董事Edward McMahon昨日表示,梅溪湖与周边的山体、湖泊、河流等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布局,大约到2018年,这片7.6平方公里土地将被打造成一座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

  碳排放量是衡量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指标,北欧国家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低碳城和低碳镇,成为世界“低碳”的样本。据金茂投资(长沙)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工作办公室主任陈豪介绍,梅溪湖新城建成后人均碳排放水平将控制在4.3吨/年,达到北欧国家碳排放水平。

  地铁站周边500米构建步行系统

  低碳出行是梅溪湖新城的一大亮点,未来,步行将是新城内的主要出行方式。随着地铁2号线向西延伸,梅溪湖片区将有5个地铁站,其中3站设在梅溪湖新城。将来新城内将建立滨湖步行系统与地铁站点之间的良好连接,保证市民在地铁站500米步行范围内能够到达滨湖景观步行带。

  “按照新城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区域内将构筑地铁、地面公交、片区轻轨、沿湖公交行走带四大系统。”据陈豪介绍,这四大系统将相互联系,比如公交车站对接地铁站的出口,为片区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的低碳出行环境,同时在站点300米至500米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确保居民步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超过10分钟,便可满足购物、医疗、通讯等基本需求。

  7所学校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梅溪湖新城总建筑面积约为1040万平方米,包括高档住宅、超五星级酒店、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众多业态。根据规划,新城内将实现绿色建筑百分百、绿色施工百分百、建筑智能化普及百分百。该新城将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推进绿色学校和绿色教育体系建设的城区,未来将建设七所绿色学校,第一座投入使用的梅溪湖小学将在今年9月启用,通过使用屋顶绿化、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可比普通学校节省60%的综合能耗。

  据陈豪介绍,绿色校园硬件建设包括绿色教室、绿色餐厅等;绿色教育包括建立绿色实验室、绿色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和学生对家长的影响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17: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支持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要走在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0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08: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早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0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是空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5: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梅西湖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情,长沙这里难得这么有眼光的开发商
低碳是个好事情,即节省了运营开销,又可以图个好名头,营销上卖好价钱,又能得到政府好感,又可以规避未来的碳税,多好的一件事情,这是未来的大方向,希望梅溪湖能做个样板出来,给湖南的开发商做个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2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参与株洲版!与网友们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22: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溪湖除了炒慨念,能多点实际的动作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02: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还是要收藏,请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4: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做不做得到了
施工绿色化就是个大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4: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能做到么?至少在建筑上我们的节能方案还差一大截,更不用说在配套设施的使用上了。唯一可以抗衡的可能是人均的用车量少一点,但愿不是拿着理想参数来糊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8 21:50 , Processed in 0.0452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