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7 08: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工作部署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9%左右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企业成本上升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报告说,确定9%左右的预期目标,是体现中央对湖北的要求、与“十三五”规划有机衔接、争取发展主动的政治担当。尽管我省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和挑战更多,承受的压力更大,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更弥足珍贵。只要敢于迎难而上、竞进不息,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度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改革成为湖北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报告提出,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优化需求结构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消费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供给侧改革、深化高水平双向开放,释放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不断优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三大计划实施、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强化问责考核,推动绿色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亮 点
推进创客大省建设
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圈
着力在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100个左右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重点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进一步夯实创新驱动的产业基础。推进创客大省建设。更大力度搭建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圈,着力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
优化休假安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激发旅游消费需求。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加快发展。加大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稳定汽车消费。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争取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尽快启动和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批
加快建设东风雷诺乘用车、第六代低温多晶硅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蒙华铁路、天河机场三期、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汉江枢纽及航道整治、三峡枢纽综合运输体系、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麻城至武穴、武嘉、宜张、宜来、武深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襄荆宜高速铁路早日开工;加快建设宽带普及提速、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楚天云平台、智能电网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抓好提请国务院支持的13个重大项目的工作衔接和推进落实,争取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尽快启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批。
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
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等政策,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力争全省直供电规模达300亿千瓦时。完善“企业直通车”“绿色通道”“一企一策”等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发展。
筹建长江银行和汉江中小企业银行
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积极筹建长江银行和汉江中小企业银行。
加快推进“僵尸企业”
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破产清算,实现“腾笼换鸟”。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组织企业开拓金砖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及新兴市场
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开拓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及新兴市场。推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特色产业园。积极申报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国家早日批准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襄阳、宜昌保税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工作,加快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推动武汉水运口岸扩大开放。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
共建共融共享共保取得新突破
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融、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取得新突破。
支持武汉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
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加快“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建设。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强两带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湖北贯通融合的新格局。继续支持武汉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开工建设海绵城市
示范区120平方公里
抓好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煤气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120平方公里。
100万农业转移人口
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蓝天 碧水 净土
深入推进“三大计划”实施
强力推进实施“蓝天工程”行动计划。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加强治理,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提高。加快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或改造。全面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
更大力度实施“碧水工程”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0亿元,支持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市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重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长江、汉江、清江流域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湖泊水环境治理工作。
抓紧实施“净土工程”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试点示范。全面开展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
力争全年实现147万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加大力度精准推进“四个一批”落实,力争全年实现1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尽快出台《湖北省“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和四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和“六到农家”工程。完成38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提高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补助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