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4 17: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见了一个以前的朋友,他现在在三道街小学教书,他就住在司门口一个小巷子里面的老居民楼里,用他的说法就是:上班极其方便,日常生活没啥问题,就是居住环境实在太差,卫生房屋质量等,最大的问题就是租户实在鱼龙混杂,安全没什么保障。再加上我所在的学校也是把以前至少40年的老社区全拆的只剩个框架然后全部重新改造后产生了一个老城区改造想法:市政府能否对建国后建设的居民楼只做框架保留其余重建的思路,这样以来不用大拆大建节约了成本和时间,而且其房屋设计价值估摸着也不会有什么有钱人看得上,正好就用做那些还没法买房买车的打工族们度过困难时期的一个安身立命场所。把老房子重新修缮一遍,水电管道重组,巷子扩宽规整,没有保留价值的房子可拆掉用作停车场空位,剩下的居民楼回收产权用作公租房并交给正规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尤其适合武昌和汉口的各种老居民楼老国企社区,这个比单纯的外立面装修有实际意义的多,花的钱也不一定比大拆大建多,也可以很好的保留一个城市的发展面貌和风土人情,完全不需要千篇一律的高楼层住宅和花园式小区,对于还没能力买房的打工族来说,离工作地方近也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而老城区一旦注入了新鲜血液后,城市的整体观感也不会那么死气沉沉和老旧破败了,而且也会使这个城市在外来打工者眼里亲和度大大提高,对城市的吸引力也会增强许多。
毕竟,老城区的改造不仅限于汉口租界区,建国后第一次扩建和改开又扩建的居民楼的改造也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去实地看过,仅在居住来说,真的是非常好的房子,很高的容积率,附近成熟的商业公共设施环境,主要问题就是物业跟不上,老户们要么搬走去新小区,要么就是一些老人们留下来,又由于管理的缺漏,租户们鱼龙混杂,对社会治安造成极大影响。搞的很多老城区破败死气沉沉,窄小的巷子和破烂的道路又对城市交通微循环形成很大的障碍,对于一个城市的观感和居民辛福感负面影响太大。然而恰恰就是这些老城区,民俗风情,生活气息,城市文化根基都在于此,这块硬骨头不啃下来,武汉的城建永远不会有新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