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思路和对策研究(摘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临空经济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第五冲击波”。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航事业及临空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尤其是2016年,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全面完工,武汉机场将升级扩容,湖北临空经济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作为我省首个发展临空经济的国家级功能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始终将临空经济作为积极融入中央“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努力打造“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
为进一步探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思路、产业方向与具体策略,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走访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湖北武汉的临空经济区。课题组深入总结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及规律,调研三省市相关区域、部门及企业,对比分析三地临空经济发展案例,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本调研报告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郑州、长沙及武汉三地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比较》,下篇为《促进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临空经济跨越发展的对策与思路》。现将下篇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一、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条件
武汉市东西湖区是国家级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与汉口主城区相邻,地处武汉三环、外环之间。该区面积4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万人,1957年围垦建区,先后经历了农业区、工业区和临空区三次大的发展飞跃。
1992年,东西湖区创办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区区合一”管理体制。作为湖北首个发展临空经济的国家级功能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也是武汉市继光谷、沌口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肩负着“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发展重任。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高举临空经济发展大旗,以打造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和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为目标,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两业并举”、高端产业化与深度城市化“两化融合”,初步集聚了以航空维修与制造、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鲜明临空特色的现代企业。我们认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条件包括:
拥有可与中心城区相媲美的现代工业基础与经济实力。
——经济指标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地区生产总值达64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 1053 亿元和36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达到152.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名列前茅,特别是人均财政收入已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
——工业倍增成效显著。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累计实现工业投资1152亿元,61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食品、机电等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中食品产业产值达504亿元,机电及其配套产业产值达2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产值达到220亿元。
拥有较好的临空产业基础,已集聚起一定数量的临空偏好型企业。
——航空制造和维修。目前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已拥有凌云科技、三江航天、航达科技、航鑫电子等一批航空制造和维修类企业,航天科技研发、装备制造、飞机维修及配件生产等行业门类齐全,年产值100亿元。未来6年,还将引进一批航空类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确保航空制造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总部经济。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泛金银湖企业总部集聚示范区,该区域内聚集了中交二航局、中国联通、武汉海关等40余家省级及以上大型企事业单位总部,以及武汉市距离天河机场最近的五星级酒店——欧亚国际会展酒店。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着力引进中信资产管理公司、民生电商现代金融产业园等十余个重量级互联网金融项目,推动新兴金融业从无到有,加快形成武汉互联网金融高地。
——现代物流。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拥有物流企业2800余家,占武汉市物流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强。目前已形成现代物流四大板块:以京东、苏宁易购、顺丰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板块;以天地华宇、德邦物流、盛辉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板块;以中铁联集、华航长盛物流公司为代表的多式联运企业板块;以全球商品采购中心为代表的综合保税板块。
外向型平台性要素密集,是湖北、武汉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协同实施的最佳节点。
临空经济是速度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对人流物流的流转速度要求极高。因此,服务于“多式联运”和“便捷通关”两大目标的外向型平台性要素,对于发展临空经济至关重要。
——多式联运条件好。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毗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拥汉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起点站——中铁联集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又可通过江北铁路与“江海直达”起点站阳逻港相连,可借长江黄金水道直通上海洋山港进行远洋运输,是武汉铁水空三大国际物流通道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最佳节点。
——便捷通关条件好。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域内集中了保税物流中心、武汉海关总部等机构,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亦获批在即,这些平台性要素都将促进该区域临空经济发展。
拥有相对发达的城市形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建设现代航空大都市的潜质。
全球临空经济理念奠基人约翰·卡萨达认为,航空大都市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最终归宿。但综观全国,机场往往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偏远区域,交通成本高,生活配套设施缺乏,难以产城融合。而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结合部,既拥有中心城区相对发达的城市形态,又拥有新城区特有的优良生态环境,具有先天优势。
——城市功能配套条件较成熟。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域内轨道交通、惠民公交、区域出租车覆盖全域,常青花园、金银湖是汉口地区闻名的宜居组团,协和医院、永旺梦乐城、东方马城、金银湖高尔夫球场、欧亚会展国际酒店等功能配套,提供了国际一流品质的生活配套服务。
——生态环境优越。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伴水而生、湖泊遍布,水域面积超过区域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拥有金银湖等28个大小湖泊。尤其是随着2015年第十届中国(武汉)园林博览会的召开,区域内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及武汉园博园会址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我们认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建设现代航空大都市,只需在既有基础上进行规划、整合、转型、升级,无需像其他城市那样要从无到有、从零建设,这是该区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条件之一。
全区上下发展临空经济的意愿强烈,推动临空型产业集聚的思路明确。
目前,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围绕建设具有临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这一目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战略构想、产业方向和实施路径。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明确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发挥临空优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快速发展,构建高端产业新体系。
——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该区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突破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该区提出,要以“互联网+”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来实现向中高端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抢先发展互联网金融。
二、促进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临空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路
通过走访调研,对比国内外成熟临空经济区尤其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临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争取省市支持,打好要素牌
临空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临空产业项目、临空人才、金融资源、优惠政策等要素支持。从郑州航空港及北京、广州等地临空经济区的案例可以发现,它们均得到了省市政府在临空产业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的倾力支持。如郑州航空港是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河南省、郑州市均倾注全力支持,赋予其税收返还、土地直供、航空产业及临空产业集中布局等支持。而目前武汉市发展临空经济的平台性因素(如机场、综保区、跨境电商试点)散布全市,并不全在武汉临空经济区,难以形成合力;《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12个重点项目,只有孝感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落户于武汉临空经济区(东西湖),极大分散了项目资源,弱化了产业规模。因此,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下一步需要争取省市支持,进一步集中核心临空要素。
(二)壮大核心产业,打好产业牌
产业是功能区的“立区之本”,培育核心产业是临空经济区发展成败的关键。全国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但是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临空产业区屈指可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其“触发点”就在于引入了龙头企业(富士康),拉动了产业集聚(智能手机制造)。
目前,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已形成了食品饮料、机电和物流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也聚集了一批临空偏好型企业。但总体而言,三大传统产业与航空关联度不高,亟待借助“临空牌”实现转型升级;而区内已有的临空企业为自然集聚而成,只是物理形式上的企业扎推,还没有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上下游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因此,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应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方向,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招商,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实现集成创新。
(三)完善软硬环境,打好服务牌
为适应国际化临空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速流动的需要,成熟临空经济区往往在交通通达性、商贸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娱乐氛围等方面处于极高水平。新加坡樟宜机场等临空经济区后起之秀,很多都是通过完善综合配套环境来提升临空经济区的吸引力。比较而言,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距离主城区的交通仍不够便捷,区域内国际化配套服务不足,尤其是在武汉市经济、居住版图中的地位还有待提升,才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和居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