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339|回复: 26

[城建综合] 涉及武汉的比较研究文献三则(高架绿化,动漫产业,滨江旅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7: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近年来的几篇文献,供诸君一览,请理性看待。均来源于中国知网,做了些许编辑,以便阅读。
2.这些文献本用作分析研究之途,其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各有差异,分析和结论仅供参考。
3.愚以为其均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价值,且不涉攀比争强,供探讨现状,其涉及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家乡能习人之长补己之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小弟初涉江湖,规矩只懂一二,若有越界或易引起敏感问题,请版主做任何合理处理。


风景园林调查与分析
武汉、上海、重庆三市中心城区高架桥绿化比较研究
摘 要:对长江流域地区武汉、上海、重庆3座城市中心城区的145座高架桥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比三市高架桥绿化比率、植物群落结构、植物配置特点及设计特色。三市高架桥绿化比率武汉最低,为63.6%;上海最高,达到了90.9%。应用的植物共106种,隶属48科84属;植物群落灌—草最多,其次是乔—灌—草;在桥墩绿化、改善植物生境措施、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各城市采用了一些特色设计,既实用又美观。通过对三市高架桥绿化的比较,为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的城市高架桥绿化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城区高架桥;绿化植物;上海;重庆;武汉
文章编号:1000-6664(2015)10-0096-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3-17; 修回日期:2015-06-05
基金项目:武汉市园林局项目“武汉市高架桥庇阴绿地新优景观植物应用研究”[编号武园(2011)67号]资助
城市高架桥是在有限用地内解决道路拥堵的产物[1],但是中心城区的高架桥在带来快速交通之时,带来很多弊端,如噪声扰民、跨度太大与人体尺度格格不入、割裂城市空间、破坏城市景观等。除了高架桥本身设计美化,其桥面、桥墩、桥下庇阴地的绿化也能有效改善高架桥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吸附汽车尾气、滞尘降尘减噪,因此随着城市高架桥规模的不断增大,高架桥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架桥桥面、桥墩及桥下庇阴地立地条件恶劣:机动车尾气多、粉尘多、土壤板结、桥面光照过强、极度干旱,桥下庇阴地则光照强度过弱…这些恶劣环境特点均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高架桥绿化可选择的植物种类少、绿化率
低、景观效果不佳等现状[2-5]。
本研究比较分析武汉、上海、重庆三市中心城区高架桥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基础设施配套的异同,为长江流域城市高架桥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高架桥植物配置的优化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1.1 调查地概况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经1 1 3 ° 4 1 ′ ~ 1 1 5 ° 0 5 ′ , 北纬29°58′~31°2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6℃,年降水量1 200~1 300mm。活动积温在5 000~5 300℃之间,无霜期约240天。
上海濒临东海,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 东经1 2 0 ° 5 2 ′ ~ 1 2 2 ° 1 2′,北纬30°40′~31°53,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5.7℃,年降水量1 200mm。活动积温5 000℃,无霜期约240天。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7.5℃,年降水量1 000~1 300mm,活动积温6 000~6 800℃,无霜期340~350天。
1.2 调查范围
调查区域为武汉、上海和重庆中心城区。其中武汉市选取三环线以内地区,覆盖硚口、汉阳、江岸、江汉、武昌、洪山、青山7个行政区的55座高架桥;上海市选取外环、中环、内环覆盖区域,包括闵行、徐汇、长宁、普陀、静安、黄浦、闸北、虹口、杨浦、浦东10个区的33座高架桥;重庆市选取覆盖江北、南岸、渝中、九龙坡、沙坪坝五大中心城区的57座高架桥。
1.3 调查方法
1)高架桥类型划分。
为了便于分析高架桥主体桥面走向与桥下庇阴绿地绿化比率的关系,本研究将高架桥类型划分为简单高架桥和复杂高架桥2种类型,见图1。
2)调查内容。
在普查的基础上,具体调查了145座高架桥。调查内容为高架桥类型、主体桥面走向、桥面垂直投影区域内绿地应用的植物种类、群落结构、配套基础设施情况等。
1.4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2014年3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市高架桥绿化比率比较
三市高架桥绿化总比率为73.8%。其中上海市的高架桥绿化比率最高,达90.9%;其次是重庆,为73.7%;武汉最低,仅为63.6%。在已绿化的高架桥中,桥墩绿化总比率为30.8%,其中上海最高,为46.7%,重庆其次为42.9%,武汉最低,为2.9%,在调查的55座高架桥中,仅有1座高架桥进行了桥墩绿化(表1)。

2.2 三市已绿化高架桥的类型比较
在三市已经绿化的高架桥中,武汉和上海以简单高架桥为主,比例分别为71.4%和86.7%,重庆则相反,在已绿化的高架桥中,复杂高架桥占66.7%。而在已绿化的简单高架桥中,三市南北走向的简单高架桥所占均在60%以上(表1)。复杂高架桥绿化比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桥面主体走向为小半径曲线或多层交叉的分离式跨线,从而使得高架桥桥下阴影变化较为复杂,导致桥下阴影面积大、光照时间短、光照量少。这就对桥下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绿化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主体桥面呈南北走向的高架桥绿化比率在3个城市中均高于东西走向的高架桥比率,这可能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有关,也可能与南北向高架桥下阴影区域可获得光照时间较长、相对光照度较高、无光照区域较少有关。
2.3 三市高架桥下绿化植物群落结构比较
三市高架桥绿化群落中不同结构类型的群落比率各不相同(表2)。应用最多的是灌—草结构,上海占60%、重庆45.2%、武汉为42.9%。其次是乔—灌—草结构,均为30%左右。在武汉、上海,以小乔木构成上层结构为主,而重庆有大乔木应用于高架桥下的情况,这与重庆特殊的地貌有关[8]。调查区域内重庆有42.1%的高架桥高度在20~40m,能满足大乔木植于高架桥下的空间高度要求(图2);而武汉91%、上海82%的高架桥的高度仅为5.5~6.5m。另外,武汉、重庆单层灌木和草本结构占20%左右,而上海单层结构仅占6.7%,且武汉有全草的配置形式,而在重庆和上海,无全草的单一群落。
综合武汉、上海、重庆三市的植物群落结构情况可知,灌—草和灌木群落结构类型是高架桥绿化的主力军。侯以佳等[4]认为高架桥下绿地景观应以灌木为主体,这与高架桥下空间高度有限密切相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4 三市高架桥下绿化植物种类的应用
2.4.1 单座高架桥应用的植物种数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武汉高架桥下庇阴绿地应用植物种数为1~32种,最多的是岳家嘴高架,达到32种,其中最少的只有1种。而且用1种、2种植物的高架桥各有5座(图2),占已绿化高架桥的28.6%,分别是盘龙高架、姑嫂树高架、升官渡高架、建设五路高架、锦绣龙城—茅店湾高架,南泥湾高架、中北路高架、和平大道高架、友谊大道高架、关山大道高架,绿化植物为八角金盘、麦冬、云南黄馨、洒金桃叶珊瑚、杜鹃、白三叶。可见,武汉市高架桥绿化植物种类与应用数量极不平衡。
上海高架桥庇阴绿地应用植物在3~22种之间,应用最多的是成都北路—重庆中路交叉口高
架,有22种;最少的上海高架桥庇阴绿地应用植物为3种,分别是翔殷路、邯郸路高架,所用植物为八角金盘、海桐和洒金桃叶珊瑚。上海高架桥庇阴绿地应用植物种数频次最高的为7种(图3),有7座高架桥,占已绿化高架桥数量的23.3%;其次是13种,有6座高架;再次是5种植物,有5座高架,三者合计占已绿化高架桥的60%。
重庆除城郊结合带为自然结构混交林,高架桥庇阴绿地所用植物种类最多为18种——菜园坝高架桥;最少的仅有1种植物,有6座高架桥,分别为同创高原高架、鸿恩寺高架、遂渝高架、西环高架、窍角沱高架、花园路口高架。应用次数最高的是7种植物种类,有7座高架桥,其次是4种和1种植物种类,均有6座高架桥(图4)。

2.4.2 三市高架桥绿化植物种类应用比较
调查显示,武汉、上海和重庆三市107座已绿化高架桥应用的植物共106种,隶属48科84属,蜘蛛抱蛋、吊兰、萱草、麦冬、吉祥草、火炬花、山麦冬、圆柏、龙柏、侧柏、水果蓝、常春油麻藤、白三叶、紫荆、黄花槐、伞房决明、杜鹃、海桐、芒草、箬竹、八仙花、花叶八仙花、夹竹桃、络石、蔓长春花、花叶蔓长春、蚊母、红花檵木、大花金鸡菊、大吴风草、黄金菊、凤尾兰、紫珠、金叶女贞、金森女贞、女贞、小叶女贞、云南黄馨、桂花、地锦、三叶地锦、五叶地锦、栀子花、小叶栀子、金边六月雪、六月雪、海棠、垂丝海棠、小丑火棘、火棘、紫叶李、绣线菊、石楠、红叶石楠、月季、藤本月季、金银花、亮叶忍冬、大花六道木、金叶大花六道木、法国冬青、地中海荚蒾、薜荔、茶梅、山茶、洒金桃叶珊瑚、肾蕨、朱顶红、葱兰、苏铁、金丝桃、金边黄杨、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八角金盘、常春藤、鹅掌柴、熊掌木、日本小檗、南天竹、十大功劳、鸢尾、棕榈、棕竹、蒲葵、红花酢浆草、构骨、龟甲冬青、秋枫、木芙蓉、木槿、花叶良姜、罗汉松、含笑、美人蕉、红枫、紫薇、细叶萼距花、萼距花、非洲茉莉、春羽、结香、石榴、紫竹梅、柑橘、三角梅。其中武汉39科56属共65种,上海32科53属共63种,重庆33科50属共54种,从绿化植物应用种数来说,重庆较少,武汉和上海差异不大。其中三市均有应用的植物有23种,占总种数的21.7%,其中乔木3种,灌木15种,草本5种。分别是桂花、紫叶李、苏铁、女贞、杜鹃、海桐、夹竹桃、红花檵木、金叶女贞、云南黄馨、红叶石楠、法国冬青、洒金桃叶珊瑚、凤尾兰、地锦、栀子花、八角金盘、南天竹、肾蕨、鸢尾、红花酢浆草、麦冬、山麦冬。武汉和上海均有应用的有39种,占两市应用的总植物种数的43.8%,其中乔木5种,灌木26种,草本8种。武汉和重庆均有应用的有31种,占两市总种数的35.2%,其中乔木7种,灌木17种,草本7种。上海和重庆均有应用的有29种,占两市应用植物总种数的3 2 . 9 %。其中乔木5种,灌木17种,草本7种。可见,武汉与上海应用的植物种类相似度最高,而武汉上海与重庆的植物应用相似度稍低,这可能与武汉上海的气候条件更为接近有关。重庆的冬季最低温度一般在0℃以上,上海和武汉最低温会达到-4℃~-6℃,鹅掌柴、三角梅、蒲葵、棕竹、春羽、六月雪、非洲茉莉等植物在武汉和上海无法露地越冬,在重庆则可以。另外,植物品种的选择还与城市建设水平、园林发展水平及应用习惯等有关。
2.4.3 植物种类应用频次比较
三市高架桥下应用频次较高的植物种类较为相似,武汉应用八角金盘29次、麦冬20次、
洒金桃叶珊瑚18次、海桐15次、法国冬青12次;上海应用海桐27次、麦冬23次、八角金盘17次、大吴风草16次、洒金桃叶珊瑚与瓜子黄杨各15次;重庆应用八角金盘32次、麦冬26次、红花檵木与地锦各13次、海桐与金叶女贞各11次。可见以上几种植物是三市高架桥下庇阴绿地绿化的主力品种。总体上,高架桥庇阴绿地绿化在植物多样性方面略显不足。
3 高架桥特色绿化的体现
3.1 桥墩绿化
调查发现上海和重庆对于桥墩绿化比较重视,桥墩绿化比率分别为46.7%和42.9%,武汉仅为2.9%。上海多选用五叶地锦、三叶地锦、薜荔3种攀援植物进行桥墩绿化,重庆则多选用地锦、常春油麻藤作为桥墩绿化材料,这些攀援植物均可攀爬至近主桥面底面高度。上海的漕溪北路轻轨高架桥利用墩体制作人工攀爬楼梯和施工栈道,方便桥面排水管路、桥体结构等基础设施检修服务,还可作为调控薜荔生长量的操作平台。重庆则利用高架桥匝道下较阴处空间建造施工用房,用地锦对结构侧面墙体进行拉网绿化。
3.2 改善植物生境措施
三市高架桥下浇灌系统配备率武汉为28.6%,上海为23%,重庆为14.3%,均采用喷灌或滴灌,喷灌占80%以上,如武汉徐东大街高架、上海成都路高架、重庆红土地高架等。另外,上海翔殷路高架桥下利用卵石、透气砖等建筑材料,在机动车道和桥下绿化带之间建造了一道缓冲带(图5),可以有效缓解车辆溅起的油污和排放的尾气造成植物气孔堵塞等危害。上海在绿地保水方面还采用了木屑保湿法,在植物栽植间隙中铺满木屑或粉碎枯枝等,可适当延长植物浇水间隔期,对新栽植物或夏季抗旱能起到较好效果。
3.3 园林小品的应用
上海选择架空较高的高架桥,利用具有艺术特色的隔栅、杉木桩、花池、卵石、置石、照明设施等元素构建出错落有致的花盆、花瓶、小径等园林小品对庇阴绿地进行造景,并配以植物材料(包括一、二年生植物和球根花卉),如紫罗兰、三色堇、蜘蛛抱蛋、鸢尾、杜鹃、大吴风草、常春藤、银叶菊、八仙花等(图6)来丰富景观。
3.4 植物“死亡区”的利用
高架桥下庇阴绿地中有一些位置(如引桥匝道下)因桥面低矮、周边建筑密集,导致其光照不足,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光照下限值[3]成为植物生长“死亡区”。上海延安路高架将此类“死亡区”用作小型机动车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重庆袁家岗高架利用高架桥面作为屋顶建设公共厕所,武汉金桥大道高架、上海中山南路高架下设置配电房、泵房,有个别高架桥桥下空间被用作自行车停车场。
4 结论与讨论
1)武汉、上海和重庆三市高架桥绿化比率差异较大,武汉最低(63.6%),上海最高(90.9%),重庆居中(73.7%)。桥墩绿化比率明显不足,平均30.8%,尤其是武汉仅为2.9%。桥墩绿化是当前和未来城市高架桥绿化的重点发展区域,在武汉更是重中之重。
2)三市高架桥绿化植物群落类型以灌-草结构最多,与高架桥高度相适应。单座高架桥绿化植物应用种类在整体上武汉市两极分化很严重,最多的高达32种,最少的仅为1种。上海相对比较均衡。对于大多数高架桥绿化而言,种类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今后新建高架桥项目中,随着配套设施和灌溉系统的配备,有望得到改善。
3)三市107座高架桥应用的植物共106种,隶属48科84属,均应用的有23种,武汉与上海应用的植物种相似度较高。应用频次较高的植物武汉为八角金盘、麦冬、洒金桃叶珊瑚、海桐、法国冬青;上海为海桐、麦冬、八角金盘、大吴风草、洒金桃叶珊瑚、瓜子黄杨;重庆为八角金盘、麦冬、红花檵木、地锦、海桐、金叶女贞。总体上,高架桥绿化中高频应用的植物多样性略显不足。新的适宜物种的筛选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目标,如一叶兰、顶花板凳果、紫金牛、无刺枸骨、穗序鹅掌柴、中华蚊母树、阔叶山麦冬、百两金、红柄木犀、虎耳草、白芨、金边瑞香、大叶仙茅、短梗大参、玉簪、海州常山、西南卫矛、箬竹等[9-10],可以尝试应用。
4)利用高架桥下植物“死亡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对空间的合理利用。若高架桥下植物“死亡区”用作停车场,应避免与正常交通运行产生的矛盾,个别桥下空间被用作自行车停车场,这种模式提高了骑乘者的风险。城市高架桥庇阴绿地内设置的配电房、泵房等箱体结构,如防水性能较好,可在其上设置种植槽、挂钩等做垂吊绿化,也可在较矮箱体结构顶部做成类似屋顶绿化的形式。为了利于开展清杂或检修绿带中的排水口或水泵工作情况,可在绿地中较为隐蔽的中间地带留出施工便道,铺设毛渣石、砾石或卵石硬化,便于工人进行设备维护和植物养护。
5)改善植物生境是未来高架桥绿化的重要趋势。特别是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完善、土壤改良、保温保湿、减少地面扬尘、植物防护缓冲带的设置等,对于高架桥下植物的生长、景观效果的形成和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注:文中所有图表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
[1] 殷利华.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桥阴绿地景观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 关学瑞,蔡平,王杰青,等.国内高架桥绿化及研究现状[J].黑龙江农业科学杂志,2009(2):168-170.
[3] 陈敏,傅徽楠.高架桥阴地绿化的环境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园林,2006(9):68-72.
[4] 侯以佳,李雅娜,郗金标.上海高架桥下植物景观多样性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杂志,2013(5):46-47;72.
[5] 王俊丽,张俊涛,龚世杨.北京立交桥绿化现状及植被特征研究[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6,15(4):293-295.
[6] 王雪莹,辛雅芬,宋坤,等.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局[J].生态学杂志,2006,25(8):938-943.
[7] 白伟岚,任建武,高永伟,等.园林植物的耐荫性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2):12-15.
[8] 李晓霞.重庆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9] 白伟岚,任建武,苏雪痕.八种植物耐荫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5(3):46-52.
[10] 伍世平,王君健,于志熙.11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1):360-364.
(编辑/王珮涵)
作者简介:
李 鹏/1983年生/男/四川雅安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武汉 430081)
李 娜/1989年生/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武汉 430081)
包满珠/1963年生/男/甘肃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本刊编委(武汉4300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思考|产业
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人才投入力度比较研究
——基于杭州、广州、武汉动漫产业园区的实证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 张子岩
摘要:
动漫产业是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创意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为了发展动漫产业制定了许多扶植政策。文章将紧密结合我国杭州、广州、武汉这三个城市动漫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历程和结构特征,将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广州华创动漫产业园、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软件园的整体现状与人才投入进行比较研究,为武汉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
动漫产业 人才投入 比较研究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1-0068-03
一 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结构特征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主体,文化为基础,版权为核心盈利模式,涉及到影视、网络、音像与书籍出版的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现代文化产业[1]。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化的时代,规模化、集约化、垄断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生存的主要方式,动漫产业园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存率,方便了上下游企业的沟通,起到了节省成本、提高效能与竞争力等作用。2002年到2004年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提出了许多发展国产原创动漫的相关政策建议。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支持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32号),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的各种障碍;鼓励企业自主开发、以及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国产动画片的产量直线上升,如图 1所示,从2003到2009年间,国产动画产量增长极快,从2004年鼓励政策出台开始后的产量是21800分钟,到了2009年产量已经达到142700分钟。许多地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了动漫产业园区。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有数十家动漫产业园。其中较知名的有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青岛动漫产业园以及华创动漫产业园。根据《中国产业园区细分领域投资效益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统计,截止2011年,我国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区88家,其中上报的企业总数达到5.96万家,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到了2012年国家增加了16个省级以上的高新区。如今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呈飙升之态。
二 杭州、广州、武汉动漫产业园区现状及特征
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是我国首个以科技园区命名的动漫产业园,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该技术开发区是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动漫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杭州这样一个享有“动漫之都”称号的经济大城市,在发展动漫产业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杭州模式”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的意义。在2004年到2008年间,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发展迅速,从2005年2月起杭州高新区发布了10条政策措施,对动画园的入驻、政策扶植、奖励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到2008年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动漫产业园区。(如表1-1)

华创动漫产业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金山村,占地1118亩,总投资超过30亿人民币,规划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由表2华创动漫产业园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游戏动漫产业基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号称番禺区的“百亿工程”也是五大亮点产业之一。

该产业园推动着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在创意、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等方面的发展,故人们称之为动漫游戏产业的新“硅谷”。其中园区最大的特点是服务平台的打造,如图表3所示 华创动漫产业园自主创造了创意研发、资源整合、推广交易三大服务平台,这是领先全球的服务平台设计。目前园区规划已经划分为三期进行,一、二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占地面积达到408亩,70余栋大楼,包含基地大楼、创意研发产业中心、创业中心和商务酒店等。第三期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2015年全面建设完毕,包括新增加的40层的研发大厦、交易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商业街、国际经理人公寓等。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软件园位于中国光谷—武汉科技新城内,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三大重点园区之一,直到2008年2月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园、国际创意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在光谷软件园中逐渐形成规模,聚集了中部地区的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图书、玩具等近100余家企业,从业人数达到千人。并且有新加坡、韩国等许多国家的企业参与合建[2]。目前已成为武汉市动漫创意企业的主要聚集区,湖北省的核心创意产业基地。而优势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为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园提供了可持续发展优势,根据现有的资料归纳出如表4所示,武汉市东南部洪山区和江夏区境内有着众多的高校、培训机构环绕。政府近些年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设立了不少协助机构和扶植政策。但不论是发展规模、产出产量、产业链的完善等方面还是远不如杭州、广州等地的园区。基于这一点本文后面将详细探讨投入力度与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人才投入力度比较研究
如今动漫产业邻域的人才流动性非常频繁,许多动漫创作人员都是应届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他们需要3到5年时间的历练。但是重复性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疲惫,当周围因素不能满他们需要的时候,便会选择跳槽,导致企业的人才发展进度一直停滞不前。所以人才的“去留”问题成为了制约动漫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
基于以上的现状,独特的“杭州模式”已经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了国内乃至国外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地向园区聚集。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名家,比如姚非拉、蔡志忠、沈乐平等人,有了他们的加盟使杭州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原创作品。正是因为这些人才的走入,让更多的业内人士和精英大学毕业生参与其中,使园区内形成产业规模。
广州有着众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单是番禺区就有1200多家相关的动漫企业,而其中的华创动漫产业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游戏动漫产业园区。据资料统计在广州目前动漫设计和研发人员占比状况如图4所示,动漫设计和研发人员在企业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在40%到60%的企业约有52%,在20%到40%之间约占36%;占60%的企业约有11%;占比在20%以下的企业接近为0[3]。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企业把设计和研发人员控制在一半左右。充分说明设计研发人员的重要性。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力等重要因素。
武汉东湖新开发区光谷软件园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在表4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目前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动画片每年产量超过2.5万分钟,而培训动漫创意人才也有近万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武汉,在经济低迷的那段时间里,动漫产业突然飞速增长,动漫企业发展为40家,从业人员达到7000多人,总产值突破6亿元。其中最为突出的企业有拇指通、江通动画、诺克斯等。虽然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是国家重点科技示范区,起步也较早。但在动漫产业这一邻域,还是远远落后于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可以说武汉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还基本处于萌动状态。必须进一步加强紧迫感,提高创新意识,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巩固人才政策方面所缺失的部分。

四 提升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动漫人才培养机制。 武汉的动漫产业人才教育已经发展成熟,每年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动漫人才。但是,从动漫产业链角度来看,却还存在着“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从业人员大多都集中在后期制作上,对于前期的项目策划、衍生产品开发以及营销战略环节的人员极度缺乏,然而武汉高校开设动漫营销、动漫文学、动漫管理等专业几乎为零,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整个动漫产业规律理解不深刻,工作方向较为单一,进入企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因此武汉市动漫产业教育需要开设更多的不同种类的课程,从文学、管理、营销等角度来设立多元化的研究方向,为培养的人才提供诸多的方向选择,从而满足动漫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第二,动漫企业应重视人才团队的阶梯培养。 动漫企业要重视人才团队的培养,在武汉许多动漫企业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这些企业希望减少成本,提高盈利。要求新引进的人才拿来就能用,忽视了对员工的再教育。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大量员工跳槽,企业工程进度延缓,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动漫企业对人才团队的培育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因多注重人才的实践培训,给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建立高效的设计团队,定期为员工更新知识,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第三,加大产业的吸引力度。 要想像“杭州模式”一样吸引更多的高端动漫人才加入,就必须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基于社会普遍的现状归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增加人才吸引力。1、建设分等级性质的职工公寓,减少经济适用房的入住条件,尽可能为人才们有效解决住房难的问题;2、建立高端人才医疗保险政策以及相关的结算机制,为人才提供医疗卫生保障;3、为人才解决子女上学的问题,完善基础教育管理方法,为人才子女上学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第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如今武汉的动漫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等问题,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过大,导致许多企业不能正常运作。因此企业需要政府相关的协助已经政策支持。1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动漫企业应实行激励性质的薪酬制,比如年薪制、分红、期权、股
权、等形式,把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有效解决人才流动性过大等问题。
第五,动漫人才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29个职称系列评价体系,可是动漫邻域的人才评价体系目前还没有基本的衡量标准,考核标准通过考察人才的业绩来衡量水平。因此一套完善的动漫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动漫人才成长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资源比较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9
[2] 朱祎露. 基于SCP范式的杭州动漫产业分析[J]. 特区经济, 2014
[3] 周家磊. 区域经济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4] 任尧. 产业园的多元发展武汉光谷软件园[J]. 时代建筑, 2009
[5] 尚佳伟. 动漫基地建设与动漫产业发展初探[J]. 文化产业, 201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5 卷2010 年第6 期 月刊 旅游学刊TOURISM TRIBUNE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
吴志军,田逢军
(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07) 资助。
[收稿日期]2009 - 05 - 10;[修订日期]2009 - 12 - 09
[作者简介]吴志军(1965 - ) ,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E-mail:wuzhijun6988
@ sina. com;田逢军(1975 - ) ,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旅游、旅游地理,E-mail:tianfengj98@ 163. com。
[摘要]旅游意象不仅对旅游地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的26 个意象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Logit 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3 大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各不相同;游客对上海滨水区的意象属性认知最为强烈,武汉滨水区次之,南京滨水区最弱;除了安全卫生这个共同的意象因子外,影响上海、武汉与南京3 大城市滨水区游客选择意愿的最主要意象因子分别是滨水区城市建设、旅游环境与人文资源。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旅游意象;旅游者选择行为;武汉;南京;上海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 5006(2010)06 - 0078 - 06
1 引言
意象是人们信念、想象、印象的总和[1 - 3]。意象运用于旅游地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外已有30 余年[3]。目前,学术界对旅游地意象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有学者认为旅游地意象是游客对一地区的印象或知觉,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在心理上的描绘[4],也有学者认为旅游地意象是游客的一种态度与偏好,存在于旅游者主观性的知觉与目的地客观性的特征中[5]。相关研究表明,旅游地意象不仅对旅游地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影响游客旅游选择意愿的决策变量[2,4,6 - 8],不但会影响到游客的旅游决策过程,还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行为,而某地被选为旅游目的地的机会愈高,通常给游客的意象也是正向而强烈的[4,6,8]。本文所指城市滨水旅游意象是游客对城市滨水区的印象、知觉、偏好与主观想法的综合,是游客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环境特质、旅游资源等的感觉、认知和体验而在脑海中形成的生动有意义的图像。城市滨水区以其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休闲环境成为世界各国都市旅游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是市民日常游憩的重要开放空间。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将滨水区开发作为市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实施沿岸环境整治和亲水平台建设,打造绿色游憩空间,使滨水区成为城市旅游的名片和标志性区域。从目前国内城市滨水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多着眼于滨水区自身的实体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旅游( 游憩) 功能开发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9 - 13],鲜有从游客的角度对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游客选择意愿影响的探讨。本文结合南京沿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研究课题(2009 ~ 2020 年) 的相关调研成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汉、南京和上海滨水区的旅游意象进行分析,以了解3 大城市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定位,并探讨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以期能对其他城市滨水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采用结构式问卷的形式,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上海、武汉和南京滨水区旅游属性意象调查,共列举26 个滨水区意象属性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测量,1 ~ 5 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第二部分为游客旅游意愿强度调查,意愿选择范围从非常想去到非常不想去,亦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法进行测量;第三部分为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以上海滨水区( 主要指沿黄浦江外滩岸段的滨水地带)、武汉滨水区( 主要指汉口、汉阳和武昌岸段的滨水地带) 及南京滨水区( 主要指下关至河西新城岸段的滨水地带) 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于2008年10 月、11 月期间前往3 大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滨水区著名旅游景点发放问卷,调查前先问询是否外地游客,而后实施调查,以区分出本地居民。冈恩(Gunn) 认为,即使人们没有去过某地,但仍会有相关信息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形成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意象[14]。因此,本研究在调查时并没有对游客是否去过上述3 大滨水区加以区别。3 大城市滨水区各发放300 份,共计900 份。剔除漏答及答案有较大偏差者共得有效问卷802 份,有效率89. 11%。表1 是本次调查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样本中3 大滨水区男女旅游者比例适中,以19 ~ 45 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学历层次较高,公务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占有较大比例,收入水平中等偏上,南京和上海滨水区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旅游者占有较大比重,武汉滨水区来自湖北省和港、澳、广东省的旅游者占有较大比重。这些特征与3 大城市滨水区旅游客源市场的区域吸引指向性、职业特征和消费水平等情况相符,说明样本具有均衡性和代表性。一般认为,量表的信度系数应在0. 7 以上,大于0. 8 则量表的信度较好[15]。问卷信度分析的结果显示,上海、武汉和南京滨水区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 8227、0. 7935、0. 7802,意味着3 大滨水区的评估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3 研究结果分析
3. 1 城市滨水区旅游意象属性重要性分析
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5,6,8],采用专家问卷的方式构建城市滨水区旅游意象属性量表,力求突出城市滨水区的亲水性、生态性、文化性、空间开放性、功能混合性和可达性等属性特征,最终确定的26 个问项涵盖了滨水区自然、人文、社会、服务设施、旅游活动等各方面要素。对受访游客就3 大滨水区26 项意象属性的同意程度进行分析并以平均值体现游客对意象属性的偏好,结果如表2 所示。

一般而言,刻度为1 ~ 5 的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 ~ 2. 4 之间表示反对,2. 5 ~ 3. 4 之间表示中立,3. 5 ~ 5 之间表示赞同[16]。由表2 可知,上海滨水区和武汉滨水区的意象属性总均值均在3. 5 以上,说明总体上游客对上述两大滨水区意象属性的认同度较高;而南京滨水区的意象属性总均值则低于3. 5,说明总体上游客对其意象属性的认同度中等。具体来看,游客对南京市滨水区意象属性元素认知以“地形地貌景观丰富”认同度最高,平均值达4. 27,说明游客对南京滨水区山、城、江、岸、矶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印象深刻,其次是“文化资源”(4. 25) 和“绿化环境好”(4. 24),说明南京作为“文化绿都”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同,而且这一形象已成功延伸到滨水区。而“令人感到拥挤”平均得分值最低(2. 89),这与南京滨水区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期阶段,游客量较少的现状相符。武汉滨水区意象属性元素认知以“有发展成国际滨水区的潜力”认同度最高,平均值达4. 12,这与游客对武汉作为拥江发展的长江中游枢纽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等这些带有国际性城市发展特征的属性认同度高有关,其次是交通便利(4. 01),旅游信息充足(3. 97),旅游氛围好(3. 89),公共设施完善(3. 87) 等,说明游客对武汉滨水区的开发现状比较满意,给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上海滨水区意象属性元素认知则以“夜景迷人”认同度最高,平均得分达4. 72,说明游客对上海滨水区的繁华夜景印象深刻,现代化程度高(4. 70)、具有高知名度(4. 65)、令人感到拥挤(4. 63) 次之,且其平均值均在4. 6 以上,说明游客对上海外滩一带作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滨水区的形象高度认同。

3. 2 城市滨水区意象知觉图分析
对应分析方法实质就是将行、列变量的交叉表变换成一张散点图,用来解释分类变量之间的类别联系;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图形来表达每个变量之内,各类目之间的关系,表达效果直观,易于操作和解释[15],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证实,该方法也适合于对旅游行为和旅游市场营销等旅游相关领域的研究[17,18]。用对应分析方法对3 大城市滨水区26 个意象属性项目进行分析,结果可分为2 个维度,各维度贡献率反映了每一维度对类型差异解释的贡献率以及各意象属性与各城市滨水区的相关关系。其中,第一维度解释了所有意象类型差异的94. 7% ,反映的是3 大滨水区旅游意象的总体特征;第二维度解释了所有意象类型差异的5. 3% ,反映的是3大滨水区旅游意象的差异性特征,但两者究竟如何还需作进一步的分析。
针对衡量城市滨水区意象的26 个意象属性元素得分分值,在其加总平均后,通过对应分析可得到3 个城市滨水区的意象知觉图( 图1)。意象属性元素在图1 中的第一维度分布广,而在第二维度分布窄,也说明绝大部分类别差异是由第一维度反映出来的。
通过对意象知觉图的分析可比较游客对心目中不同城市滨水区的意象定位的差异。

从3 个城市滨水区相互间的意象知觉位置关系来看,上海、武汉和南京滨水区大体呈“品”字形分布且互不靠近,说明3 大城市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定位是有差异的。
从各意象属性元素在知觉图上的具体位置来看,也呈现一定程度的离散—集中分布状况。具有高知名度、地形地貌景观丰富和气候舒适宜人等意象属性元素与其他属性元素相距甚远,表明与其他意象属性元素相比,游客对这些意象属性元素认知的差异较大。这与维度分析中反映3 大滨水区旅游意象差异性的意象属性元素十分吻合。而沿岸景点多与附近景点易到达的分布则十分接近,表示这些属性元素在游客的认知上是相近的。除此之外,游客对其他意象属性元素的认知则比较容易区分。
从各旅游意象属性元素和各城市滨水区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看,上海滨水区与沿岸建筑物有特殊风格、沿岸都市现代化程度高、游客多,令人感到拥挤、夜间娱乐活动丰富以及夜景迷人等属性元素靠近,这与上海滨水区以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现代化新城风貌、黄浦江、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以及繁华的夜景为其核心旅游资源,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滨江风貌为其特色,知名度高,游客多紧密关联,在游客心目中是一个都市型的滨水游憩区。武汉滨水区与整洁的旅游环境、停车位充足、交通便利、沿岸景点多、有知名的地标景点以及附近景点容易到达等意象属性元素较靠近,这与武汉滨水区近年来汉阳、汉口和武昌滨江风光带的成功开发、相关设施比较完善以及滨江周边分布有黄鹤楼、晴川阁、龙王庙、东湖、江汉路步行街等著名景点,且这些景点又多为外地游客的必游之地有关,是一个观光型的滨水游憩区。南京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则与文化资源丰富、绿化环境好、安全的旅游环境、旅游氛围好、有知名的地标景点等属性要素较靠近,这与南京滨水区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以南京长江大桥、阅江楼、郑和宝船遗址公园、下关大马路历史街区、燕子矶公园等历史遗址遗迹类为主以及南京城“文化绿都”、“博爱之都”的形象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同并影响到游客对滨水区的意象认知有关,整体上看,是一个文化型的城市滨水游憩区。
3. 3 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首先用KMO 和Bartlett 检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3 个城市滨水区的KMO 值均在0. 7 以上,Bartlett 检验发现变量间在0. 01 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因此26 个意象属性项目在3 个城市滨水区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利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能代表所有变量的因子结构并命名( 限于篇幅,这里对分析的运算过程从略)。其中,上海滨水区7 个因子、武汉滨水区6 个因子、南京滨水区5 个因子( 表3) ,总解释变异量分别为73. 649%、70. 487% 和64. 304%。分别以3 大滨水区各自的意象因子为自变量,以旅游者选择行为为因变量进行Logit 回归分析,以探讨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如表3 所示。


由于因变量旅游选择行为的赋值是从根本不想去到非常想去逐步增加的,所以在方程中系数显著且为正的变量,反映出的是这类游客更倾向于选择该滨水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由表3 可知,总体来看,上海滨水区的旅游环境与氛围、城市建设、地方人文特色、安全卫生、游憩活动等5 个意象因子变量的系数显著且均为正值,表明该5 个意象因子对游客的旅游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即游客对旅游环境与氛围、城市建设、地方人文特色、安全卫生以及游憩活动的要求越高,选择上海滨水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概率就越大。进一步深入分析则不难发现,城市建设、地方人文特色、安全卫生3 个因子在99% 的置信度下显著,说明此3 项意象因子在游客对滨水区目的地选择决策上是很敏感的;从三者系数来看,分值排名分别列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表明这3 个意象因子是影响上海滨水区游客做出决策的主要因素,而滨水区城市建设则是第一影响因素。另外,旅游环境与氛围与游憩活动两个意象因子的系数在95% 的置信度下显著且均为正值,说明它们也是影响游客选择意愿的重要因素。
武汉滨水区的旅游环境与氛围和安全卫生两个意象因子变量的系数显著且均为正值,是影响游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旅游环境与氛围是第一影响要素。南京滨水区的人文资源、旅游设施、安全卫生和自然环境等4 个意象因子变量的系数显著且均为正值,是影响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文资源是第一影响要素。另外,安全卫生是3个城市滨水区影响游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共同因子。
4 结论与讨论
(1) 总体上看,游客对上海滨水区的意象认知最为强烈,武汉滨水区次之,南京滨水区最弱,说明南京市滨水区的旅游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意象知觉图的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武汉与上海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各不相同:上海为一都市型滨水游憩区,武汉滨水区为一观光型城市滨水游憩区,南京为一文化型城市滨水游憩区。武汉、南京与上海滨水区由于同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同属城市滨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有一定程度的雷同,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客源市场竞争。3 大城市滨水区应根据游客对各自旅游意象的认知和定位,重新评估自身的潜力及特质,在互相竞争的目标市场上制定适合的旅游营销策略。
(3)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安全卫生是影响游客选择意愿的共同因子,除此之外,影响上海、武汉与南京3 大城市滨水区游客选择意愿的最主要意象因子分别是滨水区城市建设意象、旅游环境与氛围意象和人文资源意象。游客通常会根据对城市滨水区不同旅游意象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是否选择到该城市滨水区旅游,城市滨水区开发必须要有安全卫生的旅游环境,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色注重滨水区城市建设和旅游环境与氛围营造,才能拥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4) 由于人力物力所限,本研究在数据样本的获取、调研时间、调研地点的选择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今后可进一步扩大调研人群的范围,调研时间可选择在周末、节假日和日常工作时间,调研地点可扩展到不同客源地的游客人群,使分析能更为深入和有效,为滨水区旅游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提供科学依据。
致谢:感谢南京市旅游局、武汉市旅游局和上海市旅游局领导在调研中给予的帮助;感谢课题组成员刘佳雪、陆杏梅、赵丹丹、王润洁、杨茜等在问卷调查和资料统计中给予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1 ] Lynch K,Fang Yiping,He Xiaojun. The Image of the City[M].Beijing: Hua Xia Press,2001. 1 - 2. [凯文霠奇,方益萍,何晓军. 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 - 2. ]
[2 ] Crompton J L. 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vacation desti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upon that imag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9,17 (4 ) :18 - 23.
[3 ] Hunt J D.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5,13(3) :1 - 7.
[4 ] Schroeder I,Sonmez S. Exploring the touristic image of Jordan[J]. Tourism Management,1999,20(4) :538 - 542.
[5 ] Embacher J,Buttle F. A repertory grid analysis of Austria'simage as a summer vacation destination[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9,27(Winter) :3 - 5.
[6 ] Echtner C M, Ritchie J R. The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image: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31(4) : 3 - 13.
[7 ] Fakeye P C, Crompoton J L.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Grande Valle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2) : 10- 16.
[8 ] Gartner W C. Tourism image: Attribute measurement of statetourism products us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techniqu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9,28( Fall) :16 - 20.
[9 ] Chen Xi. A study on urban desig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tegrated in the renew of historical waterfront [J ]. New Architecture,2004,(6) :72 - 75. [陈曦. 历史滨水区更新中的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J]. 新建筑,2004,(6) :72 - 75. ]
[10] Hu Shaoxue,Cheng Xi,Song Hailin,et al. Analyzing the urban design of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waterfronts: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seafront renewal in Yantai [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04,(5) :21 - 25. [胡绍学,陈曦,宋海林,等. 我国近代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的城市设计总体构思———烟台近代滨海景区更新研究[J]. 建筑学报,2004,(5) :21 - 25. ]
[11] Wu Bihu ,Jia Jia .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urban waterfront tourism / recreational spaces: 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J ].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2002,(2 ) :99 - 102. [吴必虎,贾佳.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 :99 - 102. ]
[13] Xu Yongjian,Yan Xiaopei. Waterfront tourist development: The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a [J ].Economic Geography,2000,(1) :99 - 102. [徐永健,阎小培. 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北美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 经济地理,2000,(1) :99 - 102. ]
[14] Gunn C A. Vacation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M ].NewYork:Can Nostrand Reinhold,1989. 23 - 38.
[15] Zhang Wentong,Dong Wei. SPSS Advanced Tutorial of Statistical Analysis[M].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290 - 291;364 - 365. [张文彤,董伟. 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90 - 291;364 - 365. ]
[16] Tosun C. 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 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 :231 - 253.
[17] George A,Abdulaziz E. A clustering method for categorical datain tourism market segmentation research[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3) : 391 - 397.
[18] Gursoy D, Chen J S. Competitive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J].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2000,21(2) :583 - 590.Study on the Tourist Image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Its Impact on Tourists' Intention for Choice———A Case Study of Waterfront in Nanjing,Wuhan and Shanghai WU Zhi-jun,TIAN Feng-jun
( College of Tourism,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Abstract: Tourist im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it can also affect tourists' for intention choice and their choosing behavior. Corresponding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26 tourist image attributes of waterfront areas in Nangjing,Wuhan and Shanghai and Log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ourist image of urban waterfront on tourists' intention for choi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ourist images of waterfront areas in these three cities differ from each other.Tourist image of waterfront area in Shanghai is the strongest,followed by Wuhan. The image of waterfront area in Nangjing is the weakest. Apart from the common image factors such as safety and sanitation,the main image factors that affect tourists' choice intention in the three cities are urban construction, tourist environment and humane resources respectively.Key words:urban waterfront area; tourist image; tourist choice behavior; Wuhan; Nanjing; Shanghai
[责任编辑:廉月娟;责任校对:吴巧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18: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1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给个简单的总结吗,太专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19:3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指向最明显,,,高架绿化水平不一,桥墩绿化差。从第三篇看武汉的滨水旅游文化元素还不够突出,,,主要优势还是在基本自然条件上,人文风景上还得加把劲。不知理解的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am666 发表于 2016-1-12 18:53
能给个简单的总结吗,太专业了

1,高架绿化这块,武汉还有很多功课可以做,和上海重庆相比差的比较远,在绿道,环湖路的建设之外,若能通过绿化的方式提升高架等城建的品质,应该效果不错,毕竟武汉高架规模极大。
2,动漫产业这块,武汉手里的牌不少,应该向杭州,广州学习,如何打好手里的牌。
3,按照第三篇的分析的话,武汉市做的以江汉朝宗为主题的长江景区的思路还是挺不错的,整合了周围的景点和滨江区域,对整个长江旅游资源利用和挖掘,会使武汉多一张崭新的名片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Scott.悦 发表于 2016-1-12 19:37
第一篇指向最明显,,,高架绿化水平不一,桥墩绿化差。从第三篇看武汉的滨水旅游文化元素还不够突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2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绿化这块,武汉还有很多功课可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0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数字化的尽量数字化;数字化后,以数字为依据做分析和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0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要比就找直辖市、东部发达城市来比,立场客观有干货,利于找出差距。某些三流城市拿武汉说事软文就算了,恶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竹叶山这个桥下为例,绿化一马平川没有高矮层次搭配,植物单一毫无特色,武汉很多地方的绿化都要加强。上周去东湖,很多地方的路和建筑都很老了,比中山公园感觉还老旧,很难有新的噱头和吸引力了。武汉守着很多湖泊资源,但是一直没好好开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 10:51 , Processed in 0.076264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