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pc4034 于 2011-8-7 03:11 编辑
说起来,长沙这几年发展很快,但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超高建筑,少数几个已建成的“超高”(其实根本不算高)也都不是很成功的按理,切听我分析。
首先拿芙蓉路上的湖南国际金融大厦为例子(中国银行那栋),这栋楼大家都熟悉,高度接近200,但从开工到现在起码过了15年以上时间了,而且是有名的烂尾工程(虽然主体已经完工,但很长一段时间未投入使用)。这栋楼还是国有投资建造的,现在的状况是,着栋楼有一部分物业是华天的酒店,另一部分可能是中国银行的自有办公场所,至于还有没有其它楼面作为对外出租的写字楼,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说,这栋楼如果作为纯粹的商业地产,事实上是一个并不成功的案例,之所以它没有成为那种“半拉子”式的烂尾,或许还得归功于中国银行这个大国企的扶持。
和这栋楼相似的还有那幢著名的“第二电信枢纽大厦”,同样是国有资产,同样烂尾(蒋艳萍腐败案),虽说最后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其实也就是中国电信自己在使用,我感觉这幢楼也就是一个通信调度的功能,大部分楼层有可能闲置(未调查,只是猜测)。170米高的国贸大厦(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总部)也是国有银行的自由资产,另外有国贸大酒店和少量业主,具体情况和前两者相似。
比较成功的高楼是通程大酒店,不过该楼的大部分用作了客房,当然也有不少楼面是用于写字楼,这个案例还是很好的,但这幢楼的高度也不超过200米。
现在说说在建的高楼,泊富广场的投资方是湖南出版集团,虽说是商业地产,但毕竟有省级国有集团撑腰,加上该集团需要这么一个标志建筑树立企业形象,地理位置也不错,那里建一栋200+并不过分。同样的,保利、万达、华远、北辰都多少有政府和国有企业背景,事实上是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圈地运动,至于能不能在长沙这座城市尽快获取收益,则并不是他们急于考虑的事情。
至于运达的那幢200+,我个人觉得有些悬,但具体最后能不能盖起来,则要看开发上的资金流链会不会出问题。如果因为规划,宏观调控,腐败等原因,这幢楼烂尾,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么说到底,长沙其实是个很不适宜该高楼的城市,可能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品味,牵线搭桥了一些国有房地产企业来投资建高楼,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内涵和那些高楼的存在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真正拿钱去搞高楼的民营地产企业真是少之又少,建高楼作为自己企业总部的大型民营企业更是没有(例如三一、中联、远大等等),外资也不会把眼光放在长沙一个二线城市(就纯该摩天大楼来说是如此,他们不可能像盖上海环球贸易中心的日本投资商那样,在长沙盖一幢那么高的楼,即便是在上海,还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停工,在长沙更是不切实际)。反观欧美国家的大城市摩天大楼则多如牛毛,甚至沿海发达地区也是数不胜数。说到底,还是长沙根本没有这个市场,如果盖一栋100米的写字楼都无法全部出租出去,那么为何要盖200米、300米、甚至400米呢?很简单的例子,顺天集团十年前盖的顺天财富中心,看起来收益很好,基本上每年都可以创造上亿的收益,但即便这样,最后也只是在砂子塘那盖坐150米的楼,并不是顺天集团没有这个能力盖200+,而是即便盖150,收益周期也太长了,或许再过十年后,顺天集团会该更高的写字楼,那又另当别论了。
所以,长沙并不是一个适合盖高楼的城市,至少从内涵上讲,盖太多高楼弊大于利,最近的几幢200+只是一个浮华的表面,那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一种互利方式,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不代表真正的繁华。即便这样,很多项目的超高至今也连影子也见不到,不是放在三期、四期就是进度慢慢吞吞(国有房地产企业也不是傻子,承诺和实际行动有时候是两码事,除非这里面有很大的利益输出,否则进度是不可能快的。)所以我还是觉得大家要保持冷静,高楼大家或许很喜欢,但从本质上说,高楼太多,对长沙并不是好事,一旦国家下决心让房地产市场“硬着路”,不免又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样,留下一堆烂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