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685|回复: 17

关于中国城建和国外的差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22: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注:以下部分内容载自百度)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经常坐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情况。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海边,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在设计地铁一号线的时候,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内部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中国人设计的二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经常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醒目的颜色就会使人有了“警惕感”,意识到离站台边 的远近,而二号线的中国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 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大量人员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良苦用心了。
  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重重复复地“开膛破肚”过?一到下雨天下水道就堵塞,我们的哪个城市规划设计者设计了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通道”!!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重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因此,别以为现在中国有多少高楼啦,全球前几高楼有多少多少在中国啦,GDP快赶上哪里哪里啦,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国外的城建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就是好在这些人性化的细节和长远的规划眼光。目前中国高楼也许真的是世界第1,可是中国综合城建水平可能落后发达国家20年,30.年  .  .  .  . 我认为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中国城建,任重道远,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23: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恰好相反,2号线的车站感觉要比1号线要好很多.每天在人民广场站换乘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25e


    我的感觉又恰好和你相反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2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做事情往往是“差不多”就行,而发达国家做事则是“精益求精”,观念的差别导致了结果巨大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1: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好面子,总喜欢做表面工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2: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广州地铁有屏蔽门,怎么掉下轨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德国人设计了,晕……2005年8月7日,受麦莎台风影响,1号线常熟路至徐家汇区间进水,洪水漫过轨道,1号线被迫分段运行。德国人不是神,请不要把所有功劳都推给外国人,而忽略我们中国建设者。1号线是我们中国人设计、建设、运营的!
谣言二:2号线都没有1号线的三级台阶,所以一下暴雨就倒灌车站。实际上,2号线很少发生倒灌车站的现象,一般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外面的雨有多大,而是周围市政管线排水不力造成的。反而是1号线在麦莎台风影响期间,被倒灌进区间,造成唯一一次因进水而停运的事件。图为有高台阶的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22: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同学们不要老是妄自菲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 1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yishi12

哝大慨不是上海人,可能是外码头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yishi12

不好意思,.哝是上海人.可我已经是老帮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 0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a25e


    呵呵 自噶人 伐好意思 否要忙心里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5: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京城和武汉被淹,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严谨之态度是必须的!中国发展到该做事要严谨认真的时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16: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人的严谨态度我们还是要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17:31 , Processed in 0.07169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