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马王堆汉墓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余处,但长沙多处历史名街巷被旧城改造征地拆迁,挂牌保护的79处历史建筑,有不少已显破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98处新文物点,尚未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即将“失传”。当前,长沙正在努力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对此务必要高度重视,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开辟国际文化论坛,将长沙建成世界文化论坛的中心和永久的坛址,把国际文化资源陆续整合到长沙来。
2.力争将马王堆、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天心阁、长沙铜官窑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打造独具长沙特色的“五个一”国际化文化品牌。一是建设湘江、浏阳河两岸文化走廊。打造国际一流的“铜官窑遗址公园”;滨江时尚文化休闲区;橘子洲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沙历代变迁展示区,重点打造长沙汉文化博览基地。二是建设湘江水上步行街。三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定王台书香文化街、黄兴北路宗教文化街、劳动路演艺文化街等。四是建设一批国际化的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性的大实验室。五是整理挖掘历代歌咏长沙的名篇名曲,运用现代艺术元素,积极打造文化品牌。
4.传承长沙文脉。一是旧城改造要控规保护好历史名街巷和文物古迹,延续古城特有的根系。二是加强地铁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目前长沙地铁工程已出土万枚东汉和帝永元年简牍,随着地铁建设的推进,极有可能会持续发现古墓葬和其它地下文物,必须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三是加强对湘剧、花鼓戏、长沙弹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扶持。
5.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出版、会展、工艺设计、工业旅游等支柱性产业,推动“创意、科技、资本”三结合,推进文化产业高端化、网络化、数字化、品牌化。
6.创新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投融资体系。一是激活社会资本。比如培育风险资本市场和区域产权市场,吸引风险资本和产业基金进驻长沙文化产业。二是设立国际文化名城建设专项基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