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243|回复: 4

[经济商业] 淮南市地名大盘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19: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南市地名大盘点
作者:淮南寿县一家亲

淮南市总面积为2596.4平方公里,行政上管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一县。
虽然建市仅60余年,但是由于淮南市区是原寿县、怀远县与凤台县三县的交界处,所以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地名,在此盘点一下。日后若是寿县顺利加入淮南市大家庭,再补充寿县地名,如隐贤,正阳关,安丰等。


1.田家庵
田家庵在今天虽为淮南市辖区名称,但在过去一直与大通、九龙岗并称为“淮南三镇”,一直是淮南市最繁荣的区域。
田家庵在过去特指今田家庵码头与邻近区域,古时名为冷水滩,后名为下窑(与上窑相对),为怀远县西南边境地带。由于一田姓人家常年居住于此,并设有简易渡口,后命名渡口附近地区为田家庵。

2.大通
大通与田家庵一样,为“淮南三镇”之一,在煤矿开采前亦为怀远县管辖。
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段书云等来此筹建煤矿,1911年正式注册"大通煤矿公司",是为"大通"之名的由来。

3.上窑
上窑在唐代被列为七大瓷都之一,以“秦墟”、“古瓷”并称,是中外驰名的古“寿州窑”发源地。上窑古代长期属寿州管辖,与田家庵(下窑)并立。

4.洛河
洛河古称洛口,因位于洛涧入淮口而得名。洛河位于淮南市大通区西北部,北临淮河,南倚舜耕山,东邻上窑镇,西接田家庵区。
洛河古属楚地,是淮河流域的千年古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肥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洛涧古道”之誉。

5.舜耕
舜耕之名源于舜耕山,相传古时贤君大舜曾经于山脚下躬耕而得名。
舜耕山主峰海拔297米,这里山势绵延起伏,泉涌林茂,雄奇险峻,拥有原始森林植被5000余亩,树木荫荫,遮天蔽日,风光宜人。
主要有以洞山和罗山为主的秀峰、怪石、涌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龙潭)、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庙遗址、古寨及跑马场遗址、革命活动遗址、日本碉堡群、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建筑等人文景观。

6.六里站
六里站位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东路。此地原为民国时期田家庵港口的货物囤积地,初规划四里地,后增加为六里,故称为六里站。

7.老龙眼
老龙眼位于舜耕山北麓,很久以前,此地有一股泉眼终年向外涌水,水质甘甜,连绵不绝,附近百姓都以此泉为水源。泉眼周围有一巨石酷似龙形,故名“龙眼”,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老龙眼”了。
老龙眼在解放后还在涌水,而且水量很大,后来因为城市建设被填埋,形成了现在的老龙眼水库。据说真正的泉眼现在还存在,位于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矿三院)大院内。

8.三和
三和乡原属寿县,1965年后成为新成立的长丰县之一部分。2004年划归淮南市,2012年后成为淮南市政府所在地。
三和原名五叉路。相传吴、邹、徐三姓相争,后经和解成为睦邻,故名三和。

9.蔡家岗
蔡家岗虽隶属于谢家集区,但名气比谢家集大的多,淮南人基本用蔡家岗指代西部城区而非谢家集。
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地(今河南上蔡),后叔度反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蔡平侯迁至新蔡(今河南新蔡),后吴国迁蔡昭侯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并改为下蔡。之后秦朝于此置下蔡县。
今蔡家岗地区处于下蔡城边界,称为蔡城头。蔡国灭亡后蔡姓者仍定居此地,名为蔡岗,后称蔡家岗。

10.八公山
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公山镇与寿县八公山乡皆直接源于八公山。
八公山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是连接淮南市八公山区、凤台县与六安市寿县的一段山脉,也是一片风景区,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
八公山因汉淮南王刘安与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八人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而得名,后因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11.孤堆
孤堆又称骨堆,指代坟包。
淮南用孤堆命名的地方较多,如孤堆回族乡等,但其中严氏孤堆较有影响力,据说是三国袁术之墓。相传袁术于寿春称帝后遭各方讨伐,后死于寿春城外八十里的江亭,而严氏孤堆即为袁术孤堆的误传。

12.凤台
凤台古名州来、下蔡,历史悠久。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拆分寿州淮河以北之下蔡县故地单独置县,县衙设与寿春城北街,与寿州同城分治。因县内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此,因名凤台。

13.~~郢
淮南市与周边地区皆有以郢命名的地方,如李郢孜,王郢孜等等。

“郢”之称渊源极远,大概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那时楚人在湖北荆山地区组建起自己的族群,将其所居之都称为“郢”。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楚顷襄王逃至陈城。后诸侯国家联盟,齐、赵、韩、魏、燕共推楚相黄歇为统帅,组织六国联军伐秦。秦军着重攻击楚军,楚军败绩。由于害怕秦国报复,黄歇放弃了陈城,带上楚考烈王由西往东退逃,渡过淮河,进入淮南地区,在寿春城重建楚都,仍称之为“郢”。
受此影响,当地人便把那些比王都小很多的村落也称为“郢”。过去人们多以一家宗族形成村聚,为了区别,人们便在“郢”字之前加上宗族的姓氏,一直延续至今,其实这乃是楚国遗风。

14.~~圩
淮南与周边地区用圩命名的地方也很多,如平圩,朱圩等。
“圩”之称形成较晚,大约100多年。清代中前期,凤台知县李兆洛于嘉庆十九年(1814)修成《凤台县志》,其中所有涉及淮南地区的村、坊地名,尚无“圩”字之称。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入湖南、湖北,江淮地区捻军势力兴起,据地逞雄,袭击州县。第二年,安徽暂署巡抚周天爵疏请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组建团练,以抵御所在地区的捻军势力,获得诏许。团练在所据之地采取了结圩的方式,所谓结圩,即是将一个地方的群众集中到较大的村落中,村落周边外挖壕沟,里筑堤坝,再加练兵在坝上防守,谓之曰“圩”。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时而投靠清廷残杀捻军、时而投靠太平天国残杀官绅吏民的两面派苗沛霖结圩数百里与清军对抗。同治二年,清廷遣骁将僧格林沁将其剿灭。
自此,曾经结圩的地方便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圩”,这些是古时战乱留下的纪念。

15.~~湾
沿淮地区以湾命名的较多,如廖家湾,姚家湾,段家湾等。
“湾”之称与河流有关。淮南境内有淮河、东淝河、西淝河,河的拐弯处往往有较大的滩涂,都是肥沃的可耕地;临河而坐落在滩涂之上的村落谓之“湾”。

16.~~嘴孜
淮河沿岸土地由于受长期冲刷,形成许多半岛状的土地,如同一张嘴伸出去一样,被当地人以姓氏命名为“~嘴”,如李嘴孜,王嘴孜,江嘴孜

17.~~岗
淮南市处于江淮丘陵延伸地带,矮山与高岗较多,当地居民以“岗”命名。如望峰岗、毕家岗、陈家岗等。


18.~~集
淮河流域地形平坦,支流众多,古代农业较发达,经过长期发展,逐渐于各地形成了一些集镇、集市等城镇型人口聚集地,并代之以当地较大宗族名称,如丁集,毛集,张集,潘集等。
潘集区自古属凤台县(古名州来、下蔡),1972年潘集公社,高皇公社等凤台县东部地区脱离凤台县并划入淮南市,成立淮南市古沟区,1980年又改为潘集区。


19.~~疃
疃最初意义为被猛兽践踏过的空地,由此引申出平坦沃土的含义,后又转化为村庄或屯的代称,在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北部较常见。如我淮的贺疃镇,阚疃镇(原属凤台县,后划入颍上县)。


20.~~湖,~~桥
淮南地名中的“湖”,并不都是地理意义上的湖泊,大部分是指离村庄较远、地势较洼、比较空旷的地方。例如:徐湖、后湖、陈湖、联湖等。
有水就有桥。因此出现了一些以“桥”命名的地方,如顾桥、王桥、徐桥、劝桥等。




21.~~冲,~~窝
“冲”、“窝”两字,一般是指山中相对狭长的洼地和盆地等,这样的命名,均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例如:李冲、毛冲、茏茅冲、闪冲,龙窝、老龙窝等。




22.~~店,~~埠
店埠地名多来自古驿站或者官道旁店铺,如关店、古店、孔店、赵店、店集、烟店、四店、二十里店,四十里店、石头埠、指掌埠等。


23.~~街,~~巷
以街巷命名,一般过去是街集,以后几经变迁,只留下此名。
例如:谢街、八仙街和沈巷、张巷、龚巷、王巷等。



24.~~庙
过去,在淮河南北沿岸建有很多寺庙或家庙(宗祠),人民群众有烧香拜佛祭祖的习俗,不少地方因此得名。例如:高皇(寺)、寺西、孙庙、陈庙、蔡庙、刘庙、双庙、草庙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1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了解了一些淮南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2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小猪奴奴


    一起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2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贴,很长知识,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6: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山水之间927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6 06:05 , Processed in 0.0358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