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28|回复: 6

[鸠兹古韵] 【史说芜湖】镜湖开拓者的芜湖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13:04:45 | |阅读模式
    南宋爱国诗人、状元张孝祥,文才盖世,忧国忧民,是南宋著名的抗金派骨干,一生正气,宁可丢弃官职也不向秦桧等投降派低头。他于芜湖功莫大焉,除捐田成湖之外,对芜湖的风土人情、风景佳丽处都有诗词赞美,这对后世影响极深,成为热爱家乡最好的乡土教材。千年以来,张孝祥堪称芜湖古代的形象大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06:05 |
本帖最后由 俺仔 于 2012-5-31 13:30 编辑

    高宗钦点他为状元郎

  张孝祥十二岁随父从浙江鄞县迁入芜湖。因其天赋高,过目成诵,二十三岁一举夺魁,成为绍兴甲戌(1154)状元。其父张祁(1097一1171)字晋彦,号总得居士。张祁的兄长张邵早年出使金国,威武不屈,被拘十年而不降。抗金派官员胡寅为了伸张正义,向高宗建议让张祁补了承事郎,做了一名小官。绍兴十年(公元1140)金兵南侵,他看出官场险恶,于是向皇上告假,辞官归芜,在镜湖旁筑一草堂名“归去来堂”,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并作诗自比贺知章,表明老而归隐的恬淡心情:“芜湖还似鉴湖春,我亦归来贺季真。作赋叨陪招隐士,耦耕长俟问津人。襟怀处处樽前好,花柳番番雨后新。谁道只凭等遣兴,却因雕琢费精神。”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张祁是取陶渊明“归去来辞”的含意,然而真正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还是其子张孝祥。张孝祥开辟陶塘(后称镜湖)除了含有陶渊明的“陶”的意思外,还有致仕归来陶情适兴的含义。张孝祥夺魁在京城不过两年,却因得罪奸相秦桧及其党人而遭贬谪,不得不回芜避其锋芒,直至秦桧病故后复出。其间,他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打击,但是他不改初衷,仍旧坚持抗金复国的宏愿,宁可丢失官职,也不向秦桧低头。

  在那场状元考试中,张孝祥的书法和文采首先博得宋高宗的赞赏。在阅卷过程中,高宗发现原定为状元的秦埙是秦桧之孙,其文的思想基础就是秦桧主和论调的翻版,决无新意,再读张孝祥的文墨,不但文采斐然,立意高深,处处从国家利益出发,而且翰墨飞舞,显出大家特有的风范,因此在接见中榜进士的大会上,亲自点了孝祥为本科状元郎。这对秦桧之流无疑是严厉的打击,粉碎了他们让秦埙为魁的美梦。


状元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5-31 13:09:32 |
张孝祥开辟陶塘(后称镜湖)除了含有陶渊明的“陶”的意思外,还有致仕归来陶情适兴的含义。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4:43 |
    秦桧威逼利诱不能使他屈服

  秦桧授意死党曹泳采用联姻的手段拉拢张孝祥,然而遭到新科状元的竭力反对而作罢。当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与秦丞相拉上关系就等于进入上层社会,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有人却无动于衷,对此毫无兴趣。秦桧仍不甘心,他想到另外一招———这天,正是状元骑马游街的第三天,秦桧估计张孝祥已很累了,便下红帖请他进丞相府小酌。张孝祥深知秦桧心怀叵测,但又不能不给这位气焰嚣张的首辅一个面子,于是勉强登入相府。谁知一进府门,就受到朝廷各级官员的夹道欢迎,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众人像众星拱月般地将他迎入大厅。厅上早已摆好数十张酒宴,宫灯大放光彩,身著各色裙服的侍女,穿梭般地进献美酒与佳肴。秦桧满面春风地为张孝祥让坐。酒过三巡,秦桧笑着问道:“新科状元,祖籍何处?家中父母可曾安康?”其实,他早从张孝祥履历表上得知一切,但为了表示关切,他不断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接着他切入正题:“不知状元郎书学何家?诗宗何派?”当他得知张孝祥书法学颜鲁公,诗学杜甫之后,大为惊叹地说:“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了!”露出嫉妒的神色。秦桧没有死心,他委婉地提到曹泳,说他三代簪缨世家,其女文比蔡姬,貌若嫦娥,待字闺中,独独相中状元郎的才貌双全,这样的婚姻绝世无双,希望三思而定夺。然而张孝祥却以芜湖家中娶有贤妻而作回应。秦桧曾经查其履历,不见上有贤妻一说,所以开门见山地说:“状元公不必作假,谁不知你家中并无贤妻!”这下可击中张孝祥的软肋。其实,张孝祥风流倜傥,十六岁时从芜湖去金陵路上,巧遇歌女李月娥,两人一见钟情,私下签约成就一段姻缘,连其父母也不知道内情。因此,对于这段爱情张孝祥一直讳莫如深,当然中了状元就更不能露齿了。不久,张孝祥上奏请为岳飞翻案,此论立刻惊动朝野,秦桧立马组织人马反对。首先他抓住其父张祁曾与朝中大臣胡寅关系密切,而胡寅一贯主张抗金,曾在金殿与秦桧舌战三宿,后因主和派势力强大而遭关押,张祁与其友善,也一定是胡寅死党,一并下狱问罪。张孝祥也因牵连而削职回芜听从发落。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7:39 |
    捐田百亩疏浚成湖

  削职回芜的张孝祥,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内心一刻也没忘记国事天下事。他不断上奏向高宗敲警钟,让他不可放弃警惕;同时将自家的百亩良田捐出,开挖成类似杭州西湖的“陶塘”,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与其同时代的叶绍翁说他“捐己田百亩,汇而为池,环种芙蕖、杨柳,鹭鸥出没,烟雨变态。扁堂曰‘归去来’。”开闸放水那天,万民空巷,将偌大的湖岸围得水泄不通。张孝祥与芜湖县丞沈公同声高喊:“开闸!”滚滚青弋江水汩汩流入塘内,顿时欢声雷动,万民喜乐的情景令这位状元公心花怒放。这样与民同乐的时间并没过多久,京城传来秦桧病故的喜讯,江城百姓奔走相告,整个城市像过年似的,鞭炮不断,喜庆的锣鼓震天响,龙灯、狮子灯穿街过巷,一刻也不停歇,整整热闹了五六天。张孝祥与同僚、亲友共同举杯庆祝,庆幸奸佞已故,社稷有救!很快,自朝廷传来张孝祥官复原职的喜讯,江城百姓载歌载舞将他送上官船。

  张孝祥回到京城杭州,受到高宗重视,不但父亲免去牢狱之灾,自己也不断得到提升,由原来七品小官升至正四品的中书舍人,掌管皇家政令、起草文书,相当于皇帝的政务秘书。春风得意,正是他一展鸿图的最佳时期。即便如此,他对芜湖还是念念不忘的。隆兴二年(1164)张孝祥遭到奸人汪彻诬陷,由中书舍人改为敷文阁待制,他一度曾想归隐,因此在一首《蝶恋花》词中隐约将回芜湖隐居的心绪说得清清楚楚:“恰则杏花红一树,燃指来时,结子青无数。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他已将芜湖视为故乡,视为心灵平和的港湾。


镜湖公园里的张孝祥卧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29:31 |
    用诗词来鼓励家乡人民抗金

  虽然张孝祥之后的仕途并不太平,数次频繁调出京城,在湖北荆州、广西桂林等地为地方官,但他思念芜湖的情结始终如一,这当然与他父母、妻儿在芜有关。他曾数次遭到主和派的攻击而退归芜湖,不但不气馁,反而更坚定了抗金的决心。这年,张孝祥赋闲芜湖,冬月闻文臣虞允文在采石击败金军,喜欢得手舞足蹈,当夜写成《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腾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犹在,功业故优游。赤岸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他将虞允文比作善于水战的周瑜和谢安;最后表达了自己抗金的愿望和激情。

  张孝祥在芜湖赋闲的日子里,经常登赭山去荆山,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还在新落成的玩鞭亭写下不朽的《满江红 · 于湖怀古》:“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迷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借晋明帝窥探叛将王敦营垒的故事,表明自己抗金的决心。难怪在他英年早逝的那天,江城一片悲哀,江水为之呜咽,江鸟为之徘徊,城头仿佛压在乌蒙蒙的黑云里,千万父老乡亲悲怆泣血,他们难以相信这样有才华有政治抱负的俊才,就这样无声息地走了!正如他的弟子谢尧仁在《于湖先生文集序》中所感叹:“自渡江以来将近百年,唯先生文章翰墨为当代独步,而此犹先生之余事也。盖先生之雄略远志,其欲扫开河洛之氛浸,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

  南宋爱国诗人、状元张孝祥,文才盖世,忧国忧民,是南宋著名的抗金派骨干,一生正气,宁可丢弃官职也不向秦桧等投降派低头。他于芜湖功莫大焉,除捐田成湖之外,对芜湖的风土人情、风景佳丽处都有诗词赞美,这对后世影响极深,成为热爱家乡最好的乡土教材。千年以来,张孝祥堪称芜湖古代的形象大使。(汪应泽 文/图)


张孝祥柴沟帖



张孝祥行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5-31 15:30:18 |
顶楼主  本人对历史不甚了解{:5_122:}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23:04 , Processed in 0.06284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