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343|回复: 40

[鸠兹古韵] 历史上 芜湖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4 09:00:43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shanqingyu 于 2019-5-14 09:03 编辑

       今天人们所说的长三角城市群早已不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概念时的地理学上的概念了,它已经更近似于经济学概念,其实质是长江下游城市群的概念。从这种意义上说,芜湖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就不是融入的问题,而是历史上就在这个城市群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城市。
       历史上,芜湖在长江下游城市群中曾经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枢纽城市。对此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一、物流
       芜湖因为有中江古道,所以便有了由太湖而上海,由太湖而浙北水系而宁波两大出海口,这是水运时代最好的通江达海,使芜湖具备了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为“天下冲要”的交通枢纽的城市品质,这自然就使芜湖在历史上成为物流中心货物集散地,成为ZY**榷关税的重要来源地。雍正元年,芜湖关税银已经达到十三万八千四百九十六万两,居长江诸关前列,赢得了“独以榷赋最天下”美誉。芜湖这一物流集散地主要体现在:一是竹木集散。明清时代长江中上游及皖南的竹木在芜湖集散,数量之巨以致于停在榷关等着完税的木排把澛港一带的江堤都挤破了。二是粮食集散。芜湖因圩田耕作技术发达、水稻品种先进、政策优势明显等因素,粮食集散市场规模较大,特别是形成“四大米市”之首后,大米“堆则如山,销则如江”。而主宰长江水上运输的基本上都是福建德化、湖北汉川县、湖南湘阴县的船民。中国当时的十大商帮都积极参与了米市的经营,其中尤以鲁商中的烟台商人、粤商中的广肇商人、潮汕商人和宁波商帮为甚。他们不但转运大米在国内销售,而且还将大米卖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获得巨额利润,扩大了芜湖米市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影响,以至于当时长三角重要城市镇江的镇江米醋的广告词中特别强调是使用芜湖大米酿造的。三是钢铁集散。芜湖炼钢技术是在西方炼钢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最为先进的炼钢技术,芜湖被称为当时的“钢都”,每年芜湖都有大量的钢铁及钢铁制品如铁锅、大炮、农具等销往湖北、湖南、福建及长三角城市群,以致于江苏的高淳出现了专门为运输芜湖钢材而成立的运输队——“铁行”。芜湖地方**出台了《贩运钢筋章程》,这可能是世界钢材交易市场第一个管理办法。由于钢都的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里茅山、溧阳、苏州的炼钢工匠大批涌入芜湖,推动芜湖炼钢技术的不断提升。
       除了以上大宗贸易以外,芜湖还是中西药品、文具、盐、茶、棉布、百货、烟草甚至肥料的集散地,赢得了“有聚无产”的美誉。明清至民国时期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急剧膨胀,耕地骤然减少,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膨胀,所以芜湖集散地集散的粮食建材的作用日显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对这一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二、人流
       由于芜湖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明清时代芜湖已经号称为“天下大码头”和“乐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这一点明清笔记小说中有大量的描述。中国十大商帮均抢滩芜湖,纷纷建立会馆,开办子弟学校,以联谊乡情、凝聚人气、开创事业。特别是米市形成之后,芜湖市人口已达到13万之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商民,在当时的长三角城市群中人口密集度还是十分靠前的。孙中山先生1912年来芜湖巡视,就餐和休息都安排在广肇会馆。曾国藩、彭玉麟为芜湖湖南会馆开张剪彩等等,就足以说明外籍商人在芜湖的势力之强大。
    三、信息流
       当时许多外埠商人都通过芜湖的会馆了解芜湖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情况,以便科学编制自己的营销方案。
    四、技术流
       芜湖自古教育发达,科技昌明,历史上在20多个方面有30多项世界和国内科技领先的原始科技创新项目,这些成果向长三角城市群传播后,形成了芜湖的技术流。比如芜湖的圩田深刻影响了苏州的围田水利耕作方法,并对长三角城市产生重大影响;芜钢技术和苏钢技术互为影响,共同提高;芜湖的浆染技术又深刻影响了苏州的踹布技术发展;芜湖的“三刀”技术特别是嵌钢技术深刻影响了扬州的剃刀,并直接催生了杭州的张小泉剪刀;芜湖首先大面积引种成功越南占城稻,深刻影响了无锡、扬州大面积种植越南占城稻;芜湖繁昌窑二元配方的制瓷技术也深刻影响了长三角城市内各大窑口;杭州北新关当年集聚了中国内河最先进的72种船舶,而芜湖生产的报浆船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对长三角城市的造船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芜湖市的碾米技术领先于并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城市群,芜湖人创建的机器面粉厂属于中国最早的一批,其技术在长三角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芜湖人陈翥撰写的《桐谱》和种植桐树的技术引领了长三角城市桐树种植的新方向,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桐油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促进这一地区造船业的迅猛发展。
    五、资金流
       由于芜湖制药、碾米、浆染、造船、制钢等先进制造业发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资金,形成了资金流。如山西商帮围绕钢铁、粮食设置了大量的“票号”,回笼资金。同时,芜湖十大商帮在芜湖金融业均有建树,福建商人尤为突出,在芜湖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民营商业银行——协和银行。到民国初年,芜湖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除上海、武汉以外的第一个商业资本城市。
       历史上芜湖之所以能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一是芜湖发挥了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作用。水运经济时代,芜湖是中国交通的枢纽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近现代以来,芜湖由中外商人修建了大量的沿江码头和标准化仓储设施,中外各轮船公司在芜湖开办了大量的客货轮公司。芜湖开通了通往南京的铁路和公路,这对芜湖对外辐射效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来芜湖又修通了到淮南煤矿的铁路,形成了长江下游裕溪口这一最大的煤炭集散地,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芜湖的煤铁资源优势使得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芜湖寄予了殷切希望,盼望芜湖工业在高新科技的支撑下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芜湖就修建了民航机场,直飞上海和武汉。被称为“航空之父”的美国飞行员白林1927年成为飞越大西洋第一人之后,又驾机来芜湖并在弋矶山机场降落,这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是极为罕见的。二是芜湖营商环境优良,亲商和商传统悠久。芜湖在长三角经济城市群中第一个由官方出台了《保商章程》《芜关榷志》,记载了多种货物集散的收税规则,规范透明,使商人避免了蠧吏、地棍的盘剥,营造了很好的营商环境,这在当时长三角城市群中是较为突出的,比如历史上南京多次发生因赋税过重,商人纷纷逃入芜湖的事件。此外,芜湖经济中介组织比较发达,赋税相对合理,所以芜湖才赢得了“牙行诚实利心轻”“门摊不税”等美称。三是明清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徽商,“无徽不成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芜湖由于地近徽州,与徽州有人缘、地缘、文缘、亲缘,成为徽商经营最早最成功的城市,许多徽商在芜湖掘得第一桶金以后,转而将发展的目标放到了长三角城市群,最著名的就是浆染巨匠阮弼,他把总部放在芜湖,在长三角城市群开了很多分部。张小泉父子在芜湖创业后又转向杭州发展……等等,不一而足。
       当前,***将芜湖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必将让芜湖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机遇,芜湖也必将发挥传统优势(例如即将通航的芜申运河从芜湖至上海比传统的长江水路减少了130公里的路程,这将为长江中上游的物资进入长三角城市群提供更便捷、更廉价的运输渠道。再如清末著名文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到广州贩卖丝绸就走的是中江古道,他下太湖过中江由芜湖入长江然后入赣江到大庾岭而至广州),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来源: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

历史的荣光何日再重现?
发表于 2019-5-14 10:06:17 |
这个贴子要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9-5-14 10:08:05 |
长知识了,谢谢!可惜芜湖在建国后地位在下降,这轮高铁建设又被进一步边缘化,更不用说机场,到现在都没有干线机场影子
发表于 2019-5-14 10:25:16 |
zb7451f 发表于 2019-5-14 10:08
长知识了,谢谢!可惜芜湖在建国后地位在下降,这轮高铁建设又被进一步边缘化,更不用说机场,到现在都没有 ...

建国初期国家计划在长江武汉、芜湖、南京段各建一座公铁大桥。由于种种原因,芜湖大桥拖了三十年才上马开建。导致芜湖乃至整个安徽被边缘化,芜湖由此陷入没落,失去了曾经的荣光,令人痛心。
发表于 2019-5-14 11:05:30 |
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说明16世纪的芜湖浆染行业的领先地位。
发表于 2019-5-14 11:13:34 |
芜湖梦是中国梦的具体化
发表于 2019-5-14 11:21:57 |
历史上,芜湖一直就不是核心城市。到现在,也很难再回到历史上的地位。历史名城如今彻底沉沦的不要太多。
发表于 2019-5-14 11:25:18 |
城市地位变更,很正常。古时候,现在的河南地区毋庸置疑的中原之地,兵家必争,炎黄的起源与汉族之源头。而如今地域黑,黑河南的太多了,不是吗?
发表于 2019-5-14 11:45:08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发表于 2019-5-14 12:28:27 |
现在芜湖安徽老二。已经是历史上最好的地位了吧。漫长的历史中芜湖一直都是个县城吧,甚至一度沦为当涂县下属的一个镇。
发表于 2019-5-14 13:44:01 来自手机 |
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宣州,安徽第一大商帮是徽商,第二是宣商。因为宁国府与徽州府接壤,所以宣州跟徽州商帮都是一道出门的比较多。硬要说芜湖大概也是南宋开长江水准有了点起色,不过说是重镇的确有点夸张。当时当涂怎么也要比芜湖强
发表于 2019-5-14 14:58:30 |
好文献----------------
发表于 2019-5-14 15:02:00 来自手机 |
不错,顶顶
发表于 2019-5-14 16:29:42 来自手机 |
芜申运河还没通航吗 感觉好多年前就在提这个了
发表于 2019-5-14 16:33:59 来自手机 |
zxc2023809 发表于 2019-5-14 13:44
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宣州,安徽第一大商帮是徽商,第二是宣商。因为宁国府与徽州府接壤,所以宣州跟徽 ...

所谓宣商徽商,发迹是什么时候?宋之前怕是也默默无闻吧?为什么会诞生商帮?富庶昌盛要紧之地如苏州扬州者,怕是会吸引商帮而不是走出商帮吧?这是芜湖版,兄弟,芜湖是港口城市,是商贸城市,青弋江跟裕溪河,加上长江,在水运时代怕是要胜过水阳江吧?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07:55 , Processed in 0.07435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