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97|回复: 2

[新闻时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夫人墓考古发掘项目将于9月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4 21:21:43 | |阅读模式
南昌西汉海昏侯夫人墓考古发掘项目将于9月启动
2017-08-24 10:27:37     华夏经纬网
    原标题:海昏侯夫人墓考古发掘9月启动

    8月23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夫人墓考古发掘项目将于9月启动,同时,南城洪门水库的水下考古项目和龙虎山大上清宫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开始进行。

    南昌西汉海昏侯夫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备受关注。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同意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海昏侯夫人墓(2号墓)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专家透露,由于海昏侯夫人墓的体量与海昏侯墓相当,发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2016年11月,位于南城县的洪门水库因开闸放水,水位下降到20余年来最低。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部分佛像、圣旨牌坊等古迹重见天日,引起国家文物局的关注。2017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考古队一行10余人携带先进设备抵达该县,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古迹进行了为期10天的水下考古勘探作业。初步测量出水佛像整体高约3.81米,属于大型佛像。此外,考古人员在这尊摩崖石刻佛像南侧还发现了摩崖石幡。初步推测或为明代佛像,此处或曾建有庙宇。59年前,被誉为“江南地下宫殿”的明宁献王朱权墓,以及明益庄王朱厚烨墓、明益端王朱祐槟墓曾在修建洪门水库时相继被发掘。那么,洪门水库摩崖造像是否与周边的明代藩王墓有所联系,或可以通过二次水下考古的发掘揭开谜底。

    龙虎山大上清宫考古发掘项目于2014年8月启动,已发掘4500平方米。该遗址为明代遗存,是南方地区迄今发现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级宫观建筑遗址。下一步,考古专家将调查遗址周边的道教文化遗存,并对遗址上的早期堆积进行发掘。(记者陈文秀)

来源: 中国江西网  转自:新华网
发表于 2017-8-24 21:24:28 |
海昏侯墓出土竹简发现《论语·知道》失传1800年的《齐论》有望恢复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


这枚竹简上所书写的“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齐论》相比其他版本,多了《问王》、《知道》两篇。这枚海昏侯墓出土的两面写有文字的竹简,正面写有“智道”(“智道”即“知道”),背面书写有“孔子智道”等24字。篇题“智道”即取自首句开头“孔子”之后的两个字,符合《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据此,此句当为《知道》篇的首章。徐长青由此推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应为《齐论》。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考古专家王楚宁和张予正认为,与海昏侯墓同属汉代的肩水金关汉简中,也有相同章句。以海昏侯墓《齐论》为参照,不仅能从肩水金关汉简中发现《知道》篇更多失传章句,还可能整理出《问王》篇首章“子贡问王”。海昏侯墓与金关汉简中的两部《齐论》,可构建出该书大致面貌;若能将两部竹书互补互校,或可恢复失传1800年的《齐论》。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1:56:31 |
上海家庭教育 发表于 2017-8-24 21:24
海昏侯墓出土竹简发现《论语·知道》失传1800年的《齐论》有望恢复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 ...

赶紧发掘,希望以后就是海昏侯区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02:47 , Processed in 0.07283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